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16)关于帮助我市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建议
内 容:
科技进步、数字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让社会管理更加高效。如“健康码”这类的信息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在给老年人带来丰富的移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使用障碍。“无健康码不得乘坐公共交通”、“无健康码不得进入商场”的管理方式,让一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而成为地铁、公交车上的“众矢之的”,最终“落荒而逃”。
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如买菜、点餐、缴纳水电费、医院挂号、取快递等事项,都需要通过“扫一扫”或在五花八门的App上完成,这让很多老年人无法置身事外。腾讯一项关于《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基础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最大问题,其中应用使用与功能操作障碍占比46.7%,手机系统设置与维护障碍占比41.2%,一系列的注册、登录、支付等问题成了老年人触网门槛。一部分老年人由于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逐渐被淘汰。
目前,我国仍有1.5亿多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而这部分老年人在地域分布上又呈现明显的城乡差距。不少农村老年人不识字也不会打字,买不起智能手机,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比较有限,既不会、也没有必要上网。因此,对一部分老年人而言,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有可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建    议:
建 议:
一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设备方面遇到的困难。在政务服务等领域推动各种数字化便民制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习惯,在老年人数字帮扶中履行兜底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要给出“非数字化”的替代选项,尊重部分老年人“数字断连”的权利。在线下渠道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人工服务方式,特别是在政务服务、就医、出行等领域开设人工窗口、老年人专用通道、引入志愿者服务,让那些无法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也能办理相关业务。为主观上不愿意或客观上没条件上网的老年人留下传统窗口和通道,避免“数字弱势群体”受阻于一块小小屏幕而寸步难行。对于老年人来说,融入“数字生活”是可选项而非必选项,提倡数字融入而非强迫数字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善意与温度。
二是政府应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在媒体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部分老年人会越来越赶不上时代变革。政府要借助“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为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扫清“数字生活”基础设施障碍,提供互联网接入机会,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需求。同时,网络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环境与隐私安全的互联网文化,并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支持老年人愉悦地利用数字化提升生存质量。
三是构建常态化社区帮扶机制。政府应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建立可持续的数字反哺机制。一方面,积极指导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和相关培训,这是政府走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切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担当与朴素初心。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兴趣课堂、技能培训等活动,为老年人讲解各类新媒体使用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体系,让社区居家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寻求志愿者帮助。特别是加强对老人使用健康码的指导、帮助及关爱,让他们会操作、能使用,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各种变化。
四是积极引导互联网平台开发“适老化”新媒体产品。目前,新媒体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远落后于老年人的需求,造成老年人的新媒体产品使用积极性不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有质量、有温度、有情怀的数字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实际感受与现实需求。
提案者 卢丹玲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