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267)关于建设智慧污水平台,提高治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理由: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需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重点工作。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污水治理系统,涵盖企业生产废水、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特殊行业如医疗、垃圾渗滤液等行业污水,广泛分布于全市各个角落。全市污水治理设施具有数量大、范围广、工艺异、投资和运维机构多等鲜明特点。然而,我市至今尚未建立智慧污水平台,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快速反应、高效率监管需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

  智慧污水平台利用物联平台、大数据、云计算、GIS系统,基于排水设施一张图系统,通过图层控制分类显示不同测站类型,将易涝点、窨井监测点、泵站及河涌等监测点以气泡形式定位上图。同时叠加排水系统各类型设施进行可视化上图,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去向追溯分析及清污分流改造工程等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科学决策。

  一、存在的问题

  我市目前采用的污水治理监管体系为:划分为重点污染源的项目,其主要污染指标采取自动监测仪器检测后获得数据,再通过第三方监控平台上传至监管部门;重点污染源及其它污染源项目采取不定期采样,检测后数据上报监管部门。这种体系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1.数据采集时效性差。重点污染源项目相对来说,监管部门获得数据的时差较短,但检测污染物指标少,不能代表全污染因子达标,且存在着设备故障或人为干预的影响;其它项目时效性更差,从取样监测到获得数据,一般超过10天,无法及时有效监督。

  2.数据共享性差。无论是自动监测还是人工检测获得的数据,仅上传至环保监察部门,其它机构和公众无法及时获知相关数据,哪怕是同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也无法共享;同时,群众知情权无法满足,易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3.投入大、效率低。为了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责,各级主管部门频繁地往返于各个项目,劳神费力,效率低下。各类涉事人员也因沟通渠道有限、因公出差、节假日等因素无法及时获得数据而做出正确的预判处理。


建    议:
  二、建议

  1.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实现源头监控。

  在全市范围内,调查涉水污染、治理项目基本情况,建立开放式信息库,根据项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全方位掌握企业位置、涉污排放等信息,从源头上监控污染物的分布及排放情况。加快管网“微站”建设,实时掌握污染物动向。建议在截污管网中建设污染物监测“微站”,全天候、实时监控管网中污染物的种类、去向等,为污染物排放溯源提供依据,及时为污水处理厂提供预警。

  2.完善监控平台,开发智慧监管系统。

  建议加强污水处理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并接入全市数据网络平台,实时监控污水厂进出水情况,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寻求具备良好水环境治理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等企业,编制一套水污染治理信息系统app,设置不同的查阅、监督管理权限,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部门或公众需求。指定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app进行维护、更新,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广泛宣传,使相关机构和公众知晓如何使用此信息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处理意见或建议。

  3.构筑全息平台,推动全流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与定期评估。

  建立东莞市水生态环境全息平台,包含东莞市全市水质监测情况、污染源分布及卫星遥感数据等信息,形成“东莞市水环境质量一张图”,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助力我市治污精细化水平提升。

  随着城市更新建设发展以及污水设施的老化,污水设施会不断出现隐患和新的问题,为保证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稳定高效发挥作用,除了开展定期养护外,还需要动态监测与定期评估存在的问题,制订改造或建设方案。
提案者 袁华强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