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019)关于加强松山湖科技园区与东莞生态产业园统筹协调工作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松山湖高新区与生态园地理邻近,生态园大道开通以后,从松山湖到生态园车程不过十几分钟时间。松山湖发展稍早,已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科技、产业和品牌优势相对突出,但可用土地资源有限;生态园后起发展,生态园生态环境初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但其产业定位至今尚未明晰,产业发展尚未真正起步。若二园区在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等方面能够协调发展,则有利于发挥园区自身的发展以及园区对东莞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若二园区之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重叠,则会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二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会出现争资源、争政策、争项目的竞争局面,竞争内耗的结果不是竞合而只会是“两败俱伤”。

  二、加强二园区之间统筹协调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加强园区统筹发展,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园区竞争所迫,是发展大项目、大企业和大产业所依,是解决园区自身发展突出问题所需。

  1.从园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看,必须“握紧拳头”,加强园区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发展

  当前,园区发展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和核心,园区竞争呈白热化态势,为增强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各地普遍加强了园区的统筹力度和集聚程度。

  与国内先进园区比,东莞目前的四个园区总体上仍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无论在发展时机、发展力度、发展规模、管理水平、土地空间及政策优势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四大园区之间、园区与周边镇街之间的产业发展、核心功能及规划管理方面缺乏统筹协调。为此,必须借鉴先进园区发展经验,整合园区之间资源,加强园区之间的规划、政策、产业和管理统筹,转“单打独斗”乃至“内斗内耗”为“握紧拳头”、“合作共赢”,切实打造核心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园区。

  2.从整合区域要素资源以承载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看,必须加强园区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发展当前,东莞处于各种传统优势普遍弱化,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之际,存在机制僵化、产业低端、土地告急、资源短缺、城市分散、人口超负、环境透支等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在资源要素配置整合上,松山湖科技园区与东莞生态产业园之间还存在政策管理、科技人才、土地资源、品牌效应、项目资金等资源分散使用、重复投入、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此,应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产业互补、人才互通、品牌互享”为目标,大力推进二园区之间土地资源整合、基础设施的对接、品牌和服务资源的共享,以大园区、大平台、大品牌来吸引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和大产业,促进园区的健康发展。

  3.从园区自身发展及与周边镇街的协调要求看,必须推动园区之间、园区与周边镇区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发展我市四大园区虽然总体上对周边镇街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渐显现,园镇合作不断加强,园镇关系日益紧密,但与先进地区园区相比、与全市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针对园区与镇街之间存在争项目、争企业、争土地、争资金、争政策、争人才等资源争夺乃至内耗内斗等突出问题,亟需探索园区统筹、园镇联动等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园镇合作共赢发展。

  办    法:

  1.加强宣传,强化统筹协调意识

  东莞特殊的市、镇二级管理体制,历史上极大地调动了镇村招商引资及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各镇区之间竞争有余而协调不足,甚至出现镇区之间定位重叠、产业发展雷同等问题。在东莞园区之间的发展上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因此,东莞目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本题案中所涉及的二园区的发展都应当强化统筹协调意识。

  2.科学编制园区之间统筹与协调发展规划

  针对园区之间产业定位和核心功能不清晰,园区产业同构有余而错位发展不足、内部竞争过度而协作不足等主要问题,应按照“统筹规划、差异定位、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发展原则,科学编制两个园区的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各园区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3.建立二园区之间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成立松山湖高新区与东莞生态产业园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园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和统筹协调办。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可考虑由1名分管片区的常委和相关副市长分别兼任,代表市委市政府专门负责园区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同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兼任园区的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园区管委会的常务副主任及周边相关镇街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园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可参照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做法,由相关专家、企业家和公众代表组成,为园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参考。领导小组下设园区统筹协调办,负责园区之间及与周边相关镇街的协调和合作日常事宜。

  4.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松山湖科技园区与东莞产业生态园全方位的协作。

  近期,特别需要在园区定位、园区规划、园区产业发展、园区重大项目招商以及园区资源的共用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促进二园区的健康和谐发展。从长期发展来看,我们可以探索两个园区的整合发展可能性和整合方式及整合路径,努力使园区经济真正成为东莞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发挥园区对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01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刘川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松山湖科技园区与东莞生态产业园统筹协调工作的建议”(第20130019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产业园统筹协调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您提出的强化统筹发展意识、科学编制协调发展规划、建立统筹协调管理机制的建议很好,也是当前我市加强园区统筹协调和错位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局十分赞同。对于您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规划局、科技局、国土局等部门,认真组织了研究,切实抓好落实。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松山湖和生态园作为我市市属园区,在定位、功能、发展目标等方面有总体规划作为指导。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松山湖发展早、环境好、配套完善,而且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较生态园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防止两园同质化竞争,推动两园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与协同发展,您建议加强市级层统筹协调,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下来,我们着手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统筹协调:

  一、在发展总体规划上求统筹 

  从规划层面、顶层设计上加强我市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导向等研究,才能真正实现两大园区间的协调发展。我局目前已开展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我们将重点从两园区产业定位、布局方面,加强松山湖国家高新科技园区和东莞生态产业园的分工协调;同时,计划委托国家或省研究机构,针对统筹全市园区产业布局开展相关战略研究。 

  二、在产业发展重点上求差异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松山湖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规划建设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大学创新城、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园中园。生态园作为省级园区,规划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但两个园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不够清晰,承接的重大项目也还较少。因此,下来我市将在对两园的产业定位进行深入研究,在谋划引进“三重”项目时,综合考虑园区发展规划和定位,确保两大园区能够实现深化合作、差异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载体。

  三、从政策扶持上求突破

  在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政策优惠方面,松山湖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拥有政策优势,每年获得省政府1亿元的高新区引导专项资金等,而生态园作为省级园区,尚未认定为省级高新区称号,无法享受上级单位对于高新区方面的政策优惠。市科技局计划下一步协助生态园申报省高新区称号,以增强其对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的吸引力,加快生态园发展步伐。在市级政策层面,我们会注意维持两大园区之间关于政策资助和支持方面的均衡和协调,尽可能保证两者在发展速度和步伐上的平衡,为实现相互协调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同时,目前,我市正谋划以松山湖、生态园、虎门港几个园区为主要载体,向国家申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快园区发展。

  四、从基础设施建设上求共享

  我市将从用地布局、基础设施方面等统筹考虑两园区的优化对接。在用地方面,我市将积极协助出台两园区项目分类指引,统筹连片土地便于承载“三重”项目。在科技服务机构、公共行业服务平台、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协调两大园区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共享,推动各大检测机构、专利中介机构、法律顾问机构、审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在两地设立分支办事处。对于同时在两地设立公共服务机构的单位,在各级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项目中给予优先推荐和重点支持等。

  此外,您提到设立“松山湖-生态园统筹协调发展管理机构”,以及成立园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等建议,我们计划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两园区管委会等进行调研,拿出相关方案或建议意见上报市政府。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园区统筹协调发展工作的关心!同时,衷心希望对您对我市园区协调发展建设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整合园区发展,发挥园区建设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高水平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办理单位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