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029)关于加强对企业帮扶力度的建议

  广东省政府推行腾笼换鸟的政策,用高新技术企业来置换低产能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改变广东制造大省的形象,对此政策各界褒贬不一。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端人才来到东莞后,由于住房、子女入学等后勤保障不配套,人才很难留得住。

  2012年很多国际品牌连锁企业续撤离中国。从3月开始,美国消费品巨擘佳顿公司,将“Miken”碳纤维棒球和安全器材“FirstAlert”烟雾警报器的生产撤回到美国本土。7月阿迪达斯的唯一一家在华自有工厂关闭。建筑机械公司卡特彼勒、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玩具生产商Wham-O、ATM机器生产商NCR等都已经将部分或全部业务退出中国。国际大牌撤离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成本猛涨,削减竞争力。人力成本中,除了工资支出,还有社保、人员调配费、管理费、高温津贴费、员工食宿费用、制服劳保、垃圾清理费、排污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等一系列的隐型成本。特别是社保费用,近几年企业承担的部份由8%提升至了11%,让企业负担日益加重,不足千人的中小企业,每年的社保费用况高达200万,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在企业头上。

  不但企业外迁,很多务工人员也多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内地发展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东莞外来人口急剧下降。同时,由于高新企业丰厚的待遇吸引,导致不少务工人员眼高手低,盲目比较,对薪资福利期待值急剧上升,导致服务行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招聘异常困难。

  2012年,政府顶住压力,没有强制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能安全渡过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广东的广货网上行,也很好地推广了广东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使本土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地向全国推广,扩大销量,增加销售额,对帮助企业渡过目前的经济难关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对企业的扶持政策,除了打造平台,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指标。同时,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外来人员减少及用人成本增加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办    法:

  1.针对高新技术人才留不住的现状,政府要为企业分忧,为企业解决外来人员住房及子女就读问题等。

  2.针对外来人员减少基层人员招聘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与内地贫困县市的联系,特别是对口扶贫县市,协调人员输出的问题,吸引外地人员来莞。同时,提供更有效的招聘途径。比如,建立零工市场,消化一些闲置的劳动力;开放或继续开放公共宣传平台,让企业可以进行招聘宣传。

  2013年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建议为企业减负,不要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于物价上涨快的问题,借鉴深圳的做法,设立平价市场,流动平价销售车,来降低消费指数,减轻居民的生活负担。  

提案者 庄舜而、侯庆虎、唐子恩、陈振邦
部门答复

  关于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029号提案的答复

  庄舜而、侯庆虎、唐子恩、陈振邦委员:

  你们在今年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企业帮扶力度的建议》(第20120029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们立即针对你们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组织调查研究,就相关情况作汇总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经综合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物价局等单位意见以及全市有关工作情况,现答复如下:

  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是发展之基。东莞是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用工大市。因此,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保持务工人员的凝聚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委员们有关“加强对企业帮扶力度”的建议非常好,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和服务企业用工,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搭建企业和劳动者对接平台,保障企业用工稳定。市人力资源局等部门立足职能工作,加强就业服务,拓宽入户入学渠道,让异地务工人员融入东莞发展,扎根东莞就业,共同构建和谐幸福东莞。

