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20225)关于老龄化服务背景下构建安宁疗护体系的建议
内    容:

  截至2021年5月,东莞市常住人口为1046.66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26万人,占5.47%。数据反映出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但随着东莞市产业升级,每年新增入户约20万人,随子女来莞的老年人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安宁疗护社会需求日益增长,我市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压力将逐步加大。为满足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们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旅程,打通关爱老年人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推进,将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构建全市二甲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三角支撑模式和服务体系,以“三驾齐驱”之势,初步搭建了具有东莞特色的立体化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开局。目前我市有7个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床位30张。但由于我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建设刚刚起步,相关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难点、痛点和堵点,比如:财政支持保障制度有待建立,医保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全市安宁疗护专家库有待组建,从业人员较为匮乏,人才短缺、培养体系缺失,社会参与动力不足,部分试点单位尚未正式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等。


建    议:
  一是加大财政和医改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尽快出台以奖代补方案和验收评比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已建成的试点机构病区进行资金补助;另一方面,财政预算给予一定的资金安排向社会和市场释放支持安宁疗护服务事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二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安宁疗护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双重保障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为补充,社会组织救助联动的方式推进安宁疗护保障体系的完善,推动安宁疗护可持续市场化运作。一是加大医改资金的支持力度。争取增设安宁疗护医疗项目及提升床日定额付费标准,积极探索安宁疗护型家庭病床。同时,逐步开展试点工作,将心理疏导等人文关怀性治疗项目纳入保险体系;二是积极申请长期照护险国家试点城市,推动长期照护险/安宁疗护试点。

  三是推动安宁疗护与医养结合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家庭-社区-医院三位一体安宁疗护模式。加强公立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1-2个公立三甲医院安宁疗护样板,并将遍布全市各区域的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尽量引导往医养结合机构方面发展,逐步规范和完善安宁疗护服务,依托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系统,构建“一站式”安宁疗护平台,推进家庭/机构-社区-医院三位一体安宁疗护模式,推动安宁疗护与医养结合融合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慈善机构作用,撬动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在安宁疗护中服务和筹资的功能,通过公益创投项目等、专项工作基金形式撬动各界社会力量投入安宁疗护;探索创办安宁疗护基金路径,拓宽资金渠道,保障低收入群体、困难老人的安宁疗护保障。

  五是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素。一是建立健全专家库。从各试点机构及相关的部门医疗机构遴选安宁疗护工作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安宁疗护专家组,对各试点机构实施专业指导、会诊等;二是从高校学科建设到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构建多元化参与的局面。

