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54)关于逐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准点、舒适性,使“公共优先”成为市民出行的自觉意识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东莞的人口数量以及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出现空气质量变差,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我市公共交通现状
  一是群众出行增加对公共交通要求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群众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客流量剧增,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6.45万人,其中外来暂住人口595.39万人,人口总量以及外来人口的剧增使出行量大大增加。2019全年东莞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253.92万人,旅客周转量42.15亿人公里,对公共交通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是机动车增长过快,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2019年东莞公路通车里程5283.86公里,公路密度214.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324.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8%。东莞是继深圳第二个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城市,在全国排名11,数据显示从200万到300万辆用了不到3年时间。以东莞去年底常住人口846.45万人计算,意味着平均每2.6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机动车大量使用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选择减少。
  三是城市规划布局及道路设计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市城市道路规划变更速度跟不上我市机动车的使用需求,导致交通拥挤问题凸显,停车困难等,问题逐步恶化。
  
建    议:
  二、关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

  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我市公共交通建设,明确发展定位,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体制、资金、管理、经营、服务、宣传等各个环节给予保障,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

  (二)优化公共交通设施,形成公共交通出行首选的共识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可参考广州在市区设立BRT专用车道,其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运行速度快,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在市区各大学校设置点对点的公交专线,由学校值班老师负责统计和服务,分批分时间段,结合公共交通路线设计,学校到学生的居住社区点对点对接,减少家长用机动车接送上下学的交通压力,安全快速方便。

  二是提高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实现社区全覆盖服务;加大轨道和常规公交建设力度,公共汽车与地铁站点有效接驳,公共交通站点与自行车有序衔接,同时完善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自行车绿道等设施,鼓励“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出行,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建议增加公共交通站点附近以及超市、学校、市场、社区、工业区等地方的公共自行车投入,方便市民出行。

  三是逐步提高公共交通发车频率;重点是提高城际轨道使用率,穗莞深城轨开线时的发车频率间隔半小时到两小时,最近由于疫情影响,发车频率间隔时间更长,班次更少,希望随后逐步调整,适时增加班次,方便跨市业务来往,提升民众出行便利。

  四是完善公共交通配套。舒适的公共交通环境,完善的公共交通配套有效增强群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提高公共交通的实载率。建议加大公交站卫生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疫情期间,做到定时清洁、消毒,保持洁净卫生。加强公共交通配套,特别是公交站点等候座位的配备以及日常维护,避免等候座位长期处于损坏状态,影响市容市貌。

  (三)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一是规范公共交通企业和从业人员管理;做好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考评同时增加合理有序竞争,加强公交营运市场的准入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公交企业规模化、标准化,资源整合,提高品牌服务。

  二是强化社会监督。不定期进行群众问卷调查、设立投诉建议箱、电话、网址以及微信链接等多种方式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于目前东莞通IC卡的管理建议参考广州、香港等城市实行公交、超市、便利店、饭店一卡通形式,大量增加东莞通IC卡的使用,逐步提高民众公共服务的的共识。


提案者 杨敬辉
部门答复

关于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第20200254号提案
会办意见的函

市交通运输局:
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管理系统转来第20200254号提案《关于逐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准点、舒适性,使“公共优先”成为市民出行的自觉意识的建议》。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加大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谋划力度。一是继续推进《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19-2024年)》的报批工作。该规划是国家发改委审批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作为指导我市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文件,该规划已完成国家环保部对报告的专家评审,并根据相关意见修编后报省发改委,现抓紧与省发改委对接争取尽快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二是开展《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目前已委托铁四院开展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我市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以及松山湖站等铁路枢纽站场、形成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三是开展《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部署下,我市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因此,做好“十四五”期间对轨道发展系统规划,推动我市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四是开展《东莞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技术指引》以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套设施改善提升规划》的研究。根据我市今年开展的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任务要求,我局今年将开展《东莞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技术指引》以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套设施改善提升规划》两个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现状及在建的轨道交通站点,完善慢行设施建设,配套停车场和公交站点设置,加强公交接驳服务等,进一步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二、加大在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力度。一是全面加快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市轨道交通1号一期工程于2019年2月动工,全线58公里,预计投资总额329亿,计划2024年完工;二是加快城市轨道2号线三期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投融资定量方案的研究和工可报告的编制,争取年内动工建设;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赣深客专东莞段和佛莞城际东莞段的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东莞南站城市共构工程;四是加快虎门高铁站改扩建施工、强化滨海湾站方案研究,推进“二主六辅”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
三、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服务水平。采用丰富多元化支付方式,提高购票和出入站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我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服务水平。目前,我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自动售票机已完成改造,实现了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联二维码购票功能。同时,全线进出站闸机也具备银联闪付、东莞通APP扫码过闸功能。
此函。


