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324)关于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的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检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迎住了挑战,稳住了局面。但同时要看到,在全球疫情形势持续蔓延,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国际形势不能掌控的大背景下,东莞经济社会面的管控仍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疫情引发的如劳资纠纷、租赁纠纷、物业纠纷、贸易合同纠纷等基层社会矛盾,已逐步显现,如何及时排查化解基层矛盾隐患亟需思考解决。?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纠纷的化解途径和体系,更应关注纠纷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问题,以实现“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而这些,恰恰也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诉源治理,是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治理新实践。对于纠纷,其解决的一般规律是越往后端风险越多、难度越大、程序越繁、成本越高。诉源治理正是基于此考虑,立足于预防层面,强调社会纠纷的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社会纠纷的发生,使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同时旨在构筑多元化、立体式的纠纷化解体系,促进业已形成的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诉讼外的和解、人民调解、仲裁等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方式,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纠纷,避免已出现的纠纷最终形成诉讼而增加当事人诉累。故,以预防和解决纠纷为主要职能的基层司法,要逐渐担负起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功能,并以此来推动诉源治理实践。
建    议:
  一、强化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风险防控,是处置矛盾纠纷的重要保障。要及时排查隐患、苗头,提前预判和介入社会矛盾纠纷,力争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发现得了、防控得住”。依托现有智网工程平台,打造市、镇街、村居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充分打通数据互联互通,整合网格员、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检察室、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综治力量,及时做好收集信息、研判形势、解决诉求、化解风险等工作。
  二、强化诉源治理,大力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要突出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是夯实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与基层网格融合,健全调解组织的组织架构,织密生活调解服务网、治安调解服务网,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多维度打造个人调解室。二是理顺调解工作机制,提升调解平台品质,充实调解员库,完善人民调解激励制度,激活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动力。三是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调解体系,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矛盾解决工作模式,实现“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三、强化基层自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大力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乡村居民自治协会建设,努力实现居民自治组织全覆盖,着力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完善内容涵盖家庭生活、邻里关系、村风民俗、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推动群众自治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公益型、服务型、专业型社会组织,积极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广阔空间。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健全激励补偿机制,让更多的社会服务事项交给市场、交给社会,既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又让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释放大能量。三是要激发志愿者组织工作活力。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组织,采取网上网下多种方式,开展社会治理宣传、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健康指导、矛盾调处、防控巡逻等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志愿组织工作活力。
  

提案者 李瑞峰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 市委政法委
答复文号: 2020002
答复日期: 2020年08月28日
联 系 人: 林浩泉
联系方式: 22839018
反馈意见: 满意
反馈备注: 经核实达到要求,给予通过。
提案办理部门办理提案认真细致,主动沟通征求提案人意见,提案建议逐一反馈,市委政法委对诉源治理工作非常重视,将其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落实,对提案答复满意。
答复内容:
  尊敬的李瑞峰委员:

  关于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转由我委承办,现根据当前我委做法,就贵委员建议答复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强调,要适应形势任务新变化,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政法工作能力水平,牢牢掌握主动权,要坚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开展诉源治理,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构建诉调对接“1+2+3”工作模式中,东莞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主导作用,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构建“党政领导一盘棋、社会参与总动员”的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市委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见》《东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东莞社会治理目标,细化了社会治理工作任务,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市也成立了由维东书记担任组长、其他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首批试点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诉调对接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人民法庭共购买42名专职律师调解员,每人每年8.8万元;按照一案一补、以案定补的原则对参与法院特邀调解的人员发放调解补贴。调解成功的,每件补贴600元。调解不成功的,每件按交通费、误工费有关规定酌情补贴。二是坚持市委政法委统筹。市委政法委与市中级法院联合印发《东莞市关于全面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诉调对接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将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等46家单位纳入全市诉调对接工作联动机制。并将诉调对接工作情况纳入各镇街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年度考核,考评成绩作为镇街党政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是坚持各单位联动支持。以两级法院为中心,有效整合各类行政机关、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居(村)委会等非诉讼纠纷解决主体。对于矛盾风险隐患,督促其落实源头防范化解责任。对于业已形成的矛盾纠纷,根据“纠纷哪里来,调解哪里去”原则,分流至属地的各类调解机构和行业调解组织,实现矛盾纠纷的层层分流、源头化解、基层化解,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突出司法引领,构建诉调对接“1+2+3”模式

  东莞市委政法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诉调对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推进,推动法院构建东莞诉调对接“1+2+3”模式,即: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大调解。

