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00232)关于在居民中间设立党员工作站的提案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社区建设的水平与社会治理水平息息相关。如何打造平安、和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区文化也是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作为扎根横沥恒泉社区的一名本土企业家和社区骨干,近几年来,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感觉居民对党的领导是支持和拥护的,但对于如何与党组织建立紧密而良好的互动关系,我认为是社区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将党的阵地建在居民中间,党员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社区中间,当群众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的关心和帮助,这是关系和谐社区发展,关系党的为民宗旨的重要内容。
  二、实践探索情况
  据我所了解,目前横沥镇通过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定期听取群众的意见,深入走访群众,尤其是恒泉社区,作为镇委书记何植尧驻点的社区,驻村团队和社区的党员干部共同将联系群众过工作做到实处,得到了居民一致的认同。
  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带动群众更多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我觉得可以从建好党员工作站、实施党建引领项目、带动居民骨干共同参与等方面入手,将党建引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建    议:
  三、对策建议

  结合乡村振兴的“治理有效”的工作,以及在前两年推进社区营造的基础上,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居民区建好党员工作站,带动党员与居民保持常态化互动与沟通。以我所在的恒泉社区古思图片区为例,这里是居民较为聚集的地方,与恒泉社区所在地有一段距离,除了党员干部定期的走访外,当居民有想法,有需求的时候未能及时与党员干部沟通。因此,如果在古思图片区建设党员工作站, 安排社区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定期轮流值班。以这个工作站为阵地,深入开展居民走访调研,设计开展各类社区活动,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想法,这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党员干部与居民零距离接触,对于夯实党的基层领导核心地位,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印象、口碑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党建引领共治协商机制,带动党员与居民商量解决社区事务。针对社区居民所关注的共性问题和共性需求,收集群众意见,发挥民力民智,梳理社区问题清单。以党员工作站为阵地,引导居民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社区会议等,逐步建立分类分层议事协商制度,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引导居民在自我服务自我治理方面提升意识和能力。这是乡村治理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以党员工作站凝聚社区骨干,带动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以我所在的古思图片区为例,聚集了一大批的能人和热心人士,他们有的是爱心商家,愿意为社区有需要的困难家庭奉献资源;有的是退休老人,愿意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维护;有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社区能人,愿意为社区居民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而我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横沥人,更是愿意充当居民和社区的桥梁,上传下达,将党委、政府的政策传达给居民,将居民的想法和意愿传递给党员政府。但这些想法和行动的实施,需要一个阵地,有几个核心党员的带动和组织,因此我感觉党员工作站的设定,可以带动社区一帮人共同关注社区发展,因此我诚挚希望有党员工作站可以与我们一起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共同努力。


提案者 温国炷
部门答复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东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200232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尊敬的温国炷委员:

  您好。提案第20200232号“关于在居民中间设立党员工作站的提案”收悉。现对该提案回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以基层党建工作阵地建设为抓手,通过广覆盖、精布点、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筑牢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平台,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中充分发挥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和谐善治水平。

  一、全域精准布局,打通党群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邻近党群聚集地精心选址。坚持“哪里有党员群众聚集,就把党组织建在哪里;哪里建党组织,就把工作平台延伸到哪里”原则,全市统一规划选址,邻近党群聚居地、集中工作区、活动常驻点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站),方便党员群众在“家门口”接受管理和服务。比如,社区广场(公园)建中心,综合利用居(村)委会办公楼、公共场馆建设中心,服务驻地区域(集中交流休憩)的社区(村)党员群众。居住小区建中心,协调小区物业用房、架空楼层、闲置门面等场所建设中心,就近服务住户党员群众。孵化园区建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办公场所、物管中心、员工宿舍建设中心(站),就近服务集中工作的创新创业党员群众。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592个,工业园区、商务楼宇、住宅小区、商圈市场党群服务中心(站)73个,形成全域覆盖、连片成网、毗邻服务的态势,有效打通党群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立区域党组织统筹管理架构。着眼有效承接和落实中心的管理服务任务,推行区域党组织与中心一体共设、互为依托的管理架构。突破“一单位一组织”的传统,在中心驻地成立区域化党组织,统管区域类各类党组织,统一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区域党组织常驻中心办公,书记兼任中心主任,依托中心推动落实党建工作任务,也承担中心日常运作和项目实施任务,实现“党组织有工作阵地、阵地由党组织统管”的双重目标。截至目前,全市以中心为依托建立区域性党委(党总支)665个,管理服务中心驻地及周边党员约11万名。