  (一)加强用工对接,促进人才招聘。各位委员提出的“针对外来人员减少基层人员招聘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与内地贫困县市的联系,特别是对口扶贫县市,协调人员输出的问题,吸引外地人员来莞”的建议很贴合东莞实际。近年来,我市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多措并举加强用工对接,促进企业人才招聘。一是组织“赴外招工”。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接收粤东西北劳动力来莞工作。同时组织企业赴外招工洽谈,帮助企业招用员工。2012年,共组织企业赴省内韶关、云浮、清远等市及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河南等地举办劳务对接招聘会或劳务洽谈会200多次,服务企业700多家次,共输入异地务工人员16.5万人。二是打造“就业服务日”品牌。推进就业服务工作日常化和制度化,每月10日,全市32个镇街以及松山湖统一举办“就业服务日”,集中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就业服务。同时,各镇街因地制宜设立公共招聘求职服务场地,定期、不定期组织公共就业服务专场活动,通过集中规范招聘,形成求职者聚集应聘人流效应。2012年共组织开展400多场免费招聘会,为1万多家次企业和20多万名求职者提供现场招聘服务。三是开展“春风行动”和“南粤春暖”行动。每年春节前,全市人力资源部门收集全市企业节后用工需求岗位信息,编印《平安回家 相约东莞》企业用工信息专刊,开展“平安回家 相约东莞”活动,通过异地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将其带回家乡,引导务工人员及家乡富余劳动力节后有计划来莞就业。节后,我们积极收集用工信息,在全市各镇街主要交通站场及返乡客流集聚的地方开展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力促企业用工与各类求职人员有效对接。四是开展校企合作洽谈会。我市从2010年起连续四年举办大型校企合作洽谈会,促进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及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面向新成长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今年刚结束的第四届校企合作洽谈会中,330多家省内外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校,近1000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洽谈,校企双方达成协议2341份,其中订单式培训1492宗,建立实习、见习基地849个,签订长期合作协议1158份,参会学校计划年内向洽谈企业输送毕业生3.1万多人。此外,2012年下半年,我市组织近百家市重点企业赴湖南、江西、陕西等省内外20多间院校开展校园系列招聘活动,企业现场招录毕业生3000多人。

  (二)加强公共服务点建设,打造交流平台。各位委员关于“建立零工市场,消化一些闲置的劳动力;开放或继续开放公共宣传平台,让企业可以进行招聘宣传”的提议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全市共有33个镇街人力资源服务中心、590多个村(社区)人力资源服务站,形成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人员推荐、现场招聘、公共宣传等公共服务。为更好向企业提供招工服务,推动公共招聘服务常规化,2012年,各镇(街)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公共招聘服务点建设,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较为稳定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如虎门、中堂、石碣、洪梅、大朗、常平、桥头等镇街,完善和改造了在公共场所自发形成的招聘广场,集中规范管理招聘现场;莞城、石龙、东城、厚街、大岭山、凤岗、塘厦、清溪等镇街,借助辖区内成熟的大型中介市场开展公共招聘服务;大部分镇(街)、村(社区)都设置户外公共求职招聘信息发布栏,及时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各镇(街)固定的公共求职招聘服务点,经常组织属地企业举办招聘活动,为广大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对接平台,推动企业招工服务常规化。

  (三)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一方面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012年,市政府出台《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加强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融资支持、帮助开拓市场、优化行政服务、加强组织领导等7个方面,全方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其中在稳定企业用工方面,提出“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可使用就业专项资金为其在岗职工支付社会保险和职业培训补贴”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是积极减免各项费用。2012年,我市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减免涉企收费政策的同时,主动全面取消治安联防费、减半征收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共减免5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4.85亿元。2013年,市政府又出台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东府〔2013〕1号),提出“减负50条”,其中30多条直接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涉及60多项具体措施、30多个部门和各镇街,包括取消征收流动人员调配费等。预计各项减负措施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约35.5亿元,其中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约14.46亿元,中介服务收费约1.04亿元,中间环节费用约20亿元。

  (四)加强人才服务培养,促进引进人才。关于各位委员提到的“政府要为企业分忧,为企业解决外来人员住房及子女就读问题等”,我市积极制定完善政策,促进引进人才。一是出台各项入户政策。我市先后出台多项入户政策,吸引异地务工人员扎根东莞发展。2007年出台《东莞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和高层次人才;2010年开始实行积分制入户政策;2012年出台《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工作实施方案》,为广大高技能人才入户我市敞开“绿色通道”。广大人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入户我市,享受户籍公共服务制度和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做好新莞人子女的入学服务。对持有人才引进类《广东省居住证》、东莞市《人才特聘证》的人才子女一律按本市户籍同等待遇解决其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和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问题。2009年5月,市政府出台《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暂行办法》,新莞人子女可以通过积分方式入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与本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的免费义务教育;2012年,市政府出台《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在申办条件、办理手续方面进一步简化。2009—2012年,全市通过积分制入读起始年级的新莞人子女达到65541人。2013年,市政府出台《东莞市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我市企业所聘用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三重”企业、大中型企业、名优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聘用人才可享受我市户籍学生待遇入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最大限度地简化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的办理手续。三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2012年,市政府出台《东莞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探索符合东莞实际的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建立以公租房为主体,覆盖中低收入户籍人口并惠及新莞人的住房保障体系,到“十二五”期末,要明显改善在本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我市即将出台的公租房管理办法也明确提出要把在本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列入公租房的供应范围,促进实现外来务工人员住有所居目标。目前,各镇街(园区)正在多渠道积极筹集公租房房源,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四是积极实施资助性培训制度。2007年以来,深入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累计资助培训异地务工人员47.8万人次,发放培训鉴定补贴7437.3万元。支持和鼓励户籍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实施更加灵活的就业技能培训资助制度,5年内对户籍城乡劳动者提供累计最高额度为5000元的培训资助。

