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111)关于东莞市创建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建议

  宜居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境界、新方向,是21世纪新的城市观和发展潮流。

  东莞是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名城,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投资和置业城市。但随着东莞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资源、生态、交通、治安、公共安全等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东莞的生活质量、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安居才能乐业”,只有使东莞成为全国先进的宜居城市,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

  目前东莞已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东莞的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设施度、公共安全度等方面都较高,这些优越的条件都为东莞创建全国先进宜居城市提供了有力保证。

  建设宜居城市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建设幸福东莞的前提,是东莞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设宜居城市可进一步促进工业、旅游、商业、文化、居住等持续繁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东莞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可提高东莞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东莞的城市价值和品位,使东莞的未来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故意义重大。

  办    法:

  一、积极推动东莞城市建设管理思路。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建设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工作纳入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将建设全国先进宜居城市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城市发展的目标,积极规划宜居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科学制订建设宜居城市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尽快制订并落实关于东莞建设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指标,以确立宜居城市建设的法律地位,使东莞宜居城市的建设工作具有科学性、制度性、权威性和长效性,确保宜居城市的有效建设。

  三、加大创建宜居城市的宣传力度。宜居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体统工程,离不开各部门及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建议加大东莞创建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宣传力度,使“宜居东莞”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形成由“政府主导、各部门落实、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氛围,实现东莞建设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  

提案者 沈达荣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111号提案的答复

  沈达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东莞市创建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后,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在提案中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建设全国先进宜居城市的工作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议程和城市发展目标的问题,我们的情况是:自省委、省政府落实开展宜居城乡建设工作部署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宜居建设工作,2010年成立东莞市宜居城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我市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社区、宜居村庄创建工作,并印发《东莞市宜居城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晰了“通过推进住有所居、加强城乡规划、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等五方面工作,到2020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该方案还将宜居城乡建设工作任务落实到各个牵头及责任单位。社区(村)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建设宜居社区(村),是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建设宜居城市的有力抓手。2011年市政府将80个宜居社区(村)建设工作纳入十件实事范围,并投资1.6亿推动宜居建设工作开展。今年,市委市政府亦将“建立建设宜居社区(村)和名村创建的统筹结合工作机制,选取各镇街1-2个社区(村)开展宜居建设,选取符合条件的5-6个宜居社区(村)创建名村”工作纳入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将该项工作落实到位。可见,建设宜居城乡的主题已日渐进入东莞城市建设的重要议程和目标。

  二、关于您在提案中建议根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制订落实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对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设施度、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合力创建。要完成宜居城市建设这一复杂庞大的体系工程,关键要提高各子系统的宜居程度。目前我市主要集中力量建设宜居社区、村,从城市基本单元开始逐步推进,到2020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我们在2011年根据省住建厅《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粤建规〔2010〕11号)和《广东省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指标及宜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和评审办法的函》(粤建办函〔2010〕36号),制订了《东莞市宜居社区(村)考核指标及分值表》,用于指导和考核各镇街社区村开展宜居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包括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住有所居、节能减排、生态绿化、公共交通、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社区(村)管理、环境整治、工作组织等十一个方面,除无对社区村经济发展进行评分指导外,基本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相对应。各社区(村)开展宜居建设工作中需参照《东莞市宜居社区(村)考核指标及分值表》,根据市民居住需要,从各方面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社区(村)宜居度,达到宜居社区(村)、宜居城镇、宜居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

  三、关于您在提案中建议加大创建宜居城市的宣传力度问题,我市为了加强宜居城乡理念的宣传,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护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情,我市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2011年我市的宣传活动包括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制作并在电视媒体播放公益宣传短片、印发宣传画报和宣传小册子、发放宣传小礼品、在市图书馆举办两期的宜居建设专题讲座等,还向开展宜居创建的社区(村)群众发调查问卷,增强群众对宜居建设工作的认识,积极参与和监督宜居建设工作;在社区村内人流来往集中的地方悬挂宜居创建宣传标语横幅,张贴宜居宣传画报,营造创宜氛围;在社区宣传栏展出宜居社区(村)创建成果,利用整治前后的对比图,展示村容村貌的变化,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创宜工作,维护建设成果。并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追踪报道宜居建设成效,扩大社会认知度。2012年,举办“宜居成果展”,组织全市各镇街社区(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参观先进宜居社区村的建设情况,听取建设经验,提高镇街社区(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增长村民对宜居工作的认识,使宜居理念深入民心。该活动更引起了部分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士的关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年,制作印发了宜居台历、挂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东莞宜居建设成效较好的社区(村)风貌。

  今年,宜居宣传工作将与名镇名村工作结合,适时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计划通过组织社区(村)人员、在校学生、社会人士举办宜居城乡名镇名村宣讲暨导赏活动;通过编写以东莞村落为主题的书籍、周历及挂历,整理东莞村落的肌理和文化特点,使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并以东莞村落的肌理、文化特点指导宜居和名村建设。  


办理单位 东莞市住建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