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的工作使命在于降低罪案率。而降低罪案率在于“防”,以治安警力强大的震慑力把犯罪分子的犯罪念头打消在萌芽阶段。然而,由于本市特殊的人口结构、行政架构及东莞警力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所限,仅靠现有警力与制度,可以肯定我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棘手的。因此,创新机制,充分调动警民的积极性,密切警民关系,以警民的力量推进我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调查了解发现,我市对民警力量的发挥存在局限性:

  1.非查案需要,派出所民警甚少在日常走访社区群众。据了解,整理案件资料等非走访工作已占用了民警工作时间的一半,而且目前民警的走访巡逻方式大多还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走过场”。

  2.与群众尤其非户籍人口之间欠缺联系和沟通。正因为民警与群众欠缺联系沟通,使得我市的警力缺少了群众这一最熟知所在社区情况的“耳目”,而犯罪分子往往就是钻这一空子在莞安居乐业。因此,这类问题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

  办    法:

  办法:

  为强化我市警民互动,密切警民关系,共同推进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议:

  (一)建立民警社区定期走访制度。

  分片区、按人口等实际情况分配调动警力,使民警在全市各社区网络化铺开。派出所辖区民警要日常走访联系群众,聆听群众心声,增加群众的安全感。

  (二)建立社区联防安防制度。

  居住在社区里的民众是最熟知其所在社区情况的,他们应该是警方最好的“耳目”。所以团结警民关系不失为降低社区罪案率及弥补警民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派出所辖区民警的工作重点应为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通过派出所民警与居委会或村委干部一同频繁走访联系群众,询问调查,及时从群众中了解和掌握辖区人员的结构及异动情况,从而使警方的耳目遍布社区内各角落,对犯罪份子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团结警民关系也不失为降低社区罪案率及弥补警民不足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警民互动考评制度。

  将社区民警亲密警民关系工作落到实处,还应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

  首先,对于辖区民警的考核,以其所管辖社区每千人以内罪案率最低为核心评优标准。此外,还要考核其与民众的密切联系程度、信息交流频率。如以评选“全市十大平安社区”的方式,对连续三年或以上获选的社区的民警,打破年龄、学历等限制,给他们升职机会,以及在福利待遇上给予更多的优惠。

  其次,对于辖区参与警民互动的群众,以其为本社区提供信息最多者为主要评优标准。对优秀的积极参与警民互动的群众,给予各方面的社会优惠。如对非户籍人口,可进行入口加分、就业优先、子女入户等一系嘉奖措施。同样,对于户籍人口,这些优秀的与警民团结的群众也可优先享受一切合符条件的优惠政策,如社会保障房申请等。

  通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社区民警工作能力和绩效的考核制度,可以提高社区民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警民互动,为降低社区罪案率及弥补警民不足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案者: 何玉成

  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193号提案的答复

  何玉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市警民互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建议》收悉。我局将根据您的建议,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规范警务区警长职责,加强绩效考核

  为更好发挥社区警务室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社情民意,目前我局已根据省公安厅警务规范化要求,规定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并将开展群众工作和掌握社情民意确定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要求社区和驻村民警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定期向居(村)民代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及时收集上报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的情报、预警性信息、各类案件线索和社情民意;每月排查、分析社情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予以改进落实;对各类情况信息实行电脑应用管理,进行经常性的积累、分析和比对,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为考核社区民警的工作实效,我局结合“工作执法一网考”建设,对社区民警工作实效实行网上自动考核,并将其绩效考核成绩与经济收入、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挂钩,增强社区民警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促进社区警务效能的提升。

  二、充实社区警务室力量,提升社区民警业务能力

  在进一步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的同时,我局结合正在推行的“大巡警”建设,积极理顺社区警务室与治保会、社区警长与治保主任之间的关系,充实警务室力量,警务室派驻民警数逐步实现:公安分局警力在300(含300)人以上的辖内各警务室派驻不少于3名民警、分局警力在150(含150)至300人的辖内各警务室派驻不少于2名民警、分局警力在150人以下的辖内各警务室派驻不少于1名民警。同时,我局积极开展以“社区民警”为对象的大轮训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民警的工作能力,稳固社区民警在公安机关与村(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切实加强治安员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村(社区)治保会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通过打防结合,有针对性地打击入室盗窃和路面双抢等违法犯罪活动,以确保社会稳定、预防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三、积极开展“三访三评”活动,掌握社情民意,密切警民关系

  去年底至今,我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以“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三访三评”活动,旨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改进公安工作,不断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以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进企业为主动形式,听民声、访民情、察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建共识、建机制、建平安、建和谐、建形象,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据统计,截至4月底,我局共有10700名民警参与了走访,共走访家庭33797户,其中社区2066个、学校1622个、网络1083次、单位5654个,走访了106729人,收集意见13212条,解决民困3226个,化解矛盾1855起,评查问题1670个,落实措施1517项,工作实效显著,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您今后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东莞市公安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