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040)关于解决青少年抑郁症群体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症在儿童青少年中较成人更常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钝、常常力不从心;思维迟缓、联系缓慢并伴随着食欲减退、失眠等。大多数中学生都体验过这样的消极情绪,大部分很快就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无法以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一、青少年抑郁群体的具体表现

  (一)心事重重:整日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感到忧伤和痛苦。

  (二)似病非病: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等。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无好转迹象。

  (三)不良暗示:患者专向负面去猜测,有极大的愧疚感与自责感。

  (四)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顶嘴,不服从父母的管教,尽管知道自己是不对的。

  二、造成青少年群体抑郁的原因分析

  (一)生活适应不良:对于刚刚步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面临着与父母在心理上的“离乳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使得许许多多事情都不尽人意。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如不及时调整,抑郁就会悄无声息地进入青少年的生活。

  (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孤僻等个性品质是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恶化同时也反过来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三)缺乏自信:在中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遇事悲观,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容易失去信心,相当于在原有的失败感中增添新的失败感,让自己更加消极,不自信,形成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不良情绪的积淀就形成了抑郁。

  (四)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生活环境,对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抑郁程度。


建    议: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部门要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建议成立指导机构,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增加学校心理教师的编制、相关工作经费。

  二、学校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工作

  建议学校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每学期定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在有条件的学校试点将课程的设置作为学校考核指标之一,确保心理健康课作为常规课程开设,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二是探索引进专业机构搭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平台,为一线教师提供心理专业技术的进修课程,健全学校心理教师团队。三是建立定期心理测评机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测评结果向老师、家长反馈,适时跟踪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四是逐步实现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典型案例讨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结机制

  建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开设心理教育的公开课和示范课,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引导家长重视子女心理问题,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培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加强与子女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子女健康理性的精神生活。

  四、鼓励支持增设心理救助机构

  目前不少一线城市都有很多心理援助机构和24小时预防自杀热线,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心理救助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与医院等专业机构或团委、妇联等有相应人才资源的机构合作,增设青少年心理救助机构,建立线上青少年心理健康自评和建设专区,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补充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
提案者 沙田镇政协小组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