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297)关于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
  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基本构建成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为塔尖,以区域中心医院、镇街公立医院为塔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办医为基座的金字塔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塔尖”医院综合实力不足以为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三批共30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名单,我市尚未有医院入围。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其中综合医院龙头单位东莞市人民医院尚未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塔腰”与上下层的衔接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协调发展格局。在“十三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增长35.48%,占全市门诊量的29.41%;而以镇街公立医院为主的二级医院门诊量增长22.56%,占全市门诊量的14.37%。从门诊量的对比看出,拥有较齐全医疗设备、较优质医学人才、较完善医学学科的镇街医院反而发展相对滞后。与此同时,占全市总量30%的二级医院住院量仅占全市的24.41%;占全市总量19.17%的三级医院住院量占全市的41.21%。数据测算说明,住院患者主要分布在医疗技术水平更高的三级医院,镇街医院住院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三)社会办医同质化,难以满足群众高端化、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社会办医尚未在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先进服务理念、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高端化、个性化的品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建    议:
  二、打造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
(一)打造2-3所广东省乃至国内高水平医院和一批国内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在东莞本土新建或以原有“三甲”医院为基础,引进2-3所国内著名高等医学院校来莞办学办医,以独立办学办医或实施校地共建的方式,迅速补齐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科研和教学短板。
(二)精准调整医疗卫生体系结构,促进医疗服务向立体化多样化差异化方向发展。1.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规划建设为广东省高水平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重点补齐科研及科研转化能力短板,加快推动BNCT等国内先进诊疗项目落地。2.五所区域中心医院以“多而全”为发展目标,规划建设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医院,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3.其他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错位竞争,以“小而精”为发展目标,加强细分医学科目建设,提高专科特色诊疗服务供给能力。4.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分别向妇幼、精神卫生、儿童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三)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贯穿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病原学检测、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方面,联通“预防—控制—治疗”全链条。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保持原有发展方向,分别向慢性病、职业病、皮肤病、结核病防治和传染病医疗救治方向发展,作为市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条件成熟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的部分剥离并整合至市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
(四)推动镇街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合发展为社区医院。充分利用镇街医院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方面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利性、可及性优势,同时激活医院闲置医疗资源和补齐社卫服务能力短板,深度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集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医疗卫生综合服务。
(五)调整市镇两级财政中医疗卫生投入占比,调整社区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和其他市属三甲医院门诊和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引导分级诊疗落实并配合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六)以国际大视野长远规划,借助外力建设大湾区一流国际医院。借助社会资本的雄厚实力和欧美一流医疗技术,规划在滨海湾新区新建一所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流国际医院,为群众提供世界顶尖的高端化个性化医疗服务。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