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088)关于解决我市交通拥塞问题的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市的道路交通负荷日益沉重,道路拥挤,车辆堵塞,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宏观上讲,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应该从加强城市整体规划、扩大城市骨架、兴建立体交通等方面入手,但我市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要在短期内再进行升级改造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车辆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道路的建设速度,改善目前的交通状况还得依靠加强管理为主。因此,笔者结合日常观察,从细处进行探索,希望以此提高我市目前交通效率,努力做得路通车畅,让广大市民出入方便、平安。

  办    法:

  一、加大交通管理“智能化”的开发力度,提高行车效率。城市规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因此交通智能化应该是解决车辆堵塞、缓解交通压力的最迫切、最符合我市当前实际情况的一项应急良策。建议:进一步优化和更新我市的交通指挥和管理系统,各个路口的交通灯由电脑统一控制,能够根据车流的多少对交通灯自动进行“配秒”,使各路面交通情况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比如有的路口,它们南北和东西方向的红绿灯转换的秒数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往往一个方向只有几辆汽车行驶,而另一个方向的车流却排起了长队;又如类似鸿福路那种多路口的道路,如果实行智能化管理,便能保证当一个路口变绿灯后,前方多个路口便能根据车辆行驶情况计算好时间依次陆续变成绿灯,而不用连续通过多个路口逐个等红灯,浪费车主时间。其次,智能化后有利于整合我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对各路面状况进行全天候监测,通过在市区设置道路交通流量提示牌或者广播、短信、网络等平台,清晰反映各主要路段的交通流量,及时提醒车主选择合适路段“避堵”。从长远来看,交通智能化是值得大力投入和深化管理,应该借鉴国内外大小城市利用智能化措施治理交通堵塞的先进经验,不断升级我市的交通管理模式,提高行车效率。

  二、大力确保公交专用线路的畅通行驶,方便广大群众出行。公交汽车依然是广大市民出行的最主要、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市许多路段都规划了公交专用线路,规定这些专用道在上下班时只能由公交车专用。但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线路不连贯,很多道路之间的专用道接驳不上,出现“断链”的现象;二是专用道车辆行驶比较凌乱,其它非公交汽车车辆随意进入或停靠在专用车道上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导致许多公交车也没有在专用道上行驶,而在其它车道和车辆“对飙”。建议:(1)进一步完善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把未连接的路段连接好,确保公交车行驶全程能在专用道上顺畅行驶,而不是被迫行驶其它车道。(2)要用法律法规的手段,提高路面的见警率,加大对违规占用专用道车辆的执法和处罚力度,确保公交专用道专车专用的特殊地位。另外,还可以考虑建设港湾式的站台,减少不同线路的公交车集中停靠而造成专用线的拥塞。

  三、结合地铁轻轨的修建,弥补原有规划的不足,进行城市交通“二次规划”。目前,我市正大规模兴建轻轨、地铁,如果以此为契机,对现有交通布局进行恰当的改进,便有相当于对我市的交通建设进行“二次规划”的功效。建议:一要加强各站口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各轨道线的站口大都位于城市商业、文化中心地带,大量的人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过往和停留,因此要加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的兴建,以方便市民出行;二要加强对现有商圈、贸易大厦、医院、学校的对接。如果建成的轨道线能够直接连通商圈的地下商场、贸易大厦的地下室、医院的车库等,便能减轻路面的交通压力,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另外,我市要打造“学习型城市”,鼓励市民“学到老、活到老”,轨道线的布局也不能仅仅考虑商业利益,也要考虑与各大中小院校站口的对接。如果轨道线能够接通各大小院校的站口,便能提高广大市民的学习热情,体现政府对市民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四、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市停车规划,建立立体式停车场,解决我市停车问题。随着我市车辆的飞速增长,立体式停车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严格建筑物规划审批管理,充分考虑新建建筑物配建立体式停车场,不确保停车位数量的不予批准和验收。在商圈密集的地方,如市政府中心广场这边,是我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来往这里的车辆非常多,现有的停车位根本应付不了需求,导致许多车辆乱停乱放,既破坏了广场的人文景观、损坏广场设施,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对群众出行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建议:一是整合资源,科学选址,建设大型的立体式停车场,满足中心广场停车的需要;二是由相关职能部门对中心广场、体育中心内各文化体育场所周边的停车场实行统筹管理,设立出入口门禁系统。通过管理,让市区道路更加顺畅,让城市更加整洁,突显我市良好的城市形象。