  一是建立“一个中心”。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全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全面实行调解前置。凡是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民商事案件,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不宜调解的以外,全部纳入线上调解平台,由中心调解员分流后进行诉前调解。发挥中心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各联调单位协作;加强调解员技能培训和指导管理,建立健全调解名册;完善诉调对接考核机制,加强对调解组织及人民法庭等工作指导。

  二是打造“两个平台”。全市法院以“一个中心”为依托,建立线上线下两个调解平台。加强建设线下平台。标准化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场所,在法院建立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化调解工作室,以及以法官、调解员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在律师事务所推广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各人民法庭还联合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加强“祥叔”“红姐”“水哥”等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加强建设线上平台。东莞市第一法院在全省率先试点“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管理平台”,将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等纳入同一个平台管理,为当事人提供在线咨询、风险评估、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当事人、调解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调解。2020年8月7日上午,“一站解决纷争”系列全媒体直播活动----“世界工厂”里的“枫桥经验”在我市第一人民法院顺利举办,该活动由最高院新闻局、立案庭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现场》栏目共同策划,对涉疫旅游活动纠纷、商铺租赁合同、侵权责任纠纷等合同纠纷进行直播,以点带面展示东莞两级法院智慧诉讼服务、诉调对接“1+2+3”机制等“一站式”建设成果。

  三是加强“三大调解”。强化专职调解,由法院专职调解员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从诉前、诉中到执行,全流程化解疑难案件,共成功调解案件46474件。强化律师调解,全市法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29家律师事务所共计172名律师参与调解,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共成功调解案件7818件。强化特邀调解,引入市工商联、市金消协、平安促进会、各行业协会、各大商会等74家特邀调解组织和428名特邀调解员,成功化解物业合同、金融借款等类型化案件19659件。充分发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三大调解合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元解纷体系。

  2019年全市参与诉前调解一审民商事案件超过8万件,诉前成功调解案件4.8万件,40.27%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诉前调解阶段成功化解。全市基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8.6万件,同比增长3.29%,增幅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十余年来民商事诉讼案件收案增幅首次实现负增长。2019年诉调对接“1+2+3”模式入选全省第二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

  三、积极探索,诉源治理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东莞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全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各方联动工作机制,集成多元手段,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向每个角落延伸,初步构建了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发挥了调解的解纷和社会治理功能。去年,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115次,依法调处矛盾纠纷63749宗,成功调处62442宗,调解成功率98%,涉及金额超7亿元,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是创新推进平安建设促进会。近年来,东莞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探索适合东莞“陌生人”社会的治理模式,出台了《关于倡导建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工作机制的意见》、倡导全市各级建立平安建设促进会工作机制,打造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综治维稳部门、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具体指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群众性自治防范组织,全市共成立33个镇(街道、园区)平安建设促进会,38个行业分会,190个村(社区分会),吸纳会员5666人,2019年,首次获得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是建立东莞市调解协会。为推动东莞人民调解工作实现行业自律管理、自身发展,在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关心下,5月10日成立了东莞市调解协会。下来,东莞将继续推动和支持市调解协会的运作与发展,充分发挥调协“1+5”职能,统筹管理好全市调解资源,综合管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调解组织、调解人才、配套服务,建立以市调解协会为核心的组织机制,贯穿东莞多元化解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协同。

  三是建立源头化解工作机制。建立维稳“1+15”工作机制,推动属事部门加强源头化解的政策研究,实现矛盾化解工作由零星个案解决向政策批量性化解转变。建立市领导包镇督导重点个案化解工作机制,对重大涉稳问题和突出信访隐患个案明确包案市领导、责任单位,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政法委与妇联、公安、法院等四部门出台了《东莞市家庭暴力案件联动处理实施意见》,源头化解家庭矛盾,政法委还与妇联等九部门出台了《东莞市“民转刑”命案防范联动机制》,源头有效防范命案。市委政法委引入的医疗纠纷第三方化解机制以及平安建设促进会工作机制,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各人民法庭在辖区内探索创建不少于1个“诉源治理示范社区”,结合辖区纠纷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社区纠纷数量和增幅双下降。

  四是完善“网格化+诉调对接”机制。以“智网工程”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推动治理数据整合,将各镇(街道)网格管理中心与各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实现工作对接,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全镇全覆盖、熟悉网格片区社情民意的优势,聘请网格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协助法院送达、查找当事人、财产定位等,通过日常巡访及时排查化解纠纷和隐患,从源头上解决纠纷,让大量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诚挚感谢您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此项工作建言献策!

  专此答复

  


办理单位 市委政法委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