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327)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康养体系建设,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增速非常快,其中高龄老人的增速最快,预计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20.78%,养老问题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老年人养老消费观念滞后、养老企业投入大利润空间小、缺乏统一的监督评估标准和体系、医疗卫生保险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壁垒等障碍也制约着养老服务的发展。

  从我市老年人口数据来看,我市老龄化趋势不容忽视,从2010年到2018年,我市60岁以上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0.25%,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常住人口将达到111.28万人,我市70岁以上户籍高龄老人群体达14.5万人,预计到2025年7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20万人,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日趋紧迫。面对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我市已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并在2019年着力探索打造东莞模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模式,为后期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智慧康养”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智慧康养”缺乏顶层设计,定位规划有待于清晰化。当前,我市出台了养老相关的服务服务条例,已有相应的服务制度保障;在智慧养老平台方面初步完成了搭建,但从制度、标准、规划等方面尚未清晰;

  二是智慧养老相关产品良莠不齐,市场应用率较低。我市在智慧养老产品开发方面的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升级换代还有待于提升,部分产品如腕表的应用率较低,产品开发和老人需求的匹配度上还需提升;

  三是老年人养老观念相对落后,且处于互联网的“盲区”,智慧养老接受程度较低。我市60岁以上老人在养老观念和养老消费方面相对保守,智能化和互联网产品的价格和易用性直接制约着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使用;

  四是智慧养老服务尚未满足多元化需求,涵盖面有待于提升。老年人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应急服务、配送餐服务、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方面,当前智慧养老平台以线下服务监管、评估、送餐服务为主,在服务整合、医养结合方面有待于提升。
建    议:
  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推进,养老产业和信息化的结合不失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智慧康养”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出路。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智慧康养体系建设,打造民生品牌。“智慧康养”涉及信息、医疗、护理、家政等领域,建议协调卫健、工信、民政等部门成立“智慧康养领导小组”,建立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相应职责,制定我市智慧康养产业规划和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和养老业态制定“定制式”康养模式,打造我市民生工程的品牌,提升为老服务品质。

  二、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建设东莞特色的智慧康养模式。以国家、各省市智慧养老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市现状制定“东莞市智慧康养系列标准和养老市场规范体系”,从产品、人才培养、服务到市场运作等方面加强规范和考核评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东莞特色的智慧康养模式。

  三、加快平台和人才建设,提升智慧康养服务质量。充分运用现有的大数据、云技术等搭建资源整合和服务分发的平台,打造覆盖全市城乡社区集社区事务、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呼叫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康养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做好智慧康养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二是鼓励高校、职校增设“智慧养老”相关课程或专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软硬件双管齐下打造高品质“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四、加强智慧康养宣传,引导老人和家庭接受新观念,提供培训,设置长期咨询窗口,提高普及度。

  五、塑造智慧康养品牌,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我市智能制造和5G等科技高地,鼓励企业在智慧康养方面精准定位,加大培育养老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开展智慧康养应用试点加强服务配套,形成服务闭环,引导产业聚集性发展,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推动我市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

提案者 李梦伟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
答复文号: 东卫函复〔2020〕72号
答复日期: 2020年07月02日
联 系 人: 赖建军
联系方式: 23280201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卫函复〔2020〕72号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

  第20200327号的会办意见

  市民政局:

  转来东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02003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康养体系建设,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我局一直以来重视老龄健康工作,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一是深化“互联网+”便民应用。推广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应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已接入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基本实现全市公立医院预约服务号源共享。继续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预约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健康东莞”APP服务内涵,下载量达25万次,通过平台预约250万人次/年。二是建设电子健康码管理平台。推出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 以居民电子健康码作为全市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的唯一标识,贯穿于居民全生命周期,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全市通用,目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等5家三级公立医院已开通“一码通用”服务。三是推进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全市第一批8家公立医院和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并应用,群众可以通过“健康东莞APP”,实现“便捷预约、移动支付、线上转诊”等“一键诊疗”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四是启动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基础服务子平台、数据采集交换子平台和基于平台的临床电子病历系统。选取10家公立医院试点部署统一的临床电子病历系统,提升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五是启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建成了东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包括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医院、石碣医院、大岭山镇和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指导等功能。六是不断创新信息惠民便民服务。在“健康东莞APP”上开发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块,服务对象线上申请,护士线下服务,通过“健康东莞APP”,实现“网约护士”的全流程管理。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智慧医疗建设,使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7月2日

  (联系人:赖建军,联系电话:23280201)

  
 
