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092)关于如何加快东莞市零售市场发展的建议

  东莞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过去10年,加工贸易始终是推动东莞GDP增长的主动力:工业总产值中近八成由加工贸易企业创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四成以上来自加工贸易净出口。低迷的国际市场也在不断地削弱这股力量。近年来,受原材料、劳动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东莞企业经营成本不断飙升,订单减少而售价基本不变,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东莞经济要不断发展,东莞企业应尽快转型。

  从政府层面来说,近年来,东莞一直在竭力推动和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拓展零售内销业务,尽管这样,加工贸易企业从外销转内销的过程还是比较艰难。与“订单式”外销模式相比,加工贸易企业在创品牌拓内销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缺乏内销代理商、缺少与国内大零售商的对接平台、渠道成本过高以及收货款难等关键问题。

  东莞加工贸易创品牌拓零售内销平台,是东莞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拓展零售内销市场的全新尝试和新平台。我市要通过加工贸易创品牌拓零售内销平台的创建,压减企业内销成本,开通企业内销渠道,搭建一个“永不落幕”的“加工贸易创品牌拓零售内销博览会”(加博会),并在全国做出影响力和美誉度。这是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参观市政府与“大麦客”合作共建“东莞加工贸易创品牌拓内销平台时的指示,一百个品牌进驻“招商”,开创品牌零售内销新模式。

  另一方面,东莞中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东莞人均商业面积在0 .4平方米左右,即便是在虎门、长安、常平等商业发达的地方,这个数值仅0 .8平方米。仅从数值上来看,东莞商业远没达到饱和的程度。按照国际标准,发达国家人均占有商业面积在1.2平方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参考值。所以,东莞的零售市场还大有可为之地。

  根据中央政策精神指示,“促内销、稳增长”成为中央经济工作建设的重要要求。2013年以来,东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着力抓好“三重”建设、统筹水乡发展和减轻企业负担等工作,全市经济增长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经济增速连续6个季度稳步上升。

  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1102.5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而当前外需市场在萎缩之中,零售市场的潜力尚待挖掘,作为中国加工贸易的样本城市,东莞必须不断加大推进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为这些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减负,让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提前到来。

  办    法:

  1.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多管齐下,吸引东莞企业由外而内,积极转型升级。我市已经在2013至2015年三个年度对“东莞加工贸易创品牌拓内销平台”进行扶持引导。3年合计人民币1000万元。除了资金扶持外,还应有政策扶持、品牌商标扶持、税收扶持、人才扶持等多项政策,并应尽快出台具体的条例。

  2.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集中对接大型商贸集团。比如商场不收或者少收进场费、上架费、管理费。政府主导集中对接国内大型商贸集团,实施抱团发展,破解企业零售内销单打独斗难题,减少单个企业的运营成本。

  3.商业转型要趁早,体验式购物是主流。城市转型、产业转型,最终会引发商业转型。东莞商业,今天面对的就是转型之路。虽然升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脱离东莞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一味高端”也是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传统的百货业态、商超模式在吸引客流上,都不再有优势。唯有“体验式购物”,才是转型的出路。例如,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销售点覆盖率在住宅区日益提升,辅以专业的服务,使莎莎为本地消费者提供适切的产品选择。集团将继续审慎拓展地区网络,并透过与美妆品牌更紧密地合作,强化零售品牌与产品组合,从而巩固集团在亚洲区内化妆品零售集团的领导地位。

  4.深挖消费者对于二三线品牌的零售潜力,同时更多引进一线品牌。从东莞目前的消费结构来看,一线品牌的市场前景还有待观望。与广州、深圳的贸易型经济相比,东莞的加工制造业虽然发达,但是附加值不高,薪酬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对一线品牌的内驱动力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对一线品牌确实有需求的群体一般都就近到广州或者香港购买。此外,一线品牌商对于东莞市场也并不看好。在东莞表现最好的两大百货店——海雅百货和天虹商场,占主导地位的是外资或者国产二、三线品牌。不过,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原本习惯“素面朝天”的本地人也开始更加注重妆扮自己,令化妆品等零售业务有更大发展空间。  

提案者 陈振邦
部门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TA20140092号提案的答复

  陈振邦委员:

  转来《TA20140092关于如何加快东莞市零售市场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零售业市场发展的关注以及宝贵意见,现就您的建议中关于加快东莞市零售市场发展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社会消费基本情况

