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33)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近来,因为交通堵塞问题严峻,催生了市民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由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庞大,又缺乏监管,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和管理课题急需提上议事日程。

  一、我市电动自行车使用和管理基本情况

  深入调研我市电动自行车在生产、销售、维修、停放、充电、退出等环节现状。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截止至2020年11月,我市共有28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获得248张CCC认证证书,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799家。据市消防支队统计我市便民充电柜情况,截止至2020年11月,已有1023个设物业服务住宅小区安装充电柜3548套,已有14156个出租屋集中区域安装充电柜15352套。由于我市电动自行车未使用登记上牌制度,无法统计保有量和维修数量、改装数据等。同时,我市未制定关于电动自行车退出制度相关文件。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不合标电动自行车存量比较大;二是非机动车道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部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四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职能界限不明晰,信息共享系统不完善。
  
建    议: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我市加快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立法,让电动自行车规范使用和管理有法可依。根据新国标要求加快出台相关管理文件,允许电动自行车上牌并加强管理。深入调研摸排,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个人电动自行车进行实名登记定期审核制度。建立政府补贴、回收等方式让不符合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退出市场机制。

  (二)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标车辆流入市场。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单位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守住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电动自行车经营者及时按照国家新标准要求采购销售。推动商协会共治,探索建立东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带动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合法合规经营。

  (三)完善电动自行车通行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东莞市城市道路慢行品质示范街区设计技术指引》,加强慢行通道、过街设施和市政附属设施等慢行系统建设工作,确保电动自行车驾驶者的路权。对绿道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升级,包括改造绿道坡度,增加物理隔离措施,增加自行车停放点,完善指引信息,丰富绿道标识等,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生态、健康的出行环境。

  (四)加大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查处力度。多部门联动,不断强化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整治。一是严查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在两三轮电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设置固定执勤点,采取常态化定点设卡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二是加大惩处力度。用足法律法规,对超标两三轮电动车违法上路行驶、违法载人等突出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五)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管理。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及废旧电池处理等进行规范,其中地铁站、车站等客流量大的站点,医院、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场所,以及小区公共区域等应当配套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地,鼓励和支持在集中停放地点设置智能充电设施。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给出消防设施配备指导意见,给小区制定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方案,定期开展专门消防安全演练。

  (六)强化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依托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媒体,定期曝光交通事故案例和宣讲违规使用危害。二是印制宣传资料,组织民警深入电动自行车事故多发区域,向电动车骑乘人员派发宣传单张,面对面进行教育劝导。三是走进社区、走进街坊,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倡导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骑车。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