东莞市轨道交通局
                                  2020年7月6日


杨敬辉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逐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准点、舒适性,使“公共优先”成为市民出行的自觉意识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轨道交通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树立和践行公共交通发展理念的总体情况
  从国内外大城市的实践来看,优先发展公交,是系统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有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行之有效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发展,不断强化公交发展理念的落实,持续加大投入,推进公交体制改革,推动轨道交通发展,努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公交改革发展。2014年,市政府组建了由市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公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公交体制改革。其中,在2014年至2015年的第一轮公交资源整合中,我市整合了水乡片区5镇的公交资源,对跨镇公交实施了国有化改革,将民营公交企业运营的大部分跨镇线路整合后统筹运营,有效根治了市民反映强烈的节假日乱收费、冲绕红灯等服务质量问题,公交服务出现了积极变化。2019年,我市开展了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建立了五大公交运营片区(城区、滨海湾、松山湖、东部、水乡),形成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公交运营体制,彻底改变原有公交服务过度分散发展的局面,有效推动公交企业实现了规模化运营,更好地保障了公交服务的持续稳定性和公益性。
  二是践行优先发展公交理念,促进区域交通问题解决。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东华初级中学(东城校区)、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光明小学、光明中学、翰林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下称“三大校区”),每逢周末学生上下学期间,大量私家车接送造成了区域常态性、长时间交通瘫痪问题,严重影响校园周边市民的生产生活。自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采取了“学生接送车+公交”模式,对三大校区持续开展了学生接送绿色通道工作,其中,公交学生专线的规划主要以临近需求较大的大型住宅区和汽车站、地铁站、城轨站等交通枢纽为原则,并结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乘坐学生专线的需求调查情况设置,目前,服务三大校区的公交学生专线15条。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已在三大校区取得较明显成效,据统计,在2020年秋季学期前五周,学校周边道路基本通畅,接送车及公交车运行安全有序,学生选择“接送车+公交”比例得到了有效提升,放学和上学期间,学生选择“接送车+公交”平均每周比例分别达64%和60%,对比2019年春季学期分别上升了19%和16%。这些治理成效,在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优选公交的出行氛围,培育新一代绿色出行意识,也为我市下来实施一系列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措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搭建沟通平台,增强与市民互动,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为推动全社会形成理解公交、关心公交、支持公交、选择公交的良好氛围,提升宣传实效,今年以来,我局在持续利用“12345”、阳光热线等服务平台收集市民公交建议,回应市民出行诉求的基础上,加强与市民面对面沟通交流,近期,我局会同有关单位策划了一系列公交宣传活动,包括于9月28日会同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和城乡建设局、公安局交警支队、交投集团等部门代表及公交企业代表,并邀请市人大、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媒体及市民代表召开了“提升东莞公交服务大讨论”座谈会议,积极收集社会各界对提升公交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于9月29日举办了东莞市绿色出行倡议活动,在活动中发布了东莞公交形象宣传片和4款东莞公交卡通形象,号召市民养成绿色出行好习惯,形成低碳生活新风尚。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配套设施保障,优化线网结构,提升服务品质,更好的服务市民出行。
  二、关于优化公共交通设施,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力的情况
  (一)推动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中心城区高峰期“准BRT”快速公交通行网络。为加强高峰期公交路权保障,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吸引力,我局已于今年6月完成了《东莞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编制,并报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审议同意后,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建设。建设内容包括设置专用道交通标线、标牌等设施,同时,计划于2021年在专用道沿线增设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加大执法力度,保障高峰期公交路权优先,加快形成中心城区高峰期快速公交通行网络。首期建设的专用道覆盖了中心城区的莞太路、罗沙路、东纵路、金鳌路、八达路、旗峰路、学院路、东城中路、东城路、宏远路等客流通道,据研究机构的效果评估,在首期公交专用道建成投入使用的基础上,优化后的公交全过程整体出行时间将缩短 14.2%,将有效提升高峰期公交的整体运行速度和服务可靠性,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二)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公交站点覆盖、发车频率等服务指标水平。按照科学编制、系统实施的工作步骤,我局自2019年8月起,结合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统筹开展各片区的线网优化研究和系统实施工作,其中,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强化与火车站、轨道站等设施的公交接驳,也是我市各片区线网优化研究工作的重点优化内容。城区片区方面,城区片区的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已报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审议同意,我局计划分三年系统优化调整城区片区公交线网,实施措施包括对既有线路走向的优化、新增公交线路等,共涉及线路77条(包括调整、新增、取消),其中,今年年底前计划完成49条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截至9月底,已对其中的21条公交线路实施了优化调整,包括对8条公交线路改造为高频骨干线,对线路的高峰期发班间隔提高至8分钟/班或10分钟/班,高、平峰间隔有了较大改善,有效降低了市民的侯车时间。同时,结合线网的优化调整,将同步推进101对公交停靠站的新增建设,根据初步评估,本轮线网优化调整完成后,城区片区的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预计可由87.5%提升至92.9%。水乡片区及松山湖功能区方面,两个片区的线网优化研究工作已先后于今年的6月和7月启动,目前已完成片区需求的前期调研阶段工作,预计2021年底前可完成线网优化研究工作,并实施线网的系统优化。东部片区方面,目前已初步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目前正按程序申请纳入市财政2021年的预算入库项目,计划明年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启动。滨海湾片区方面,我局计划下来在全面总结《东莞市滨海湾片区常规公交规划》(规划期限为 2019-2035 年)的初期实施情况基础上,对线网和场站设施等规划内容及时予以修编。
