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238)关于“各文化场馆在大湾区背景下开展文化融合及资源共享,服务市民、辐射湾区”的建议
  经过十几年的文化新城建设,东莞的文化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拥有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科学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众多优质的文化场馆,这些场馆肩负着引导城市文化发展及与外界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借助大湾区发展的东风,让东莞文化更好地服务东莞,增强市民对东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促进市民素质整体提升;进而走出东莞,与湾区其它城市文化交互、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中展现风采、贡献力量,是我市相关部门应该考量的工作重点。

  一、存在问题

  1.文化场馆区域分布不均衡,文化资源共享渠道不畅。目前东莞的大型文化场馆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片区,除了文化馆、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城乡网络全覆盖之外,其它场馆深入到镇村一级的较少。镇区多以小型文化活动场所为主,面积小,优质文化资源不足,公益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单一,活动频次较少。镇区儿童参与优质文化活动的机会很少,难以享受到普惠性的文化资源。

  2.许多场馆缺乏与基层沟通的渠道,难以深入基层开展活动。市区内很多公益文化场馆有优质的活动资源与专业人员,但却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与基层社区直接联系,无法深入基层开展长期的、系列的活动,实现持续稳定的文化多样传输功用。

  3.各场馆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场馆资源难以协调互通。近年来,各文化场馆自身活力很足,大家都卯足了劲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尤其是少儿类活动),切实形成了百花争放的良好局面。但各场馆的行政事务及业务指导都由各自所属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导致不同场馆之间难以协调互通,合作较少,活动同质化严重。

  4.各场馆对外交流较少,发展动力不足。广东地区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广府、客家文化与疍、畲等少数族群文化共生,各自精彩。东莞文化既有岭南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莞邑文化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但总体来说,东莞各文化场馆与外界的交互较少,文化辐射力较弱,在国内场馆建设热潮中,东莞虽然起步较早,但后续发展动力显得不足。

  
建    议:
  二、对策与建议

  1.政府主导,各文化场馆相关主管部门协同,成立文化资源推介协调专门机构,由专门机构来统筹各馆文化资源,发挥各家专长,孵化不同特色的活动品牌。并建立文化资源推介与预约平台,用于发布各文化场馆的文化资源及活动信息,并统筹安排向社会推介。建立活动预约机制,镇村文广中心、学校、社区及企业均可在平台上查询相应文化活动,并在线上预约。各文化场馆开展点单式送活动下乡,实现文化资源跨级、跨界共享。

  2.建立活动下乡巡游机制,各场馆每年确定一两个文化项目,定期在镇村学校、社区及企业间流动开展,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丰富的文化活动中,促进文化资源覆盖最大化。这些文化项目也可参与市里的对口扶贫,推动扶贫扶智双行,让优质文化资源走入偏远山区,改善贫困地区文化教育的困境。

  3.加大推广力度,增强东莞文化对外界的影响和辐射。可借鉴广交会、台博会、车展等形式,采纳文采会的经验,定期举办东莞市文化博览会,将各公益文化场馆的特色活动及其它有东莞文化特色的活动搬上展会,邀请全国同行参加,并可现场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或挑选优质文化项目到省内不同城市流动展示,增强外市对东莞文化的了解。

  4.加强与湾区文化发达城市的交流与互动,为我市文化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赋能,为我市公益场馆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适当引进其他城市的先进文化项目,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方便东莞民众了解更丰富的文化类型,也利于我市文化工作者学习先进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