东莞是一座国际制造业名城,经济发达,传统风情,现代城市风光,吸引着各类各界人士。近几年东莞居民生活富裕了,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旅游是他们的首选。外出旅游机会多,是比较传统的旅游客源输出地。然而随着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双转型对第三产业提出的新要求,还有市委市政府出台《东莞城市形象传播总体规划》让世界了解“每天绽放新精彩”的东莞。我们清楚的看到,发展旅游业会给一个地方带来很好经济效益,产业巨大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东莞城市知名度美誉感。因此加快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现在做起,从旅游输出地成为全省以及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将东莞打造成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 旅游模式,由旅游客源大市向旅游产业以至旅游强市转变。提升东莞城市新形象,彰显文化名城的魅力。
打造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首先要找准优势,东莞旅游业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特点先明,主要有三点:一是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二是商务会展优势突出,三是休闲度假资源丰富。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东莞的文化旅游创造了众多资源,因“虎门销烟”而名震中外的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广东明清四大名园之一可园,被誉为“珠三角第一村”的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现为广东省规模最大,陈列水平最高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有誉为“中华第一灯”的千角灯,有传留400余年历史的木鱼歌,东莞有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百家。
东莞的各大品牌节庆既保留了传统风情,也增添了现代元素,如东坑二月二“卖身节”,“桥头荷花艺术节”,“龙舟赛”,樟木头香港人旅游节,东莞美食节等,这些本土文化已成为东莞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二、发挥展会优势,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东莞餐饮、 饭店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体系大大提高了接待能力,也促进东莞会展旅游业发展东莞是一座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商贸城市,拥有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和常平会展中心等专业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其中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被国际展览业最权威的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吸纳为展馆类正式会员,两次被评为“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场馆”。近几年来,东莞的会展业渐成规模每年都吸引大批的商务客。主要有东莞虎门国际服装节,东莞电博会,厚街东莞国际家具展览会,茶叶博览会等,各类会展是一种可产生活动效益和巨大连带性的事件,已经成为东莞特色旅游的重点,也为东莞的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宣传促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卖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三、酒店的繁荣,给旅游产业带来一流的服务。东莞酒店十分发达,高星级酒店数量位居北京、上海之后,名列全国第三。
东莞地理位置优越,外源经济发达,商务活动频繁,民营资金雄厚。政策环境宽松,促进饭店业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设施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星级饭店94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2家,四星级24家,三星级34家,除此之外,法国雅高、美国喜来登、凯悦等国际酒店品牌的进驻,三正半山,全凯悦,嘉华,会展国际等民营酒店的掘起,长安国际酒店获准加入世界一流饭店组织,塘厦三正半山酒店获得“中国十大最具魅力酒店”的称号,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和松山湖凯悦酒店上榜《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最优商务酒店”名单,形成了酒店旅游产品,是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酒店的繁荣也带动陪同各会展、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行业的繁荣发展。
四、现代都市的魅力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东莞的城乡一体化程度很高,城市旅游风光独特,各镇区特色鲜明,是生态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如:市中心广场,市科技馆,展览馆,玉兰大剧院,市图书馆,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新开大奇迹”之一的新华南MALL生活城,以及由东莞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大型文化景区,全国最大的私家古典园林的粤晖园,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香市动物园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公园和乐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东莞新八景(松湖烟雨、大道朝晖、广场挹萃、古塞飞虹、虎英叠萃、板岭凝芳、莲峰赏鹭、金沙漾月),六大森林公园相继向游人开放,成为我市旅游的亮点,
东莞现有8个国际性的高尔夫球会所,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此众多的优质旅游环境,需要我们整合开发,旅游的发展为商贸服务业带来了客流,商贸服务业的繁荣又带来了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潜在旅游资源。
办 法:
(一)强化旅游认识,加强工作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气魄、大手笔、做大文章,把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构建大旅游,推进大发展为总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引领全市广泛参与,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一、领导带头,协调旅游工作
建立一支旅游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以分管类似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旅游、宣传、文化、建设、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协调、指导、及时解决旅游开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完善政策框架
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研究制定开发旅游吸引力,完善交通配套,客源市场推广和旅游用地保障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三、加大财政投入
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财政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策划规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资源调查,旅游招商引资,景区景点建设等相关工作。
(二)加大统筹力度,整合旅游资源。
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立足我市旅游资源状况和自身条件,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整合资源。
一、要准确定位。在明确我市旅游产为发展的总体定位基础上,加快旅游形象定位,市场定位和目标定位等准备工作。
二、要科学规划。抓紧制定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抓好重点旅游资源及周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
三、要合理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打破地域界线,按照中长期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的原则,合理的确定各镇街,园区的旅游景区景点,项目和设施的布局、类型、功能、档次、规模和风格。
四、要整合资源。将自然生态、宗教文化、节庆风情、历史文化、生态农业、城市建设、文体娱乐等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逐步构成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优势互补,旅游线路适当,旅游特色独具的良性循环的大旅游新格局。重点以旅游线路包装和交通路网建设两方面着手,将我市分散的旅游景点打包成若干旅游项目,实现“化零为整”;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各主要景区交通网络建设,按照“景景相连”要求,完善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增强景区互动性,实现“窜点成线”
(三)加强营销计划,塑造旅游形象。
要坚持“营销城市促旅游”理念,加快制订旅游营销规划和中长期旅游方案,进一步强化旅游促销整体包装宣传意识,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大力提升东莞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实现旅游营销新突破。
一、强化营销合力
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参与旅游营销,把旅游部门宣传促销渠道与全市外宣外事,外经贸和教育、文化、体育、镇街的宣传渠道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促销网络,在全市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有营销责任的浓厚氛围。
二、开拓营销渠道
在充分利用好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好互联网,手机信息广告等新兴媒体,策划与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合作,开拓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东莞旅游电子营销渠道,建设好东莞的旅游门户网站,实现网上资询、信息发布、网上服务、网上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向旅游进行宣传和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三、加强营销策划
聘请国内知名的形象推广公司,对“新产业.新东莞”的城市形象进行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制定形象推广方案,制定形象标识和形象广告片,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境内外主流媒体推出城市形象广告片。
(四)创新营销手段
包括借名人效应,聘请东莞银行CBA明星等具有一定社会和知名度的名人作为东莞旅游形象代言人,通过影视,及等等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形式,将东莞新形象进行广泛传播;组织策划“旅游节”“美食节”“服装节”等轰动效应,实际效果,产品特色兼备的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举行有重大影响力的主题营销活动等。
(五)强化区域营销合作
要抢抓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计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突破地方本位主义,主动参与区域旅游合作,重点推进深、莞、惠旅游产业合作,共同建设深、莞、惠无障碍旅游区,联合打造黄金旅游线路,携手营销深、莞、惠区域旅游品牌,开拓区域旅游大市场。
以实现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调结构、促发展为目的,以“工厂名城,会展商都”为主题,以商务会展、城市休闲、节庆风情、购物、运动文化为特色,把东莞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以至全国重要的休闲会展商都,打造若干旅游重点项目,着力整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业集群,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新型的得要产业,力争将我市建成旅游产品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和竟争优势明显的旅游经济强市,成为全省以至全国重要旅游的目的地,由旅游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旅游客源大市向旅游产业以至旅游经济强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