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87)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巨大发展。2019年12月16日,腾讯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规模预计达545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5%,十年间翻番有余。已成为大湾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对带动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场地日益增多,大湾区对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需求也日益增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目前,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呈现明显的不平均、不同步现象。深圳、广州、香港三座城市都拥有发展相对成熟且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等其他城市则相对落后。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其他产业领域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相比,大湾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融合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    议:
  为此,建议加强大湾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深度合作,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大湾区GDP的占比。打通生产要素流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与创新人深化区域内合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有关政策体系。对大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形成总体构思,在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从全局的角度,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站在大湾区的高度,结合支持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在统筹大湾区城市群各自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打破壁垒,打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二)创新融合机制,着力推动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探索“政府+文化+创意产业+智库”的新型机制,创新形成融合发展的联络、合作和激励机制,助力大湾区发展。前期可对东京湾、旧金山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调研及深度分析,形成报告,探寻发展的启示。深化区域内深度合作。东莞、中山、惠州等“第二梯队”城市,应积极对接深圳“设计之都”、广州创意产业的外溢效益,主动作为,发展自己的创意产业,形成良好的合作。

  (三)推进项目落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政府部门牵头为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企业,助推成立大湾区创意产业企业家联盟,充分发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的作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举办大湾区创意产业文化节,通过节庆搭建活动平台;整合有关资源,通过网络搭建信息平台。

  (四)推动结构优化,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主动对接科技、经济产业,积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进高端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大湾区文化产业链条。整合大湾区文化科技资源,以文化+科技为核心,开展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探索文化产业跨要素、跨行业、跨平台融合发展新路径。

  (五)锻造产业品牌,加强大湾区音乐剧产业融合发展的统筹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涵盖内容广,建议加强莞深两地深度合作,发挥东莞音乐剧生产制作优势和深圳广阔市场空间优势,筹建打造影响世界的“东方百老汇”,推动音乐剧成为大湾区重点文化品牌。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音乐剧产业,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东莞(塘厦)音乐剧生产基地、东莞保利文化艺术制作基地为主要平台,推出优秀音乐剧作品,打造音乐剧创作、制作、展演及相关产业,助推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提案者 无党派人士界
部门答复

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我局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市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利用“深莞惠+汕河”五市合作机制,组织五市文化企业、协会开展产业交流与项目合作,组织各地文化旅游企业共同参加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共同开展旅游资源宣传推广。二是举办大型专业展会,搭建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等专业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邀请了大湾区“9+2”城市的企业和机构参展,展示了大湾区文旅体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成果和新举措新业态,促进了信息、资金、项目交流,实现了产业对接与融合发展。三是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举办文化创新学堂,针对我市文化企业、机构学院的需求,邀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行业专家、大咖授课,满足了我市文化创意、设计、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组织会员单位赴深圳、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开展文化产业考察与交流活动,推进了大湾区文化人才交融。四是开展文艺精品跨市展演,东莞玉兰大剧院经保利院线与深圳、东莞、惠州、珠海、深圳坪山大剧院形成联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剧目展演季”,与香港康文署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建共享一流的文化演艺平台,着力打造“精品演出+艺术普及+传承未来”的全新的艺术传播模式。五是升级非遗项目合作机制,将“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升格为“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增加了湾区城市香港、澳门、肇庆、江门、珠海、中山市为联盟成员,为大湾区城市提供一个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转变的“共商、共建、共享”平台。
下来,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整合深莞惠等地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深圳都市圈文旅体产业合作水平:一是继续打造三大展会平台。高水平组织举办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中国(东莞)国际沉香艺术博览会等产业重大展会,促进产业交易,推动项目、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流动与集聚;二是建设提升三大设计研发平台。指导东莞广州美院创意研究院、华南设计创新院、东莞品牌运营中心等平台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发挥其在推动IP授权、产品研发、创意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区域产业合作。以穗莞深城际轨道开通为契机,策划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城市间旅游资源和景点,推广我市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区域交流合作,实现“市场共享”和“资源共享”,加强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交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7月8日


市委宣传部:
  市政协第20200287号提案《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加强顶层政策设计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我局组织编制了《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东莞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等系列政策文件。其中,《行动计划》提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莞香产业开发以及莞香文化建设,将莞香打造成东莞城市标识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文化标识;依托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莞广美文化创意研究院,加强与湾区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同推动时尚文化产业集聚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促进文化交流,提出加大莞港澳文化部门互动、机构互访、民间互学,办好首届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邹振先杯”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友好运动会、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活动等交流交往活动,实现港澳与内地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任务。另外,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局还牵头编制了《关于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大湾区各大城市加入“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常态化开展非遗城际交流活动。
  二、积极谋划项目建设
  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我局密切会同各有关单位着力推动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水乡道滘特色小镇、塘厦文旅综合项目等一批文化产业、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其中,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将保护建筑升级改造为艺术设计工作室、展览中心、创意孵化中心等,努力打造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多元业态凝聚地。同时,我局还积极谋划港澳影视文化产业引进事项,与华人文化集团探索在滨海湾新区引进香港影视资源,引入TVB总部进行文化输出、后期制作,打造“传媒+数字文化创意+后期制作”产业链的可行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局将深入实施《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以及《关于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持续谋划文化项目建设,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更好地打造“人文湾区”。
  专此函达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7月21日


