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探索建设社区医院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案所涉及六点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规划先行,整合资源,优化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片区整合、归并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化建设社区医院”的建议
1.关于社区医院建设情况。根据社区医院建设有关标准,已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增设相关科室,配备一定数量住院床位,提供住院医疗服务,经省卫生健康委核准达标的,可加挂社区医院牌子,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第二名称,该医疗机构种类不变,仍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前全市33个镇街(园区),除松山湖园区外,每个镇街辖区内均有镇街医院或市属医院,镇街内的公立医院均可为辖区居民提供包括涵盖了社区医院相应的医疗服务,并且能满足辖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住院医疗需求。我们计划开展建设社区医院的试点工作,松山湖园区正在建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建成既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又达到相当二级甲等医院规模的社区医院,以提升松山湖园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2.关于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市自2008年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8个,其中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下设3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中心、站点一体化管理”,并作为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承担辖区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等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为辖区居民构建起“15分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圈”。
3.关于“规划先行,整合资源,优化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片区整合、归并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化建设社区医院”的建议。按照有关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设置在村(社区)居民密集生活居住的地方,便于居民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居民疾病超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能力的,可及时为居民转诊到上一级医院诊治。鉴于各镇街辖区内均有公立医院,可提供相包括社区医院相应的医疗服务,结合我市医疗资源布局以及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的功能定位,避免医疗资源重复设置造成浪费,如实行“分片区整合、归并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化建设社区医院”,暂不符合现行有关要求及我市医疗资源配备实际需要。
目前我市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结合松山湖园区无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正试点推进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建设。
(二)关于“协调配合,以共建医联体为依托,二、三级医院对口社区医院开展远程诊疗服务”的建议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我市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目前全市33个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辖区内公立医院建立医联体,在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深入合作交流,加强上下协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诊疗服务能力。
同时,我市积极推进远程诊疗工作,已启动远程医疗平台试点建设,建设联动“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平台,初步实现业务联动、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手术指导等功能,如谢岗医院、石碣医院、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远程医疗协作,是东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成员单位,实现“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功能。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立“云影像”工作平台和远程协诊平台,初步实现远程实时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协诊、家庭医生远程专科咨询等功能。下来,我局将继续推动远程诊疗工作,加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联动,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关于“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建议
我局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努力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通过以购买服务形式组建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以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互联网+智慧医疗”为发展契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方式,充分利用市内二、三级医院医疗技术力量组建多种医疗联合体模式,上级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等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坐诊带教,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资源缺乏等问题。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我市大力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已建成的五个实训中心,开展内、外、妇、儿科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技能培训;每年遴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骨干参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进修项目等,开展家庭医生“滚雪球”培训等,年内累计培训超过1500人次,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下来,我局将继续依托实训中心和医联体建设工作,通过临床带教、专题培训、联合病房等方式,同时实施执业医师服务基层、积极推广适宜技术下基层等项目,全面加强基层人才、技术等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四)关于“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特色中医科室,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项目,开展中医线上联合诊疗”的建议
我市大力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馆,提供中医诊疗、15种以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康复、治未病以及中医护理专科门诊等中医药特色的综合医疗服务。33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常用的中医药服务。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预计年内建成37个,并投入使用。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28个,可提供涵盖中医皮肤、康复、脾胃病、治未病等特色专科医疗服务,名中医定期下基层坐诊,通过“传、帮、带、教”进一步提升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中医线上联合诊疗模式”的建议,中医诊治以突出“望、闻、问、切”的特点,而中医线上联合诊疗模式为一个全新学术课题,下来将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并学习借鉴市外先进的学术经验,探讨此模式的可行性。
下来,我局将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依托医联体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不断拓展涵盖医养、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项目,进一步满足群众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
(五)关于“赋予社区医院对更多药品的处方权,扩大社区医院药品供应的种类、项目、品规”的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是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超出诊疗服务能力的,及时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救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执行“1+X”(“1”为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允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落实基本药物配备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机构诊疗服务能力范围,结合居民医疗需求,从医保目录内配备使用一定数量的非基本药物,完善机构用药供应目录。同时,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目录与辖区上级医院用药目录一致的衔接机制,切实满足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需求。
(六)关于“社区医院与属地镇街医院合作共建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议
当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联合医联体医院共同开展老年人体检、儿童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盘活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能。镇街公立医院大多数设有体检中心,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属地镇街医院合作共建健康管理中心”属于一项新课题,下来我局将试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街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人、财、物资源共享,推进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开展共建健康管理中心有关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持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设备配置,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建设。探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加大医联体建设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提高基层整体健康服务能力。
诚挚感谢民盟市委会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办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专此答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