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的工作使命在于降低罪案率。而降低罪案率在于“防”,以治安警力强大的震慑力把犯罪分子的犯罪念头打消在萌芽阶段。然而,由于本市特殊的人口结构、行政架构及东莞警力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所限,仅靠现有警力与制度,可以肯定我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棘手的。因此,创新机制,充分调动警民的积极性,密切警民关系,以警民的力量推进我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调查了解发现,我市对民警力量的发挥存在局限性:

  1.非查案需要,派出所民警甚少在日常走访社区群众。据了解,整理案件资料等非走访工作已占用了民警工作时间的一半,而且目前民警的走访巡逻方式大多还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走过场”。

  2.与群众尤其非户籍人口之间欠缺联系和沟通。正因为民警与群众欠缺联系沟通,使得我市的警力缺少了群众这一最熟知所在社区情况的“耳目”,而犯罪分子往往就是钻这一空子在莞安居乐业。因此,这类问题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

  办    法:

  办法:

  为强化我市警民互动,密切警民关系,共同推进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议:

  (一)建立民警社区定期走访制度。

  分片区、按人口等实际情况分配调动警力,使民警在全市各社区网络化铺开。派出所辖区民警要日常走访联系群众,聆听群众心声,增加群众的安全感。

  (二)建立社区联防安防制度。

  居住在社区里的民众是最熟知其所在社区情况的,他们应该是警方最好的“耳目”。所以团结警民关系不失为降低社区罪案率及弥补警民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派出所辖区民警的工作重点应为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通过派出所民警与居委会或村委干部一同频繁走访联系群众,询问调查,及时从群众中了解和掌握辖区人员的结构及异动情况,从而使警方的耳目遍布社区内各角落,对犯罪份子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团结警民关系也不失为降低社区罪案率及弥补警民不足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警民互动考评制度。

  将社区民警亲密警民关系工作落到实处,还应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

  首先,对于辖区民警的考核,以其所管辖社区每千人以内罪案率最低为核心评优标准。此外,还要考核其与民众的密切联系程度、信息交流频率。如以评选“全市十大平安社区”的方式,对连续三年或以上获选的社区的民警,打破年龄、学历等限制,给他们升职机会,以及在福利待遇上给予更多的优惠。

  其次,对于辖区参与警民互动的群众,以其为本社区提供信息最多者为主要评优标准。对优秀的积极参与警民互动的群众,给予各方面的社会优惠。如对非户籍人口,可进行入口加分、就业优先、子女入户等一系嘉奖措施。同样,对于户籍人口,这些优秀的与警民团结的群众也可优先享受一切合符条件的优惠政策,如社会保障房申请等。

  通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社区民警工作能力和绩效的考核制度,可以提高社区民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警民互动,为降低社区罪案率及弥补警民不足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案者: 何玉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