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10199)关于构建校园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校园内急性意外、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反应出青少年急救常识匮乏、自救互救能力相对较弱,“急救进校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校园推广急救知识与技能,可使学生早期识别危险,及时自救与互救,增强保护自身与他人的能力。当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将是具备救援能力并愿意实施救援的新一代公民。

  目前,校园急救相关培训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在培训方式和普及人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学校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处于无固定课程、无系统内容、无固定教师的“三无”状态。而发达国家早已将急救课程分阶段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公众急救参与度是我国的10倍,急救成功率也大大增加。

  我市卫生机构、红十字会近年来均积极地面向社会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但针对校园急救相关培训工作还存在不足:

  1. 我市校园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均为科普公益项目,由各镇街卫生机构、红十字会独立实施,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培训课程版本及讲解方式不统一。

  2.政府专项投入尚不足,培训设备明显短缺。

  3.培训多集中在大学及高中,针对中小学生的培训较少。2020年 “校园护童计划”之急救实操活动对来自33个镇街200余所中小学的891名学校应急救援队伍成员的调查显示,学员中超过80%在过去两年内未接受过急救培训,超过50%第一次受急救培训,不到5%的学员接受过AED操作培训。

  4.培训方式、课程单一,技能培训效果有限。校园培训均为多人数一次性培训,学员实际操作时间少,技能掌握不足,技能培养缺乏持续性;缺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急救课程,针对中小学生的紧急避险、外伤处理、紧急气道梗阻等课程涉及很少。


建    议:
  办法:

  为更好的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工作,提升校园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 建立校园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管理体系

  1.由市政府的牵头,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协作制定我市校园急救相关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市卫健局、市红十字协作建立急救培训中心,成立培训专家库,制定培训导师准入标准,培训中心根据各级学校的培训计划与要求,协调培训导师人数、培训设备需求。

  2.依托我市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肺复苏基地,对学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考核,并颁发合格证。

  3.市、镇两级政府设专项经费支持培训中心和校园急救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人员、设备和管理服务到位。

  4.由市教育局统筹,组建校内急救应急呼叫系统和急救队伍,成立由教职员工组成的急救应急小组,成员必须获得急救培训合格证;建立覆盖全校的广播呼叫系统,并设立校园急救广播的代码(如设定消防火灾--111+地点、校内急救--999+地点等);在各学校所有建筑物安装AED,并确保全校师生员工掌握校内AED地图,力保校内意外事件AED在5分钟内送达。

  二、建立校园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体系

  1.培训中心急救专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急救课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急救课目,规范课程中人员要求、统一课程版本及讲解方式。

  2.将急救课程纳入课时安排,更好地进行学习规划。校急救应急小组成员每年接受2次规范化急救课程复训,学校全体教职工每年接受1次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培训。

  3.急救培训进行“教”、“练”相结合。培训导师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后,学校对学员进行操作督导,并定期反馈培训效果;提倡体验化教学,推广市红十字会的教学模式,在镇街建立生命安全体验馆,让学员体验突发事件发生情景、寻求逃生避险办法,直观感受急救过程。
提案者 黎丽香,郑燕娟
网友评价
支持 2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