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17)关于发展都市工业园 改善产业社区环境 助推东莞乡村振兴的建议
  产业与城市紧密相依,产业兴则城市繁荣,产业衰则会人去楼空。东莞靠制造兴城;但对比现代产业园,传统工业区已严重滞后产城发展要求。金融危机以来,产业更新迭代加速,机器换人,传统加工制造深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冲击,传统工业区和产业社区呈日趋衰落态势,陷入双锁定困境,缺乏资金投入和统筹管理,环境“脏乱差”,已难以承载新产业、新人口;导致人口加速向中心区集聚,加剧了城乡分化、交通拥堵、房价上涨、上学难。“十四五”时期,东莞需立足实际,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工改,重点发展都市工业园,改善产业社区环境,助推村社基层振兴发展。

  东莞当前突出面临土地空间资源紧缺与错配矛盾。在房价持续上涨推动下,制造成本快速上涨、空间被蚕食挤压,优质项目难以落地,已成为制约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构成的严峻挑战。

  新发展阶段,都市产业园已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以是否承载工业生产,都市型产业载体又可分为:非工业生产型和工业生产主导型。目前东莞商业写字楼过剩,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可有效满足包括先进制造、高技术产业、绿色制造等都市型工业的综合需求,避免产业空心化;其二,可推动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转变,并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对外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其三,以工业楼宇为主要载体,可实现“向天空要空间”,高效利用土地空间资源,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其四,产城融合发展,城市配套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可有效减轻城市公共服务负荷,尤其城市通勤压力。


建    议:
  一、以发展都市工业园为重点,强力推进“工改工”,配套改善产业社区环境。

  近年东莞出台了不少产业拓空间政策,但受制于宏观环境和诸多因素,尤其针对村社基层发展和治理,部门“九龙治水”,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无法“捏紧拳头”,工改进程总体迟缓。现有工改政策体系总体仍不到位,尤其针对工改M0的产权分割政策门槛高、落地难,园区和企业可望不可及。建议进一步制定更强有力的引导政策,从准入条件、规划管控、土地价格、产权分割、履约监管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营造宽松环境,引导市场资本流入实体经济。

  二、围绕发展都市工业园,大胆改革创新,推进村企合作,破解传统模式双锁定困境。

  长期形成的集体租赁经济模式已工改最大障碍,集体土地占到所有建设用地超7成,与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拥有土地产权构成矛盾冲突,政府在推进土地从集体转变为国有性质方面,缺乏有力措施。需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村社土地资源统筹,破解集体土地权属复杂、使用低效的瓶颈。可鼓励村社将土地直接作为资产入股参与工改;强化用地指标引导,倒逼集体工业用地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此外,乡村振兴政策与项目安排应重点为工改服务,强化产业配套,发展高端公寓,满足产业人口需求。

  三、围绕发展都市工业园,创新产业用地机制,提高土地统筹利用水平。

  土地利用最能体现地方政府统筹管理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城市土地利用和统筹管理水平明显较弱。东莞基层土地问题突出。基于现实特征和问题,尤其土地“二元分割”问题,在加强土地统筹管理和管控同时,应创新乡村土地利用机制,推进新型综合产业用地供给。

  四、围绕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建设智慧产业社区,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

  基层社区治理应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产业社区。这对于满足产业和改善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可结合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开展实施。可出台专项政策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统筹整合村社数字资源的高效利用。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