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25)关于规划建设我市冷鲜肉品加工交易中心的建议
猪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市是热鲜肉品消费大市,年均消费生猪约380万头,而且全市90%以上的生猪来源于市外养殖基地。过去两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全国生猪产能下降,猪肉市场价格上涨明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好“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管理措施,近期猪肉供应能力逐渐恢复,价格出现回落,但猪肉价格短期仍将保持高位,猪肉有效供应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

当前。我市生猪供应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主要生产基地在市外,生猪的自给率低。现省考核我市生猪生产的年度任务只有一万头,相当于全市一天的消费量,自给能力相当薄弱。二是保供压力大。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企业,虽然全市有生猪屠宰企业16家,但均以代宰、热鲜肉为主,保鲜储存时间较短,而面对全市近千万常住人口的猪肉供应需求,猪肉稳价保供压力较大。三是受生猪调运政策调整,活猪来源受限。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影响,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生猪销售、运输的新政策。如自2019年11月30日起,禁止非中南区的活猪调入广东等中南六省;从2020年11月30日起,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中南六省之间禁止活猪跨省调运;要求实现产区出栏生猪就近屠宰,变“调猪”为“运肉”,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四是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大、风险高、成本重。我市的人口稠密,活体动物进入东莞,带来的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的威胁越来越大。现在每天进出我市的运猪车有110多辆,进入屠宰场屠宰的生猪接近1万头,按照规定要配备驻场检疫人员,对每辆运猪车都要进行查验、消毒,对每头来自不同产区的生猪都要进行查证物、检验检测,管控生猪屠宰的成本非常大。


建    议:
建议尽早谋划在全市范围内分区布局在生猪屠宰场所配套、或新建冷鲜肉品加工交易中心。通过建立冷鲜肉品加工交易中心,一是有利于我市的消费大市从“调猪”向“调肉”的政策转型,促使我市屠宰企业从生产功能向深加工、渠道建设、服务功能转变。二是有利于减轻屠宰企业所在地镇政府驻场官方兽医人员配备压力。三是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活猪调入屠宰给我市带来的动物疫病防控和污染压力。四是有利于解决生猪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分割配送平台为客户赋能,提供增值服务,打开广阔的业务空间,提供稳定的货源。五是有利于提高肉品安全和营养价值,冷鲜肉分割平台,实行全程0-4°C 低温冷鲜流通,能有效抵制微生物的繁殖。六是有利于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落实,解决困扰我市多年的因实行代宰模式带来的屠宰企业与批发商主体不清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做好规划。建议我市农业、商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结合目前我市屠场整合的契机,规划分区分片在屠宰场配套、新建冷鲜肉品加工交易中心,形成热鲜肉、冷鲜肉以及冻猪肉三种供应模式并存的市场业态,逐步引导实现由“调猪”向“调肉”转型,切实保障肉食品有效供应。
二是政策支持。扶持我市生猪产业发展壮大,加强与供莞基地的产销对接,构建猪肉产品保供稳价的长效机制。支持相关企业建设冷鲜肉品加工交易中心。将冷鲜肉品加工交易中心、生猪产品检验检疫、冷库建设作为本地猪肉产品供应的重要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项目,优先考虑配置用地指标。比照家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的做法,在本地各主要农贸市场,建设配套冷鲜肉销售肉档等销售终端。
三是加大宣传。普及冷鲜肉是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发动新媒体、销售终端等向全社会大力宣传,积极引导从“热鲜肉”到“冷鲜肉”的消费习惯转变。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将“冷鲜肉”纳入采购计划,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提案者 苏韩暖,高清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