  (三)扎实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是继续推进《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19-2024年)》的报批工作,开展《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东莞市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规划技术指引》以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套设施改善提升规划》的研究。二是全面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2月动工,全线58公里,预计投资总额329亿,计划2024年完工。三是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投融资定量方案的研究和工可报告的编制,争取年内动工建设。四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赣深客专东莞段和佛莞城际东莞段的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东莞南站城市共构工程。四是加快虎门高铁站改扩建施工,强化滨海湾站方案研究,推进“二主六辅”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
  另外,穗莞深城际轨道项目由珠三角城际轨道公司建设,委托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负责运营,其运行图安排权限在广铁集团,我市没有调整列车运行频次和时间的主导权。今年春节以来,受疫情影响,广铁集团降低了列车的频次密度,但随着疫情的逐步平稳,广铁集团已逐步加大列车的频次。对于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增加穗莞深城际班次建议,市轨道交通局接下来将持续收集相关数据,加大与广铁集团沟通力度,协调广铁集团综合实际客流情况,及时调整穗莞深城际轨道列车频次,更好地服务我市市民的出行需要。
  (四)加强绿道等慢行设施建设,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绿道等慢行设施方面,自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绿道配套设施,连通市直管绿道“最后一公里”,连接沿线轨道站点,提升绿道品质,方便市民使用出行,市城管局开展了东莞市直管绿道连通及配套设施完善试点项目,对绿道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升级,包括改造绿道坡度,增加物理隔离措施,增加自行车停放点,完善指引信息,丰富绿道标识等。目前已建成东莞大道东侧鸿福路至蛤地路,东莞大道西侧黄金路至宏二路,共计约7公里的绿道,现正筹备2020年东莞大道试点段,建设东莞大道西侧宏二路与三元立交桥段,约3.5公里绿道(东莞大道旗峰路至三元立交桥双方向,由市“一心两轴三片区”指挥部负责统筹建设慢行系统)。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东莞大道沿线轨道交通站点与东城绿道网及南城绿道网未连通的问题,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生态、健康的出行环境。规范互联网租赁单车(即共享单车)发展方面,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在我市交通出行领域出现的新业态。为规范行业发展,2017年12月,我局启动了《东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指导意见》经多次修改完善和市政府同意后,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在我市备案从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业务的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摩拜”“哈啰”“青桔”。《指导意见》印发后,我局牵头城管、交警等部门督促运营企业加强车辆投放和停放等日常管理,按下来,我局将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引导运营企业结合市民使用需求,做好公交站点、轨道站点、超市、学校等场所周边的车辆投放,更好地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助力市民通过“公交+共享单车”的组合方式出行。
  (五)强化服务监督,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今年以来, 我局在保障“12345”、阳光热线现有投诉建议渠道畅通,及时办结投诉建议的基础上,着力强化运营补贴层面及日常监督层面建设,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一是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东莞市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实施方案》编制,优化考核指标,调整考核方式,并进一步健全公交补贴额度与公交考核结果相挂钩的方式,重点加强对公交线路发班间隔、车次完成情况、市民投诉率、违章及事故率等指标的监督考核,目前,《方案》已完成专家评审会工作,编制机构正结合评审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二是已通过招标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开展全市公交运营的监管、考核、评估工作,并同步在今年底前完善公交基础信息平台及监管考核平台建设,督促企业完成智能调度系统、客流系统、驾驶员驾驶行为监测系统等信息平台建设,力促公交企业加强排班调度,抓好线路运营、安全、服务等各个环节,提升片区统筹和精细化运营水平,稳步提升公交服务品质。
  (六)完善“东莞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东莞市东莞通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10日经东莞市人民政府批准注册成立,是市政府指定的城市一卡通建设运营商。截止至2020年9月底,东莞通公司累计发卡503.71万张,其中实体卡395.09万张,虚拟卡108.62万张,应用覆盖全市公交车和轨道交通2号线,拥有2个自营服务网点和2300多个服务网点。从2018年起,东莞通公司通过对全市公交、地铁机具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我市公共交通多元化移动支付应用。截至2020年,东莞通公司实现了东莞通APP扫码乘车功能、全国交通一卡通、岭南通、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多种电子移动支付方式。
  2019年以来,东莞通公司不断拓展场景应用,重点打造东莞通APP应用。在实现公交扫码乘车、实时公交查询、地铁扫码过闸、东莞通卡在线充值功能的基础上,陆续上线了停车缴费(停车场和路边停车)、高速公路扫码缴费、汽车充电、网约车、港澳客轮购票、机场大巴购票、客运大巴购票等智慧交通功能,以及金融专区、票务功能、商城应用、生活缴费、权益卡、口袋证件照等民生应用功能,目前,东莞通APP注册用户达万户,日活用户量约7万户。
  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办理单位 交通局,市轨道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