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人类已经探明的可燃冰是埋藏于冻土或者海底的冰装固态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是高压低温。储量已经相当于其他所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的2倍,被认为人类未来能源的避风港。我国在南海、青藏高原冻土等都发现了可燃冰,并且2013年在珠江口也发现了可燃冰矿藏。广东省在我国可燃冰研究中走在前列,依托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成立了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但研究重点偏向勘探和开采,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及动力学特性,形成过程还缺乏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于可燃冰物理特性研究主要使用中子散射技术,可以深入研究成矿过程,结构及动力学特性,被认为是研究可燃冰最好的手段。因此中子散射技术可以指导可燃冰的开采技术方案的发展,相关设备的研发。同时由于中子散射技术研究人工合成可燃冰,可以解决天然气存储输运的问题。当前天然气除了管道的气态输运,就是液化天然气输运,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待提高。而天然气固化到水合物中形成可燃冰,则提供了另一个天然气输运方案。同时对于氢气的存储运输也提供了很好解决方案。 围绕中子散射技术,可以形成可燃冰的开采及相关设备研发,天然气固化存储运输、氢气固化存储运输等整个产业链,甚至在将来也有可能开发出基于可燃冰的发动机。届时从能源、装备、生产等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东莞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把可燃冰研究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纳入规划中的中子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