答复单位: 民政局
答复文号: 东民函〔2020〕143号
答复日期: 2020年09月23日
联 系 人: 袁伟轩
联系方式: 18617278230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尊敬的李梦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康养体系建设,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收悉。对于您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经综合市卫生健康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进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一)主动出台政策规范管理,保障发展资金。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2018年出台了《东莞市养老机构资助办法》(东民(2018)193号),切实规范我市养老机构运营管理,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实施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级评定补贴,明确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级评定补贴由市财政或镇(街道)财政负担,促进我市养老机构健康快速发展。2019年出台了《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东府办〔2019〕12号),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将服务供给对象拓宽至在本市居住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服务资助对象从原来7类优化增加至10类,明确市、镇(街道)两级财政部门负责将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并及时拨付;市、镇(街道)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开放绿色诊疗通道,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的工作机制等工作;各镇(街道)社会事务局负责辖区居家养老服务资助对象审核、服务机构采购招标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截至2020年8月底,东莞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老人达10582人,实现了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村(社区)100%全覆盖,全市养老机构参保率100%全覆盖。
  (二)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催生老龄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寻求新型、多元复合治理手段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成为趋势,而智慧城市的发展为智慧养老服务奠定了网络基础。自2017年以来,我市政府先后组织考察了厦门、杭州、苏州等地的智慧养老建设和应用情况,于2019年6月投入了660万元委托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分三年建设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构建“一平台、一中心、一数据库”为集中管理体系,以平台为核心,指挥调度中心为通讯载体,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模式,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整合,打造一个全方位、符合东莞本地实际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11月,建成并正式启用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养老服务,并进行全面的服务跟踪、服务评估、服务管理和资金监管。平台对外开放并鼓励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运营主体进驻,可由运营主体设置服务项目清单。平台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智能匹配和自动派单,由接单服务机构进行现场服务。截至2020年8月,全市受惠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老人共13533人,其中居家养老的老人10582人,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2951人。
  (三)着力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2010年以来,我市开发建成了“平安铃”社区老年人应急呼救系统,至今共有9000余名老人通过“平安铃”终端智能设备享受应急救援、定位、紧急呼叫、精神慰藉等24小时在线服务。2020年5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居家养老自助下单服务”正式上线,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可通过手机微信端(APP端)、“平安铃”等通信载体,按需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充分满足了老年人家庭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完成了服务订单53万张,服务评价满意率达99.65%,有效构建“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同时,我局于2020年协同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局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及现场核查,推荐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东莞市龙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 年版)》。
  (四)重视老龄健康工作,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一是深化“互联网+”便民应用。推广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应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已接入全市预约服务统一平台,基本实现全市公立医院预约服务号源共享。继续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预约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健康东莞”APP服务内涵,下载量达25万次,通过平台预约250万人次/年。二是建设电子健康码管理平台。推出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 以居民电子健康码作为全市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的唯一标识,贯穿于居民全生命周期,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全市通用,目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等5家三级公立医院已开通“一码通用”服务。三是推进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全市第一批8家公立医院和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并应用,群众可以通过“健康东莞APP”,实现“便捷预约、移动支付、线上转诊”等“一键诊疗”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四是启动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基础服务子平台、数据采集交换子平台和基于平台的临床电子病历系统。选取10家公立医院试点部署统一的临床电子病历系统,提升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五是启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建成了东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包括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医院、石碣医院、大岭山镇和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指导等功能。六是不断创新信息惠民便民服务。在“健康东莞APP”上开发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块,服务对象线上申请,护士线下服务,通过“健康东莞APP”,实现“网约护士”的全流程管理。
  (五)加强人才培养,壮大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支持技工院校开设健康养老专业。目前,全市共有2所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招收学生225人。其中,东莞市技师学院从2017年起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养老方向),建成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的高龄者全方位照护暨健康促进生活馆、高龄者康复暨智慧养老互动体验馆和模拟护理病房,并与东坑医院养护中心、东莞福星女儿家护理院等多个养老机构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养老护理员”项目纳入个人自主参训补贴,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证书等级给予750元至1850元的培训补贴;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到技能晋升培训补贴范围内,初、中级补贴1600元,高级补贴2200元,技师、高级技师补贴2500元。我局持续组织养老护理员代表参加全省“双千计划”培训,全市累计共组织养老护理员培训12期约3000人次,有效提高了我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助推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建立市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养老服务领域涉及全局性、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合力。同时筹建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二)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完善的市场体制。进一步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各类现有养老机构进行智慧化服务探索,对各类企业在智慧产品研发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的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符合市场导向的相关领域创业,构建愈发完善的智慧养老市场机制。同时,探索建立智慧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标准,指导和管理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提供法律法规支持,建立有效预防监督机制,保障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提升智慧康养服务品质。进一步对老年人有效需求进行细化分析,提供精确定位、跟踪检测和信息反馈等服务,根据老年人使用习惯设计操作简易、方便实用的智慧服务产品,提升服务产品的适老化程度和跨领域融合水平。加大智慧养老平台的宣传推广,使老年人全面了解并逐渐接受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熟练使用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引导更多的老年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主动融入智慧养老服务产业。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智慧养老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AI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的迭代、算法的强化与场景结合、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服务结合等方面技术应用于养老评估、服务等应用场景,打破技术和信息壁垒,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提升智慧康养服务品质。
  (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培养既懂医疗护理、心理辅导等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数据处理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制定完善的岗位专业标准、操作规范和职业发展体系,合理设置管护人员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路径,减少人员流失,保持队伍稳定。落实养老服务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护理人员技能提高班。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民政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民政局
  2020年9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陆川,22832515、13128160816)
  


办理单位 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