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局
市教育局:
转来东莞市政协提案第20200160号《关于完善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 工作情况
(一)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医疗服务
在原来市第七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等仅5家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的基础上,我市增加了市人民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厚街医院、横沥医院、常安医院、沙田曙光医院等6家医院,现共有11家医院可为不同人群(包括青少年)提供门诊精神(心理)检查和治疗服务。其中,我市精神科床位数共993张,包括市第七人民医院、东华医院、沙田曙光医院。2019年,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服务人次近14万,住院人次4484。其中,睡眠心理科和青少年心理科住院服务共785人次。为提升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与水平,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部已于2019年专门开设了青少年心理区,聘请国内知名的青少年心理治疗领域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为每一名入院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用适合其心理特征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为日后心理康复转归奠定基础。同时,开设了青少年心理门诊,聘请国内知名教授定期坐诊。
(二)壮大心理卫生服务人才队伍
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市共举办了五期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班,培养转岗医师人数270人。为日后推进我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坚实人才基础,提升我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由去年的88名增至106名,心理治疗师由原来的3名增至14名,精神科医务社会工作师5名,从事精神康复人员15名。各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配备1名及以上相对专职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但与周边城市对比,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仍是十分缺乏。国家要求的每十万人口配置3.8名精神科医生的要求,我市目前仅1.28名。
(三)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从2006年起,由我局依托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设的心理援助热线(0769-22113311)已面向市民免费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增加了接线人员和接线座次,共安排18名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护师的心理咨询团队,24小时接线,免费为全市市民提供电话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接入求助电话2316例,其中接到青少年本人来电121例(高危来电8例),通过热线缓解压力、心理疏导,对高危来电做好电话追踪和转介服务。
(四)到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
2019年3月至10月期间,市第七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先后组织精神科专家10名、心理治疗师3名,分别到东城、松山湖、樟木头、石龙等共11所学校,面向中小学师生开展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今年上半年,市第七人民医院又派出精神科专家分别到石排、大岭山、东城、寮步、常平、中堂的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推进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扩充基层精神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各级综合医院设立身心医学科或心理科,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
(二)市第七人民医院做好二期规划建设,建立市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心理健康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学校、监狱司法监管场所等合作、积极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科普宣传,对辖区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及时提供治疗服务。
(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对学校心理教师有关精神卫生知识的专业培训,组织市第七人民医院定期对各学校心理教师培训,提高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