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251)创新优化工作机制 高效推进教育扩容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育扩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东莞在建设“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的进程中辖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学位需求持续增加,为满足教育资源供给,东莞市正大力推进教育扩容工作。根据市政府2020年“一号文”,至2025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31所,增加学位34.24万个;截止2020年年底,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项目32个,共增加学位3.7万个,教育扩容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审视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教育扩容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按时实现预期目标的难度非常大,面临困难主要集中在学校建设前期的审批工作,具体体现为用地报批手续耗时太长、多部门沟通难度太大、学校建设标准限制太死等等问题,学位增长的速度难以匹配人口增长的速度。

  案据

  当前,影响教育扩容项目建设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规划用地落地难度较大。由于之前人口增长缓慢,学位需求不大,原规划作为教育用地的地块被挪作他用,或者规划为教育用地的地块权属属于农民和村集体,将这些地块收回或收归的难度大,导致部分教育规划用地仅停留在图纸上,难以落地用于建设学校。

  二、前期审批工作镇街难以把控。按照当前学校建设前期审批流程,调规、征地、报批等手续耗时太长,在没有取得用地批复的情况下又不能够先行实施建设工作,立项、报建等工作也没有捷径,学位供给工作推进非常缓慢。

  三、学校建设标准脱离镇街实际。近年南城等相对发达的镇街人口增长迅猛,这些镇街人口密度已经相当于是中心城区水平,但市的学校建设标准文件“一刀切”制定建设标准,在生均占地、办学规模等指标上没有考虑这些镇街的实际,机械执行单一标准,影响了这些镇街高效利用紧张的土地资源。

  四、学校建设指引缺乏配套细则。市的学校建设标准文件,详细规定了用地要求、校舍面积等指标标准,但在指标的解读、审核等方面,没有明确职责部门和审批流程,缺乏实施细则,导致筹建单位要跑多部门咨询和申请,而且多部门之间也未建立信息共通机制,造成时间的较大浪费。


建    议: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用改革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扩容工作的指示精神,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市级落实教育用地督导机制。建议市相关部门对列入教育扩容的项目用地现状进行调研,建立市级的用地调整、调规、征地、供地等方面的协调、协助和督导机制,高效落实教育规划用地。

  二、优化学校建校前期审批工作流程。取得用地批复是学校建设快速动工的最大障碍,鉴于此,建议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相关部门驻点办公、联席办公、“一窗通办”等形式的审批模式,特事特办,或者建立审批、建设同步推进的模式,在镇街提供承诺保证的情况下,允许扩容项目先行动工建设。

  三、完善现有学校建设标准指引政策。学校建设标准由“一刀切”变为“多刀切”,结合人口密度大镇街的实际,同意这些镇街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规定的中心城区学校建设标准建设学校,或者同意这些镇街在省的标准和《东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规定的标准之间选择建设标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四、建设家门口的学校落实就近入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和建设好家门口学校的理念,结合各社区人口分布特点、教育用地面积大小实际,允许镇街灵活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可以将最小规模设定为18个班或24个班,建设实用、便民、可就近入读的品质学校,这样既可以减少家长接送的成本,又可以克服征地困难、交通拥堵的问题。

  五、制定建设标准指引配套实施细则。完善现有的建设标准指引编制形式,制定与建设标准指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明确相关指标对应的职责部门和审批流程,避免多部门咨询沟通导致时间浪费,加快推进速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提案者 南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