  六是推动安宁疗护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充分发挥东莞市安宁疗护研究中心作用,配合市卫健局推进“安宁疗护”相关工作的落实与实施,完善安宁疗护管理框架,管理全市专家库,整合安宁疗护资源,打造人才培训基地,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宣传安宁疗护理念;探索支持政策,建言献策;加强业务指导,协调解决安宁疗护开展过程遇到的问题,总结分析问题,广纳意见与建议,促进发展。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民革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老龄化服务背景下构建安宁疗护体系的建议》(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220225号)收悉。对于你们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经与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沟通,现答复如下:
  东莞市自2019年5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地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市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建设,努力提高终末期或老年患者生命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目前,我市正在奋力推进建设东莞特色立体化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聚焦地方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和保障
  自被定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之后,为高位推动试点工作,我市专门成立了东莞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各一名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安宁疗护发展规划,提出促进我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审议促进我市安宁疗护发展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全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检查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等。2019年6月2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东莞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目标、基本原则、试点任务、组织领导、部门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高位推动试点工作。
  二、加强局校院合作,促进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广东医科大学开展东莞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项目调研及安宁疗护培训项目和工作技术指南编撰工作,组团前往了江西、河南、山西等开展安宁疗护工作较早较好的地区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先后完成撰写《东莞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方案前期调研设计报告》,举行了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专家咨询会,并形成专家论证报告,完成《东莞市安宁疗护研究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东莞市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东莞市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等技术方案编写。委托东莞市医养健康协会与广东医科大学养老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东莞市安宁疗护服务指南》等技术指导操作手册。
  进一步明确了“依托东莞市人民医院建成市级安宁疗护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好医学专业院校研发资源,加强局校院联合,成为具备独立收治能力、功能分区明确、专家队伍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业务指导单位,指导并推动全市十五家安宁疗护试点机构的业务开展”的目标,力争在安宁疗护政策框架、保障机制、标准规范、质量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到有所突破、逐步完善、不断总结,形成有价值、有特色、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三、创新工作思路,构筑医院、机构、社区三角支撑模式
  我市构建以市级安宁疗护研究中心(东莞市人民医院)为技术引领,涵盖二级以上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和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对象明确、分类收治、差异化服务的安宁疗护运营模式,逐渐形成多方参与、错位发展的“三角支撑模式”安宁疗护体系,并结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高效的运行机制:一是探索二级以上医院上下级机构转诊和医联体模式。确定了属区域中心医院的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具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优势较强的虎门中医院以及企石医院、洪梅医院等多家镇街二级医院作为主要接诊或转诊承接试点单位,探索上下级机构转诊和医联体模式,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家属需求,建立起有效、实用、畅通的上转、下转渠道,为患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衔接性安宁疗护服务。二是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共同照护模式。选取了距离东莞市人民医院较近的东莞康怡护理院等多家医养结合机构作为试点单位,共开设安宁疗护床位128张,建立绿色通道,由东莞市人民医院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技术指导和支持,探索共同照护模式。三是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社区和居家服务模式。选取了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提供日间照料式和上门服务式安宁疗护服务,配备32张日间照护床位,服务覆盖全镇常住人口32.1万人(含60岁及以上老年人1.4万余人)。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与社会服务团体合作,多重深化拓展项目的实施,与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联合签署“居家养护”合作项目协议,为已纳入石碣镇居家养老名册的380多名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健康指导、对重点人群建立/更新健康档案等服务,并按需求上门提供伤口、管道、安宁疗护等服务。目前全市参与安宁疗护试点建设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达到16个,我市也专门设计了安宁疗护服务形象标志,制作了“东莞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机构”牌匾授予各个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强调了统一性、整体性,并将进一步加强对授牌单位的监督管理,通过授牌形式向市民提供质量保证信任。
  目前已经在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的项目及机构有:
  一是“星星之光”肿瘤患者安宁疗护项目。东莞市人民医院(市安宁疗护研究中心)联合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旨在通过“医护人员+社工+义工”的专业团队介入,以园艺、芳香、冥想、叙事等多元化的疗法,为肿瘤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资源链接、沟通技巧指导、情绪疏导、善终引导、志愿陪伴、灵性照护等专业服务,同时联动东莞理工学院学生队伍组建星光生命教育护卫队,培养了一支芳香志愿服务队,从而在满足患者“身心社灵”的需求、提升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全人医疗护理理念”的宝贵经验。截止至目前,“星星之光”肿瘤患者安宁疗护项目开展肿瘤临终个案管理33个,共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宁疗护服务3411人次。两个安宁疗护舒缓之家落户并投入使用,提升了临终病房的环境。成立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专家组,为肿瘤患者提供线上疼痛护理沙龙5期,拍摄安宁疗护宣教视频及护理视频15个,医务社工团队汇编《疼痛护理手册》,为临终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疼痛护理指引。编撰《好好说再见——善终指引手册》,为临终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生命最后一程的死亡教育指引。拍摄安宁疗护宣传微电影《若还有可能》,提升社会对于安宁疗护的了解及接纳度。
  二是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清溪医院、洪梅医院、东坑医院、常安医院护理院、福星女儿家护理院、康怡护理院、金慈护理院、石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9个试点单位已提供了各有侧重的实实在在的安宁疗护病区/社区(居家)服务,服务患者总人次1271人次,形成较多宗数的案例,并将实践经验总结成文书。特别是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制定了详尽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编写了《安宁疗护症状管理与舒适护理》《安宁疗护工作指引》及《生命教育宣传册》等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四、加大财政支持,鼓励市场运作,整合和利用好社会资源
  我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安宁疗护服务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安宁疗护服务需求。一是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或举办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我市社会办医和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建设积累的良好环境,以开放、公平的态度,坚定了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吸引了5所社会办医院和医养结合机构申报安宁疗护试点单位。二是欢迎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人士共同参与。如东莞市安宁疗护研究中心联合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星星之光”肿瘤患者安宁疗护项目,组建“医护人员+社工+义工”专业团队,为肿瘤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资源链接、情绪疏导、善终引导、志愿陪伴、灵性照护等专业服务;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队伍组建“星光生命教育护卫队”,培养了一支芳香志愿服务队,满足患者的“身心社灵”需求;2021年我市慈善会第二届慈善公益项目创投活动中,就有社工机构组织的“乐膳到位”进食困难长者(含安宁疗护患者)营养支援项目和“星星之光”安宁疗护项目等参选。三是用活、用好已出台的相关政策。 我市于2019年由市编办明确了承接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工作的公立医院可增加养老服务的职责,民政部门可给予养老服务备案。承接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公立医院可参照政策办理。根据《东莞市养老机构资助办法》(东民(2018) 193 号)提出,对我市范围内的养老机构新建或改扩建新增床位补贴、等级评定以及运营补贴。其中:新建或改扩建新增的床位按每张床位 1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属于医养结合机构的,在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0%;养老机构收住符合办法中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运补贴;对评定为三星、四星、五星等级的养老机构按5万、10万、15万元给予一次性补贴,评定为国家级养老机构在上述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万元。四是为切实推进我市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市财政安排了安宁疗护项目的前期调查、宣传专项经费,用于我市安宁疗护政策框架、保障机制、标准规范等具体方案制定工作。
  五、加紧人才储备,建立及培养专业队伍
  我市举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活动,推动安宁疗护人才建设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提升从业人员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地位。一是举办东莞市养老护理员照护技能大赛。由卫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和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主办,通过以赛促练,提升照护技能,激发工作热情。二是举办东莞市安宁疗护首届师资培训班。在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开办,邀请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教授专家和汕头大学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资深一线技术骨干开展师资培训,内容包括:安宁疗护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工作方法等。三是举办东莞市安宁疗护病房开放日宣传活动。活动在松山湖中心医院举行,通过介绍我市自承接国家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以来的进展情况和阶段性工作成果,进一步推广好的做法、好的技术,督导督促各试点单位更好更快推进工作,扩大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促进我市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四是举办东莞市安宁疗护营养支持视频培训班。2022年5月20日,由市卫生健康局主办、市医养健康协会承办、企石医院协办的“东莞市安宁疗护营养支持培训班”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顺利举行。培训班上,省市授课专家围绕安宁疗护营养支持进行了详细讲解,吸引了35家医疗单位的700余名学员参与了视频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医务人员对营养方面的关注和认识,有效提升从事安宁疗护医务人员专业素养。
  下来,我们将认真借鉴贵单位提出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市场参与,整合已有的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合作,探索推进我市安宁疗护工作,构建我市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合力推进医养融合深度发展,为社会养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财政局,民政局,市医保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