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19)结合碧道工程建设规划东莞大堤实施景观化改造的建议
  东莞大堤位是广东省十大堤防工程之一,全长66.69km,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工程在确保我市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东江良好的水生态也是城市独特的景观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东江得天独厚的滨水岸线却没有很好的利用,纵观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无不是在利用滨水岸线做文章,如厦门海上健康步道,珠海的情侣大道,武汉依托长江堤岸建设的江滩公园,福州依托闽江建设滨江公园,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了集休闲、健身、旅游、通勤等功能于一体的廊道系统,一个与自然山水和谐共处的天然空间,也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增强城市品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东莞大堤安全有保障,功能显单一;路线有长度,横向显不足;工程有高度,品质显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堤路同高,人水阻隔明显

  东莞大堤采取堤路共面形式,宽厚的堤面对城市与水岸形成明显的阻隔,限制东江两岸休闲功能的利用。

  (二)堤路过宽,滨水空间不足

  东莞大堤堤路设计平均宽度24米,占用了大部分的河岸空间,迎水边坡较为陡峭,导致滨水休闲空间不足。

  (三)交通混乱,安全品质不够

  东莞大堤成为交通的灰色地带,客货混杂,交通混乱,安全隐患多,混乱的交通影响休闲品质。

  (四)断面形式单一,生态绿化欠佳

  东莞大堤堤线变化少,缺乏自然弯曲的天然河流特性,人工痕迹过于明显,断面单一,大多采用简单的草皮护坡,生态景观体验感较差。

  (五)功能过于单一,文化承载缺乏

  大堤缺乏和城市有机的结合,依水而兴的城市理念没有在堤防规划建设中很好的展示,城市的文化内涵建设内容缺乏。
  
建    议:
  我市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价值追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水污染治理,全市水的水环境大幅度提升。为了提升治水成效,建议结合万里碧道规划对东江大道进行景观化改造。

  (一)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对大堤功能重新定位

  结合万里碧道规划对东莞大堤功能重新定位,建议调整为:统筹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和休闲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安全是基础和保障,生态、景观、文化和休闲体验是品质。将东江大堤沿线规划成为城市风景长廊,成为东莞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二)纳入碧道建设规划,对大堤实施综合改造

  结合碧道规划对东莞大堤实施景观化改造。规划建设方案要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和正在编制的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筹和衔接。一是弱化大堤的交通功能,考虑主要作为防汛抢险通道和莞龙路小客车的分流通道并由水务部门予以管控;二是实施堤路分离(考虑部分车道可采用上堤下车形式),降低道路高程(比堤基略高)减少交通对市民活动的影响;三是降低大堤高度并用防浪墙替代给大堤断面瘦身为岸线整治腾出空间;四是对堤面进行景观化改造,根据空间和沿线情况采用多样、清水的、生态的结构形式,并结合城市品质建设将文化、健身、旅游等设施与防洪工程进行有机融合,有条件的镇街结合城市“三旧改造”进行适度的空间退让建设滨江清水公园。

  (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东莞大堤景观化改造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市区段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三江六岸”整治有效结合起来,与城市更新品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机联系。如上游桥头段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将文旅项目(东江花月夜)、饮水思源博物馆等有机融合,形成多样的生态文旅产品,成为串联东莞生态、景观、文旅产品的廊道。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东莞大堤景观化改造工程建议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水务、文旅、生态环境部门配合共同开展建设方案编制,方案要立足长远,充分征求沿线镇街的意见,要和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统筹衔接,建设可由属地镇街统筹分步实施。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2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