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090)关于加强东莞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统筹实施的建议

  智慧城市是新兴科技、新型产业和新型城市化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趋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东莞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以新兴智慧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破解城市建设管理难题,提升东莞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升级;有利于提高东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使市民享受智慧生活。

  近年来,东莞相继出台了《东莞市“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东莞市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等专项规划,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科技应用,在智慧科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示范等方面,已形成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东莞智慧城市建设目前还存在缺乏全盘规划、系统建设分散、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困难、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整体优势效应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相比国内先进城市,东莞在产业引导资金投入、投资运营模式创新、产业链培育和重点示范带动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为此,要突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和重点示范。

  办    法:

  第一,加强规划与管理统筹。智慧城市建设是综合科技、经济和城市发展等多个系统的重大工程,涵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从技术层面看,更是涉及到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了新一代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具有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技术复杂等特点。因此,应立足长远发展,着眼顶层设计,及时编制全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及阶段性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领域、重大专项及具体措施,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广领域,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应成立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政策、资金、市场、项目等各方面资源,统筹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第二,加强项目与资金统筹。城市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是全局性问题,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巧立项目、分散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要完善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项目统筹立项管理,可建立高层次的智慧城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跨部门重大智慧城市项目立项,统筹推进资源整合空间大、公共服务面广、产业带动力强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统筹组织开展智慧城市示范园区、街镇、基地项目建设。同时,要加强资金统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可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或者在科技东莞经费中设立智慧东莞重大专项,加大对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协同型、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

  第三,加强信息与资源统筹。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城市运行核心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互联和共享,从而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和美好。为此,要大力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协调工作,通过建设电子政务云中心、加快开发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构建网上办事大厅等措施,实现各级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和共享,推进政务流程再造;通过构建联通共享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平台、搭建自动化、全覆盖的城管智能监控系统、构建城管智慧化反馈与处置体系,实现城市运行系统信息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建设医疗信息化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和公共阅览室、数字教育等工程,实现社会公共信息的整合,形成信息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工商、税务、海关、经贸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实现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共享,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通过城市一卡通等项目建设,实现个人信息在公安、社保、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共享。

  第四,加强技术与产业发展统筹。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讯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产业发展。要着力建立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和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等科技专项,加强技术研发,加快突破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支柱产业智慧化升级、两化融合试点镇的工业信息化建设、园区智慧科技产业发展等重点示范应用。推进通信运营商、软件商、技术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以及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等各方企业紧密联手,推进智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等参与成立智慧东莞发展联盟。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引进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形成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大智力保障。  

提案者 王思煜
部门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TA20140090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王思煜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东莞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统筹实施》(第TA 2014009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并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统筹”的建议

  (一)我局已于2013年出台了《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并于今年起草了《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实施方案(2014-2017)》,现已形成送审稿。规划和方案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点领域,对智慧东莞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由东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实施计划,督促工作落实,目前已形成智慧东莞十大工程定期督办制度。

  (三)下来,我局将尽快出台《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实施方案(2014-2017)》,并协同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发挥好市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做好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工作。

  二、关于“加强城市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的项目与资金统筹”的建议

  为保证智慧东莞十大工程科学、有效的实施,十大工程中属于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将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财政投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东府办〔2013〕111号)有关规定进行项目立项和预算申报;属于市场化运作领域的项目,需要扶持的事项可以一事一议报市政府审定。此外,我局也编制了《东莞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送审稿),并已上报市政府。根据该送审稿,“信息化专项资金”将在“科技东莞”专项的框架内,对涉及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业项目和信息化应用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三、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与资源统筹”的建议

  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按照市领导指示精神,为我市量身打造了“智慧东莞”十大工程,并将“智慧政务”列入十大工程之一。其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要以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为建设目标,提供多样化的数据管理机制,为建立区域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通过平台运用,支撑各种跨部门协同应用需求,如商事登记改革、“两建”体系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涉税信息共享等应用,使平台成为区域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分厅,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体现为民服务。东莞分厅要重在构建协调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深化网上办事服务,面向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提升办事效率,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推进部门并联审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的政府服务。该工程致力提高城市核心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互联和共享。

  目前,一季度 “智慧政务”项目已完成共享平台使用培训和数据对接,进一步拓展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企业专属网页、镇街网上办事站、项目投资网上审批、批文电子证照库等模块上线,实现了通过CA证书统一认证登录等建设。

  四、关于“加强技术与产业发展统筹”的建议

  (一)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

  2013年,全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613亿元(东莞市物联网产业促进会统计口径),同比增长22.6%。其中,物联网器件与装备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230亿元,同比增长39.4%;物联网通讯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250亿元,同比增长13.6%;物联网信息与服务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53亿元,同比增长17.8%;物联网产业应用拉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约80亿元,同比增长14.3%。

  我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做法如下:

  1.紧抓顶层设计。编制出台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年)》(东府办〔2013〕103号)。编制出台了《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东府办〔2012〕135 号)、《东莞市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东经信〔2013〕225 号)、《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15 年)》和《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2.推动基础设施适当超前建设。基础通信资源保持了较快发展。宽带传输网络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基础通信与无线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

  3.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一是推动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我市在电子政务、社会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企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初显。二是推动智慧镇区建设。智慧石龙有序推进。智慧东城试点启动。智慧松山湖建设基本完成。智慧虎门港特色突出。

  4.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整合多方资源。我市在物联网产业基地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物联网产业促进会”,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东莞市分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无线产业促进会”,中国联通东莞市分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协会”,东莞市金蝶管理软件有限公司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莞市企业信息化推进协会”。 

  5.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今年5月27日工信部同意我市创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装备制造试验区,下来将结合我市实际,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二)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东莞”战略,努力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以人的转型促进产业的转型。

  一是强化政策措施保障,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提供政策支持。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暂行办法》及其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在高层次人才创业奖励、荣誉奖励、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住房优惠、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13方面提出了特殊支持政策,以最新最优的政策打造我市人才竞争核心优势。

  二是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先后面向海内外开展三批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工作,成功引进2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开展市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评选工作,共有15个团队、93名领军人才获得培养资助,通过自主举办和联合举办系列高层次研修班,资助评选对象参加高端学术交流、学术访问和学历晋升等,累计投入培养经费300多万元,切实营造了育才用人,育才留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设人才承接载体,近年来先后建设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莞生态产业园、虎门港等重点园区,进一步夯实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的平台载体。积极扶持重点高新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市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81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