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090)关于破解我市城市高楼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瓶颈 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的建议
  近年来的各种水污染事件和围绕水的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民对饮水安全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关注饮水安全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城市二次供水就是影响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城市二次供水水质下降甚至无法达标主要表现为黄水、浑水、微生物增殖等问题。目前,我市大部分城市高楼住宅一般都是采用二次直供或二次加压的方式进行供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系统规划设置不合理,建和管分离,二次供水设施老化。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系统混用;水池容积偏大、材质粗糙、密封性差、未设置消毒设备;部分老旧小区管网材质未达标;二次供水加压设施设计落后、不规范等。不少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选用品质较差的管材、水箱等设备,在施工安装上不规范,致使后期运营维护困难,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二是管理不专业、维护水平低、水池清洗消毒不及时。一些物业公司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水池清洗不及时甚至多年未消毒;部分小区物业费欠收,导致供水保障性缺失。
  三是供水分段管理容易推诿扯皮,引发矛盾纠纷。我市供水模式多由自来水公司一张总表对小区,与小区内部供水以自来水表为界分开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容易相互推诿、激发矛盾,屡屡陷入“物业公司喊冤、供水企业叫屈、广大用户受害”的困境。
  四是水质监测水平较低,设施安全防护存隐患。部分二次供水水箱管理不严、未上锁;水池密封不严,异物容易掉入。部分小区未安装水质监测监控装置,防疫部门的监测频次低,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106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全分析,存在安全隐患。
  
建    议:
  一、实施从“源头到龙头”供水系统全流程统一管理。制定《东莞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破除建管分离造成的弊端,明确政府部门、供水企业、物业企业和用户的职责。构建“建管合一”的基本模式,将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物权与管理权剥离,延伸供水企业公共服务至用户水表,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供水企业在人才、技术、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实现供水企业对全流程饮水安全的全过程把控;推进二次供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的协调联动,保证供水压力平衡,促进节能降耗。

  二、探索居民社区自治,增进民主参与和监督。提高居民对“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的监督意识。鼓励供水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支持社区自治建设,供水企业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分享社区发展成果,如降低小区管网漏损率、提高抄表到户率、提高缴费率等,进而促进供水企业发展。

  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一是综合应用全流程饮水安全保障技术,如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处理等,进一步提高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管道更新改造和优化运行维护有效控制管网水质,提高进入二次供水之前的供水水质。二是加强“最后一公里”供水系统智能运行和安全监管。将“最后一公里”供水作为智慧水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最后一公里”供水水质在线监测和远程监控,提升智能监管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并运行维护“最后一公里”供水设施。在综合考虑管网压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二次供水设施;大型社区可规划集中式二次供水设施,在管网输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采用叠压供水等多种二次供水方式。

  四、强化国企责任担当 保障市民幸福生活。水务集团应切实担负起国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构建水质安全监督员队伍,使水质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得到最大保障。二次供水设施的建管统一将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现代化管理水平,极大改善二次供水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安全用水问题,有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有力的保障。
提案者 致公党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