     关于政协提案-案号20200287-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的复函
市府办督查室:
  贵单位转来《政协提案-案号20200287-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我办对提案内容无不同意见,提案主要涉及港澳文创产业及青创基地内容,建议办理单位可增加市人社局和松山湖管委会,并由市人社局牵头,我办作为配合单位办理。
  专此函复
  
                                                                           中共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
                                                                               2020年6月19日


  市委宣传部对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会议第20200287号建议答复的函

  无党派人士界:

  市十六届人大会议无党派人士界提出的《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由我部主办。结合我部职能及会办单位答复如下:

  一、我市文化文物文创产品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文化名城战略,大力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的繁荣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扩大转化成果。落实国家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推动我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优势,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本投身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域。2015年底,我们修订出台了新的《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以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为重点扶持范围,加大专项资金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

  市发改局组织编制了《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东莞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等系列政策文件。其中,《行动计划》提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莞香产业开发以及莞香文化建设,将莞香打造成东莞城市标识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文化标识;依托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莞广美文化创意研究院,加强与湾区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同推动时尚文化产业集聚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促进文化交流,提出加大莞港澳文化部门互动、机构互访、民间互学,办好首届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邹振先杯”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友好运动会、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活动等交流交往活动,实现港澳与内地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任务。另外,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发改局还牵头编制了《关于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大湾区各大城市加入“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常态化开展非遗城际交流活动。

  二是强化平台支撑,打造文化品牌。建立文创产品立体推广与交流平台。搭建以馆内实体展示服务为中心,“互联网+”等馆外网络销售为重要渠道,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宣传、推广模式,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立体化的文创产品推广平台。鼓励我市博物馆利用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市场化开发相适应文创产品,形成较为完善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产业链。利用“深莞惠+汕河”五市合作机制,组织五市文化企业、协会开展产业交流与项目合作,组织各地文化旅游企业共同参加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共同开展旅游资源宣传推广。搭建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等专业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邀请了大湾区“9+2”城市的企业和机构参展,展示了大湾区文旅体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成果和新举措新业态。升级非遗项目合作机制,将“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升格为“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增加了湾区城市香港、澳门、肇庆、江门、珠海、中山市为联盟成员,为大湾区城市提供一个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转变的“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我市还多次组团参展深圳文博会,重点推介市级博物馆文创机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文化企业,现场展示东莞地方特色文化项目,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引领产业升级。我市博物馆文创企业创新意识日趋增强,传统制造型文化企业逐渐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主动引进高级人才和团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优化股权分配和激励机制,加强技术、模式、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力度,逐渐掌握设计、研发等上游环节,顺着产业链层层跃进,逐步建立自有品牌,形成博物馆文创产品研产销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经营新模式。

  二、下来的工作重点

  针对提案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这些建议很有针对性,也符合我市实际。下来我们将充分借鉴意见,推动实际工作开展:

  一是调整扶持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今年,我部将修订《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调整未来几年对我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扶持方向,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培育出一批更优秀、更有潜力的文创企业,推动更多优质文创产品。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立足东莞发展实际,紧扣“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目标,围绕打造“品质文化之都”的具体目标,制定《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等文化优势。

  二是培育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加大技术创新,运用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成果,赋予文化全新的呈现形式,增强博物馆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的渲染力、感染力、穿透力,提升消费体验和文化传播效果,为文化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强品牌塑造,引导博物馆文创机构和管理单位树立品牌意识,完善品牌建设和管理体系,选取若干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培育成为全国行业著名品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力,探索法人治理制度,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积极性,鼓励文博单位挖掘文化资源价值,尝试文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盘活文化资产。积极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动文化消费。

  继续打造三大展会平台,提升三大设计研发平台。高水平组织举办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中国(东莞)国际沉香艺术博览会等产业重大展会,指导东莞广州美院创意研究院、华南设计创新院、东莞品牌运营中心等平台发挥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产业交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穗莞深城际轨道开通为契机,策划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城市间旅游资源和景点,推广我市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区域交流合作,实现“市场共享”和“资源共享”,加强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交流。

  三是挖掘馆藏资源,坚持产业特色。集中力量培育几个叫得响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牌,通过提炼和挖掘馆藏资源的经典艺术特色和本土文化元素,开发出与藏品和展览相配套、历史文物和当代生活相融合、具有莞土莞乡特色的文创产品,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加强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旅游、设计、玩具、文具等基础较好的文化制造业融合,发挥东莞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引导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完善引才机制。打造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针对博物馆现有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特点,选派业务骨干到高校或相关博物馆学习深造,培养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通畅人才引进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创意设计、市场开发、资本运作、推广营销等专业人才,提高文创产品的研发水平。

  专此回复。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2020年9月2日


办理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台港澳事务局,发展和改革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