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205)关于推进东莞地方文献挖掘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由此,东莞提出建设文化引领型城市,打造“品质文化之都”。地方文献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和历史记忆。它所承载的是最独特、最生动的乡土知识文化,具有认识东莞、热爱东莞、改造东莞的隐性文化功能。整理和挖掘东莞地方文献,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文脉传承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当前地方文献整理与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地方文献建设各自为阵现象明显。我市地方文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收藏机构之中,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方志馆等,且征集方式具有自发性的特征,仅依托自身资源构建征集网络,缺少上层制度保障,容易造成征集文献遗漏。

  2.地方文献资源缺少社会共享平台。我市地方文献收藏机构各自使用,文献组织与揭示方式多样,缺少横向拓展和联合,造成信息壁垒,导致文献保障的程度较低,没有将资源最大化社会共享。

  3.文献折射城市文化符号辨识度还不够强。通过对我市地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地方文献开发主要体现了莞邑抗争、历史文化名人、红色革命、敢为人先、优秀文化保护等城市人文精神,但还存在重藏轻用,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不够,城市文化符号的价值未能充分展示,难以形成对城市形象强大的提升效应。

  
建    议:
  1.优化上层设计,从制度源头加强治理。探索和建立《东莞城市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规范本市各机关、单位、企业等组织编印等正式出版和内部发行的资料,依据其类型必须向指定的图书馆、档案馆等收藏机构或出版主管机关免费缴送一定数量的样本,提高各单位组织的地方文献保存意识,也为各收藏机构提供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

  2.建立城市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平台。搭建数字化、便捷、高效、丰富、系统的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加强横向拓展和联合,整合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博物馆、院校等机构地方文献资源,联合编制地方文献收藏目录,为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文、图片或者信息检索等服务,充分发挥地方文献资料“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

  3.以地方文献为基强化城市文化宣传。课堂是地方地方文化传承的最佳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地方文化教育机制,主管教育部门引导和鼓励校园开展地方地方文化传承的教育活动、课程开发和读本创作;主管文化部门整合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规划馆等,为学校开展莞邑特色文化教育提供研学场所,从而培养学生家乡情怀,提高文化认同感。

  4.加强城市特色地方资源的挖掘与再生。各收藏机构围绕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专题文献资源库,如民间技艺、城市物风,以及东莞制造、篮球、莞香等城市名片。通过系统规范整理现有资源、深度挖掘并提供服务,夯实城市文化符号的文献基础。政府主导,通过市社科规划项目委托立项,或市科技局、工信局立项课题,鼓励和引导研究学者围绕城市特色文化对地方文化进行选择、重构和更新,加强文化引领,讲述东莞好故事,展示东莞好形象,提升城市文化符号辨识度。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