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408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赐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第20220408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商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一)建立“1+N”工作体系。围绕《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成立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分别制订出台党政机关、学校、医疗机构、集贸市场、交通系统、物业小区等行业实施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案,构建起垃圾分类“1+N”的工作体系。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纳入2022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市重点工作。市垃圾分类办通过制定印发《2022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分解表》《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方案(2022年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及评估工作成效。同时,各成员单位陆续出台相关的机制文件。市发改局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市商务局印发《东莞市住宿餐饮业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治理工作方案》、市邮政管理局印发《东莞市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机制文件。
(二)加强垃圾分类法制建设。我市于2021年启动《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立法工作,已于2022年4月7日市人民政府十七届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2年4月14日公布,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理顺了我市垃圾分类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规范了垃圾分类设施的规划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同时,建立管理责任人制度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从立法层面为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法治支撑。
(三)完善四分类收处体系建设。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四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对应蓝色、红色、绿色和黑色收集容器。结合我市实际分类处理能力,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1.厨余垃圾方面,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建有麻涌、市区两座市一级大型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410吨/日(含废弃油脂10吨/日);镇一级建有46个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处理能力约790吨/日;厨余垃圾总处理能力达1200吨/日,满足示范片区处理需求。
2.有害垃圾方面,采取定点收集、统一处理的模式,各镇街(园区)负责将辖区内产生的有害垃圾收集至临时贮存点,再由全市统一采购的有资质的企业前往各临时贮存点进行收运处理。目前我市已配置715个有害垃圾投放收集点,57个有害垃圾临时贮存点,配置42辆专用收运车辆,市招标1个有害垃圾收贮分拣中心(核准周转能力7260吨/年)。
3.可回收物方面,城管、商务部门联合制定行业管理方案,引入和培育龙头示范企业,初步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体系。目前,我市建有2300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提供定点交售和上门服务。
4.其他垃圾方面,建有市区、麻涌、横沥、厚街、海心沙五座环保热电厂,焚烧能力达14250吨/日,日产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二、关于构建互利互惠模式
(一)落实财政保障。加大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建设、宣传教育、督导检查等费用纳入年度预算,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同时,市级财政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资金,镇街(园区)财政落实源头分类、收运处理、宣传引导、督导检查等环节的费用,探索建立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的奖励鼓励制度。
(二)市妇联创建“积分超市”。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妇联印发实施《东莞市“垃圾分类美莞邑? 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工作方案》,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发动党员、妇联工作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市妇联紧扣“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核心,创新建设“积分超市”,以积分制活动为载体,倡导全市家庭“从我家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17.3万党员带领家庭完成签署承诺我先行、学习知识我先行、践行规范我先行、宣传推广我先行、分类引导我先行等“五大行动”,带动亲朋好友及周边住户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换取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宣传品,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三)各镇街(园区)制定奖补政策。根据《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文件要求和市垃圾分类办制定印发每年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分工,结合各镇街(园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垃圾分类体制机制文件。目前,我市相对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街(园区),已制定有关生活垃圾奖励鼓励制度,并率先运用在示范小区、社区(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推动市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市场化运作管理。为提高环卫保洁工作效率,确保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质量,我市自2001年就开始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标,让有资质、有实力、服务到位的环卫企业来从事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我市根据城镇化率高、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2013年,东莞市政府印发《东莞市城乡市容环卫统筹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以及“市统筹镇、镇统筹村”的联动管理模式,同时,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以镇街为单位对城乡环卫保洁、垃圾收运和处理实施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全覆盖和市、镇、村监管的无缝对接。
三、关于提高技术的有效支撑
目前,我市部分生活垃圾示范小区、社区(村)、商业街、公共场所等地方设有智能投放箱,具备互联网+信息化功能,引导、方便市民投放,分类收集。同时,智能投放箱实时对接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方便统计数量和及时清运。但我市智能化技术运用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还不够成熟,为此,我局正全力推进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建设,今年5月份启动实施,预计明年6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建设智慧城管(二期)平台,以平台建设收集统计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数据,尝试、探索、学习数字化技术在垃圾分类全链条的推广应用,以科技助推垃圾分类工作良性健康发展。市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行业推动引领作用,发挥创新优势,借鉴先进经验,吸纳技术人才,助力东莞垃圾分类开展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