  三是创新联动共享工作模式。优化区域党组织领导班子构成,由驻地社区(村)、园区管委会党组织选派书记,吸纳区域内重点单位、龙头企业党组织书记兼任委员,统一领导党群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共建议事会”制度,围绕落实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相关任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协商议事,发挥各自优势提出建议、认领任务、贡献资源,合力推动工作。创新设立特色活动小组,打破单位、行业的界限,根据党员的工作性质、兴趣爱好、年龄习俗、作息规律等组建特色活动小组,集中在“8小时外”自主开展活动,由此形成全天候联动管理服务格局。比如,松山湖高新区北部园片区党委,在下属党员中分设企业管理、科技创新、技能提升、爱心公益、运动竞技等5个特色活动小组,党员只报名登记,不转入组织关系,依托中心自主开展党建活动,与所在单位的党建活动形成互补,有效提升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统筹配置资源,建立多元一体功能体系。

  一是突出政治功能,打造“十分钟党员组织生活圈”。根据驻地党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突出“组织管理”功能,将周边党组织的“三会一课”搬进中心,由中心专职组织员提前协助制定计划、预告主题、明确要求,推动“三会一课”便捷、规范、有序落实,改变以往党员组织生活难落实、不规范的局面;依托中心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承接流动党员政策宣传、摸查登记、身份核实、编入组织等工作,确保无论党员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党组织,中心都能准确掌握流动情况、及时纳入管理。突出“先锋阵地”功能,在中心常设“党员政治生日会”“晚八点读书会”“周末党课”“书记论坛”等活动项目,促进党员及党务工作者沟通交流,开阔党务视野,提升能力素质;依托中心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义工服务,树立党员公益实践先锋形象。

  二是坚持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紧扣驻地党员和群众的需求,与宣传、文化、公安、民政、社保、农业、党校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群团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依托中心设立的便民服务区、专项服务室、服务一体机等设施设备,常态化开展需求广泛的服务项目。比如,社区(村)重点开展与村(居)民密切相关的党务、政务、生产、生活4大类、约100项服务,涵盖协商议事、证照办理、居家养老、妇女家政、子女课业辅导、残疾人康复等方面;园区及其他区域重点开展党建宣传、政策咨询、素质提升、会议交流等类型服务,平均每个中心约50项。阶段性开展主题服务项目,在传统节日、“七一”、“十一”等特殊节点,策划组织相应的主题服务活动,如春节期间举办“送春联、送文艺、送关爱”活动、“七一”期间举办“红色经典观影周”活动、“十一”期间举办“爱国主义歌咏竞赛”活动。灵活开设个性化服务项目,针对不同行业领域、族群阶层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资源,形成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的服务“菜单”,如满足留守老人就餐需求的“长者饭堂”项目、满足年轻人创新创业需求的“SYB培训”项目、满足学龄儿童课余辅导需求的“四点半学堂”项目等,接受党员群众自主“点单”、专属服务,充分发挥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是强化联系功能,打造“常态化党群沟通连心桥”。着眼满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求,在中心设立“驻点联系工作室”,坚持开展镇街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由镇街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联合驻镇街“两代表一委员”以及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工作团队,每周利用一个工作日,以驻室接待、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围绕民生实事、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主题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情、宣传政策、沟通思想、增进感情。交流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由中心指派专人记录、建立台账,按照相应职责权限逐级提交市、镇、村三级党组织办理;办理过程设定期限,并全程在网络平台公示,方便群众随时查阅;联通驻点联系信息系统与社会治理“智网工程”系统,使问题台账得以在两个系统双向流转,加速办理效率;办理结果由中心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告知群众,确保党员群众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效拉近党群干群距离,消除基层治理隐患,促进治理任务落实。截至8 月中旬,全市各驻点团队合计走访村(居)民280873 户,工商个体户(含企业)81123户,驻村(社区)单位607 户,共收集问题11638项,其中现场办理数10689 项,移交办理949 项,已办结11492 项,占98%。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拓宽“阳光雨”覆盖面。以民办中小学、互联网、律师行业等领域和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住宅小区等区域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中心(站),服务驻地党员群众。

  二是抓好市一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集政治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宣教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全市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三是持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站)运作水平。深入开展党群服务中心(站)品牌项目评选,推动中心(站)紧扣服务党员群众需求,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更加有效地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专此函复。

  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

  2020年9月9日


办理单位 市委组织部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