  2013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5500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2951.06亿元,同比增长9.4%,占全市比重达53.7%,反映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日益显现。2013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66亿元,同比增长9.8%,比去年上升0.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3.1亿元,同比增7.5%,其中零售销售额1311.35亿元,同比增长10.7%,比去年上升1个百分点。当前经济形势前景发展不明朗,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商品销售平台,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拓展零售内销,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落实“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二、零售商业基础设施充足且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零售网点总面积约为450万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约300万平方米。东莞市常住人口接近830万,但户籍人口只有187万,而外来人口640余万,本外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由于户籍原因,本地户籍从业人员和外来就业人员在工作性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消费能力上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将城市“常住人口”等同于“消费人口”并不能真正体现当地的实际消费力。据初步测算,东莞折合实际消费能力人口不足500万。人均商业面积接近1平方米,远高于《提案》中所引述的中原地产数据——“东莞人均商业面积在0.4平方米左右”。

  此外,近年我市中高端商业中心迅速发展,第一国际、星玺商业广场、星河城、希尔顿广场、莱蒙商业中心、威尼斯广场、万达广场、环球经贸大厦、法国欧尚等中大型综合商业中心项目相继建成开业。其中万达广场就已选址在长安、东城、厚街、虎门建设,总商业建设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已建成的长安万达广场商业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涵盖了包括万千百货、万达影院、大歌星量贩KTV、大玩家电玩场、超市卖场等。虽然购物中心的增多呈几何级增长,但是近几年我市消费市场的年增长幅度却仅约9.5%,整体经济的持续不振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力的增长,对我市零售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三、关于对“加快我市零售市场发展建议”的回复

  (一)关于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

  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快我市零售市场发展,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拓展零售内销业务,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积极扶持东莞加工贸易创品牌拓内销平台。2013年,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与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平台“大麦客”,通过“政府、大麦客、商协会以及企业四位一体”合作,按照“企业自主运营、政府引导扶持”原则,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拓展内销市场,对该平台企业进驻“大麦客”卖场免收进场费、上架费、管理费;二是我市已出台“东莞加工贸易创品牌拓内销平台”相关政策,根据2013年10月《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东莞加工贸易创品牌拓内销平台”除了三年政府1000万资金扶持外,同时享受对内销展会扶持、商标扶持、内销奖励税收扶持、内销保险扶持、人才培训扶持等多项政策,相关申报程序、实施细则已在《申报指南》中明确。

  (二)关于帮助企业降低拓内销成本

  2014年我市将努力推动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在市外与大型商贸集团对接。一是在北京百荣世贸商城设立东莞玩具品牌一条街、专门代理批发东莞玩具产品,解决玩具行业企业零售内销单打独斗难题;二是在新疆喀什设立“东莞商品展示基地”,组织东莞企业产品在线批发零售,帮助企业发展新疆内销市场以及拓展中西亚边贸市场;三是继续开展“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莞货国际行”、“莞货全国行”、“莞货网上行”,用好用足现有促消费平台和渠道,帮扶中小莞企拓展内销市场;此外,我市经信、外经贸等相关部门还将积极与淘宝、天猫、京东及苏宁等主流电商平台沟通探讨,通过“聚划算”、“区域品牌馆”、“产业带”等模式帮助“莞货”开辟网上零售市场。

  (三)关于我市零售业升级转型

  提案中提出我市零售业应该向“体验式购物”升级转型方向发展,并要“深挖消费者对于二三线品牌的零售潜力,引进更多一线品牌”,并重点发展“化妆品”零售业务。2013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等方面,引导包括零售业在内的现代流通业升级发展,并配套修订了《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零售、品牌代理等行业做强做大。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我市零售商贸企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商业体量亦不断扩大。不可否认,“体验式购物”是目前零售业发展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向,随着市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妆、服装、配饰等消费品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但就我市实际情况而言,市区、镇街、工业区之间商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而产业工人尽管个体消费力有限,但数量庞大,总体消费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毗邻广、深、港大都市的地理客观条件,也使消费外流短期难以逆转,因此我市零售业现阶段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渗透力更强的社区和工业区配套商业上。此外,商业发展模式和升级转型方向是企业因应市场需求自主选择,对于部分示范带动作用强、效益明显的零售业升级转型项目,我市可以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扶持奖励。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的对我市零售市场发展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