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恶劣情绪得不到正面疏导和有效释放,不但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往往还会演变成心理危机进而酿成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600万人患有心理疾患,虐熊事件、宿舍杀友案,幼儿园杀童案……桩桩件件触目惊心。每年自杀的达28.7万人,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抑郁症等精神疾患所用医药费已高居首位,自杀已成为第五大死因。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建设“幸福东莞”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服务亟待进一步加强。

  案据:造成以上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心理健康行业发展滞后,市民认识普遍不足。据了解,我国心理卫生普及比较晚,真正的心理工作从80年代开始起步,陆续开始发展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只有一些专业人士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群体社会性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大学生、外来工等等问题,社会才开始逐渐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工作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心理知识的普及还不够,很多人还是不了解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和疾病。许多市民的认识还停留在“身体有病才是病”、“只有精神有问题的人才去看心理医生”阶段,当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缺乏,满足不了群众需要。我市关于市民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还很少,心理咨询业良莠不齐,没有专业部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民的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而我市可以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十分有限,与市民的需求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市各综合的三甲医院现都开设了心理门诊,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这些服务只能部分满足市民精神疾患、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需要。大量的不需要或不完全需要药物治疗的心理治疗以及发展性咨询、乃至职业咨询、个人发展规划咨询的服务机构还相当缺乏。同时,现有的心理咨询服务属于高档消费。像东莞这样的发达城市,只有中产阶级才承受得起看心理医生的费用,普遍底层群众对于高昂的心理医疗费用只能望门止步,造成心理咨询的人数不多。

  办    法:

  建议: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

  (一)部门联动,共同管理。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团体参与的心理卫生服务体制和组织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将心理卫生工作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落实和细化。如卫生部门加强对心理咨询事务的有效监管和积极指导,发挥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宣传部门开展群众性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协调和制定新闻单位开展公益性活动;教育部门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落实配备专门的心理的老师;妇联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培训,增强家庭抗压力,正确地处理与协调家庭成员的心理关系,有效防止和制止家庭暴力;社保部门妥善解决参保的重点心理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问题;财政部门根据政府职责和工作需要,适当安排心理健康服务经费,逐步增加对投入等等。

  (二)依托社区,细化服务。我市可充分利用辖区内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工资源,在各个镇街和社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增设心理健康辅导站,同时与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联动,建立相互转介机制,让心理咨询也走向街道、走向社区。各社区可聘请具有心理咨询资格证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社工人员作为社区心理辅导员,为辅导站配备办公设备,建立健全市民心理健康登记、建档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建设,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务咨询,逐步实现心理问题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一体化。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市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度。结合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日活动,广泛运用包括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经常性的对群众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心理典型个案宣传,提高市民对于心理健康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创新方法,多渠道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服务。如增加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对主动呼入请求接受心理辅导的市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心理求助网站,对有心理危机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和稳定情绪等。  

提案者: 张小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