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32)关于优化我市供水格局 加快推进“全市一张网”建设的建议
  东莞超千万人口主要依靠全市46家各类水厂(市级1家、镇级28家、村级17家)按行政区域分别供水。截至目前,仅大市区实现一张网供水,全市“供水一张网”建设推进速度明显滞后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步伐。我市的供水格局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的规划和发展要求。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供水市场高度分散化,同城不同网不同质不同价。一是不同网,全市供水管网以镇街行政区域划分布,同水不同网。二是不同质,近年我市镇级水厂出厂水样品的平均合格率为99.5%,村级水厂平均合格率仅为79%。三是不同价,我市供水市场分为集中趸售净水、大市区、转供水和东江沿线自制水四类区域,分区定价,不同镇街的居民用水单价最大相差30.38%、非居民用水单价最大相差40.57%,公用事业未能提供无差别服务问题凸显。

  2、供水运营效率比较低,水网被镇街行政区域分割。

  一是镇街之间管网不连通。由于供水管网不是根据地形地势管路和科学标准进行优化布局,使全市供水规划无法有效实施,重大供水设施项目建设较难协调落地,城市供水运营效率总体偏低。二是老旧管网问题较突出,多数镇街供水管道管龄长、材质差、管网承压能力弱,全市整体管网漏损率不达标。三是抄表到户率远未达标,作为居民用水质量保障重要环节的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困难重重。

  3、整体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对水资源的统筹运用。

  一是过分依赖于东江水源供水,全市9成供水量取自东江干流和南支流,其余为本地中小型水库供水,一旦东江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或特枯水年,供水将面临严峻考验,对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二是我市用水量已逼近省分配水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市用水量将进一步增长,用水存在一定缺口;且对比周边深圳、珠海、广州等“全市一网”格局,发展差距较大。三是调蓄库容和应急备用库容不足,我市不具备大型蓄水工程建设条件,已建的123座中小型水库多因水质污染而不能使用,极大影响水库应有功能发挥,可利用的调蓄和应急备用库容严重不足。

  4、西水东送政策影响,受水镇街将承担高额差价。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计划,2024年我市将新建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对接的超大型水厂并承接西江新增水量3.3亿m3/年,相关费用每年需向外支付。如届时未能完成“一张网”整合工作,相关受水镇街水价将严重偏离全市平均水平高至208%,对全市水价统一造成巨大冲击。
  
建    议:
  加快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对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保障供水安全,使我市供水服务匹配“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强化市级统筹。建议成立以市领导、相关部门、镇街为成员单位的全市“供水一张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审定整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全市“供水一张网”工作。

  二是尊重镇街利益,明确属地责任。尊重镇街自身意愿,依照限期公平交易原则处理镇属水企涉水资产的清查、确权、资产评估等问题,避免久拖不决,确保供水企业平稳过度,保障供水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是理顺企业整合,加强过程监管。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建设,涉及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交易量大,国资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大过程监管力度,确保廉政安全。

  四是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供水义务。应强化实施主体的提质增效义务,集中管理精力、资金于水厂、管网建设、维护和供水服务,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用上质优价廉的放心水。

  五是全面提升水平,在民生基础工程上体现东莞品质。重新科学划分供水区域,统筹厂网建设,有序开展全市厂网设备更新和工艺升级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提升我市供水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水质水压和服务质量,统一全市供水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市民用水获得感。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