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323)关于打造我市高品质文化IP的建议
内    容:
  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城市品牌建设已从单向的形象宣传逐渐转为营造新型城市文化IP的时代。2022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肖亚非同志在《立足“双万”新起点 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高品质文化IP”,这必将助推我市城市价值和城市认知度的提升,促进全市文化力、向心力的凝聚,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城市形象塑造和推广工程。随着《东莞城市形象总体规划工作方案(2011—2015年)》《东莞城市形象传播工作规划(2016—2020年)》以及《东莞城市形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东莞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得到全方位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东莞城市形象要素分散、不够立体,地域文化辨识度不高。东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袁崇焕抗金、虎门销烟、东江纵队等重大历史事件;千角灯、麒麟舞、木鱼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趁景、七夕乞巧、横沥牛墟等生活习俗;盆菜、腊肠、冼沙鱼丸等传统美食……这些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元素,加上“世界工厂”、“制造业名城”、篮球城市、花园城市、科学城、活力东莞等,需要有效整合,形成立体的、统一的东莞印象。

  二、文化内涵提炼不够,未能与经济成就有效融合。文化是城市的内核,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精神的指引,不管是元代的袁崇焕抗金、鸦片战争中的虎门销烟还是东莞人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中的大展宏图,其内在驱动力是一致的,都来自东莞人民敢于抗争、勇于拼搏的创新、奋斗精神。

  三、既往的城市品牌创建工作中民间主体未充分参与。既往创建出来的文化品牌,政府与居民是“授”与“受”的关系。城市品牌的人群感知度不够,城市文化品牌未能与居民情感构建起高度链接,弱化了居民主动传播的热情。

  打造城市文化IP是各种要素资源整合的长久过程,需要政府、企业、文化界和居民的全体参与、联动发力。

建    议:
  一、深度挖掘: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从东莞文化发展脉络、重大历史事件、城市记忆、自然生态、经济格局以及未来发展定位等多维度出发、条分缕析对东莞的城市文化特征进行梳理整合,提炼出立体的、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有时间连接性的、能反映东莞精神和城市特质的文化IP。

  二、激发创新: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城市文化IP和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为城市文化IP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文创企业抓住打造城市文化IP的机遇,把握行业动态,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创产业平台,将文创产业发展融入城市文化IP化进程中。

  三、公开遴选: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公开征选城市文化符号:通过面向市民广泛征集,集思广益,促进城市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加强城市文化IP与市民城市情感的高度链接,打造具有人群感知度的城市文化IP。

  四、鼓励创作:建议由市文联牵头,通过征集视频、图片、绘画作品等活动,发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市民立足于东莞本土文化,围绕“东莞精神”开展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等多类型创作,从多角度讲好东莞故事,推动东莞城市文化IP的具象提炼与传播,提高东莞城市文化IP的群众认同与传播度。

  五、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在我市承办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广泛渗透东莞文化IP,进一步扩大对我市的正面宣传,提升城市对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城市文化地标的重塑、城市文化内涵的丰富,提高东莞文化形象的知名度。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部门答复

市委宣传部
民盟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高品质文化IP的建议》由我部承办。现结合我部职能答复如下:
  一、我市近年在打造高品质文化IP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以及省委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在全省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中体现东莞担当、作出东莞贡献。同时,我市紧紧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双聚焦”“双实现”的奋斗目标,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在东莞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提供文化支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文化强市建设中走在前、当先锋。具体工作如下:
  (一)出台《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强化城市文化IP锻造和传播。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锻造和传播以“莞香-老街-古村”为载体的岭南传统美学IP、以“虎门销烟-华南抗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国家记忆IP、以“名人名史”为内容的城市文脉IP、以“东莞制造”为标杆的城市产业IP和以“东莞篮球”为引领的城市运动IP,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出台《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创意引领。支持发展“文化+”新型业态,对“文化+制造”,“文化+科技”,“文化+数字”等行业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及对影响力显著的创意设计、潮流艺术、品牌推介等创意文化产业活动予以资助。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和初创型文化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和完善文化创意业态及生态,并对创建的创意设计、品牌授权、人才培训、共性技术、文化产品销售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予以资助,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融入城市文化IP化发展。
  (三)强化公益宣传,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的公众号视频号、宣传栏、新媒体资源等宣传手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全民戴口罩”等主题,制作推出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契合的创意图文产品。借助东莞本土特色,策划推出系列文明城市推广歌曲、户外公益广告、创意海报等,如选取《彩云追月》《落雨大》等广东知名曲目进行改编,邀请“太阳之子”演唱,制作《谁愿它沾染尘埃》暖心歌曲MV;联合市委网信办发起“东莞正青春,我与东莞共成长”留言征集活动,把精彩的留言串珠成链化为歌词,谱写成曲;制作推出“我要东莞天天美颜”系列海报等。通过开展文明城市公益宣传,展示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推动实施东莞城市品牌升级工程,打造“双万”城市新形象。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东莞城市新形象顶层设计与城市形象传播规划,通过深入调研,提炼东莞城市形象新定位及代表性城市名片,优化城市形象VI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新的城市形象传播五年规划。同时,近期我们重点聚焦东莞“近代史开篇地”“科创新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等城市名片并开展传播策划与宣传推介,结合有关重要节点及相关活动,如虎门销烟183周年纪念日及国际禁毒日、“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等,统筹整合资源,策划推出系列新闻报道和融媒体产品,掀起宣传热潮,向外展现更加立体、丰富、全面的东莞形象。
  二、下来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根据《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岭南文化”强化行动重点项目、“莞邑文化”挖掘行动重点项目、“红色文化”弘扬行动重点项目、“改革开放文化”展示行动重点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项目等,将“岭南文化”特质充分融入城市公共建筑、公共空间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加大文物资源保护力度,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机制,实施一批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全面提升文物资源完好率和利用率;整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记忆,挖掘提炼东莞的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等,充分挖掘和打造具有东莞代表性的文化IP。利用《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推动创意设计产业,聚焦创意设计、文化装备、数字文化等重点领域,培育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为我市文化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东莞文脉”题材创作扶持计划围绕本土名人、名史、名物等,全面梳理城市文脉故事,遴选扶持本土历史文化题材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推动东莞城市文化IP文艺作品的创作。
  二是加强媒体宣传。我部将结合提案有关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谋划,创新方式载体,不断加强东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我市媒体资源,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媒体对我市城市文化IP加以宣传,不断提高我市城市文化IP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东莞文化形象。
  综上,代表们所提的有关建议,我部已有序推进,进一步打造并推广我市城市文化IP。
  专此回复。


办理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   反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