  各位委员的建议非常中肯,下来,我们将认真研究委员们提出的好建议、好意见,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各项人才入户和子女入学政策,推动我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企业用工继续平稳。

  (一)搭建平台,促进融入就业。进一步深化“春风行动”、“校企合作”等就业服务品牌,促进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就业;组织企业主动出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搭建劳务对接平台,联系市外劳务基地,尤其是劳务输出集中地,组织缺工企业,赴省内化州、高州、茂名等地联合招工,赴省外广西、贵州、甘肃等地招工,引导当地富余劳动力来莞就业,促进区域劳务有效对接。启动在莞就业人员的实名制就业登记管理,实现就业登记管理系统与公安部门人口登记数据、社保部门相关数据共享,与省厅就业管理软件系统的对接,确保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服务率达100%。

  (二)加强培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修订培训补贴政策,重点在培训流程、补贴范围、补贴标准等方面实现培训服务均等化,提高企业和异地务工人员培训的积极性。我们将重点探索东莞“粮票”,通过认证企业的培训考核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开展培训,发放东莞的“职业技能证书”,本市范围内承认其技能资格,给予补贴,给予入户资格。对企业认定的骨干,但不具备学历、技能证书的人才,此项政策将有效为这一群体提供入户渠道。

  (三)促进入户,推动扎根发展。今年,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市人力资源局会同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抓紧全面梳理和改革当前入户政策,进一步降低入户门槛,力争把对东莞有贡献的异地务工人员都纳入到入户的渠道中来。届时,更好地吸引广大人才来东莞就业、定居东莞。

  至于各位委员提到的“对于物价上涨快的问题,借鉴深圳的做法,设立平价市场,流动平价销售车,来降低消费指数,减轻居民的生活负担”非常贴近生活。近年来,我市一方面积极推进平价商店建设。2011年以来共建成平价商店151家,覆盖全市32个镇街,平价商店经营的“大众家常菜”的价格比市场平均价低15%左右,粮、油、肉、禽、蛋等平价品种比市场价格低5%左右;2012年全市平价商店向群众让利2358.6万元,给老百姓带来了较大实惠;2013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在加强平价商店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年内再建50家平价商店,其中,农副产品平价商店30家,药品平价商店20家。另一方面建立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我市从2012年4月正式启动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全年共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向低收入群体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207万元,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2013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在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切实减轻价格上涨对他们基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另外,关于各位委员提出的“2013年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建议为企业减负,不要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保障性调控的手段,其制定权不在东莞市人民政府,目前省政府已经发出通知,我市2013年最低工资标准从于5月1日起调整至1310元/月。为此,我市积极谋划,做好新最低工资标准的解读和宣传引导,一方面帮助企业落实调整工作,贯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和员工建立共商共决机制,提高工资福利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增强企业吸引力;另一方面,向广大劳动者宣传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吸引劳动力来莞就业,也可以从侧面帮助企业招工。

  企业引才用才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人才为企业所用,目前很多企业的工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线,我们也建议在政府积极引导的基础上,企业共同努力,加大力度,通过提升工资水平、加强人文关怀等方式赢得竞争优势。  


办理单位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