  五、要善于利用网络,建立与交通相关的系列网站,让社会力量参与“治堵”。一是建立“拼车网”。治摩以来,私家车的数量飞速增长,是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私家车的空座率很高,往往是“一人开车,它座空缺”,严重地浪费了运力资源,导致路面拥挤,也大大地增加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如果提倡市民出行拼车,便可减少私家车的行驶数量,有利于保持交通畅顺。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创建“拼车网”,由专人进行管理,随时为市民百姓出行、上下班提供准备的拼车信息。为保证拼车人的人身安全,网站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所有登陆网站请求拼车的市民必须进行实名认证和备案,让市民放心拼车。二是建立“治堵论坛”。进一步加大广大市民对交通拥挤、车辆拥塞问题的关注力度,让广大市民通过论坛曝光交通盲点,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启动民智,群策群力,挖掘治堵的“金点子”,对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议予以采纳并奖励。同时,发挥群众对相关交通问题监督的积极性,确保各类问题得以解决。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和谐交通氛围,培养市民良好的交通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交通行为。如贪图方便,不走斑马线或地下通道,强行跨越道路隔离设施;不看红绿灯,乱穿斑马线;红灯即将开启前,与车辆“竞赛”,快速跑过斑马线等,这些行为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交通堵塞。因此,有必要加强市民出行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建议:1、进一步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合作,加大对交通违法、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曝光力度,提高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同时,可以制定曝光不良交通行为的奖励措施,鼓励全体市民积极参与曝光不良行为,在全社会上下形成共同遵守交通规则,拒绝不文明的意识。2、进一步积极组织志愿者在街头、路口,协助交警部门规劝不文明交通行为。组织以学生、社区退休老人为主的志愿者对那些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遵守秩序、规范出行的良好风尚。  

提案者 张小燕
部门答复

  答复单位:交通局

  张小燕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解决我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经与城建规划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目前,我市交通信息化发展已经起步,交通行业信息利用及共享已有一定基础,已建有交通局中心机房、交通局监控中心,有一定的智能交通运输建设配套措施。我局GPS监控平台于2005投入使用,先后两次对系统升级改造,监控中心面积为143平方米,配置9名专职监控人员,设置了4条电话线路,监控各类营运车辆34427辆,全市24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场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监控范围包括我市所有的出租小汽车、跨省跨市班车包车、市内公交、驾驶员培训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重型货车。未来,我局将加大对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争取建立一套以为公众服务为主,兼顾行业监督和管理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为我市交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为公众出行提供信息化、精细化的服务。

  二、加快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建设。

  在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日益突出的核心城区以及部分市内主干道路,道路交通拥堵已对公交日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为缓解拥堵路段和出行高峰期,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一同遭遇堵塞,我局将积极推动公交专用道的建设,积极推进市区主干道其他路段的公交专用道建设。通过确保公交路权优先的方式实现公交运行速度的提升,能有效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群众从选择私人交通工具出行转移到公共交通出行上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持续恶化。

  三、加强重视及开展相关工作。

  对提案中提出要结合地铁轻轨的修建进行城市交通“二次规划”以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市城建规划局将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予以重视。目前,市城建规划局已委托研究单位开展了《东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初步评估地下空间资源与规模,制定地下空间专项系统发展策略,确定规划实施政策,目前已完成初步成果。该局对轨道站点地区地下空间在规划阶段的衔接也相当重视,已经开展了东莞火车站、R2线首期工程沿线站点地区的规划研究,从规划层面初步明确配套交通设施方案及地下、地上空间衔接关系,同时也启动了重要枢纽站的交通详细规划研究工作;在轨道交通建设阶段,正组织开展R2线首期工程配套交通设施实施规划,以此为基础落实配套交通设施建设、优化车站出入口及附属设施设计、提出地下空间交通衔接方案,其中地下空间衔接的落实需要由轨道交通业主方与周边的商业、医院等业主单位协商。

  四、关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解决停车问题。

  您提出重要的商业、行政中心如市政府中心广场一带停车矛盾突出的现象确实存在。为更好地从规划源头控制这类问题,市城建规划局在审批新建项目方案时均严格按照《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停车配建要求执行;近年对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还要求开展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尽可能在规划阶段梳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以及建设项目与外部道路交通的关系,如鸿福路周边新规划的民盈大厦等项目均开展了交通专题研究。

  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答复单位:城建规划局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088号提案的答复

  张小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我市交通拥塞问题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0130088号提案)已收悉。根据我局的工作职责,现对提案中的第三、第四条建议作出如下答复:

  一、您提出要结合地铁轻轨的修建进行城市交通“二次规划”以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建立立体停车场的建议非常必要,我们将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予以重视。

  二、关于结合地铁轻轨的修建进行城市交通“二次规划”。

  加强各站点地下空间开发力度、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交通衔接非常必要,我局已从规划管理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目前我局已委托研究单位开展了《东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初步评估地下空间资源与规模,制定地下空间专项系统发展策略,确定规划实施政策,目前已完成初步成果。我局对轨道站点地区地下空间在规划阶段的衔接也相当重视,已经开展了东莞火车站、R2线首期工程沿线站点地区的规划研究,从规划层面初步明确了配套交通设施方案及地下、地上空间衔接关系,同时也启动了重要枢纽站的交通详细规划研究工作;在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目前我局正组织开展R2线首期工程配套交通设施实施规划,以此为基础落实配套交通设施建设、优化车站出入口及附属设施设计、提出地下空间交通衔接方案,其中地下空间衔接的落实需要由轨道交通业主方与周边的商业、医院等业主单位协商。

  三、关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解决停车问题。

  您提出重要的商业、行政中心如市政府中心广场一带停车矛盾突出的现象确实存在。为更好地从规划源头控制这类问题,我局在审批新建项目方案时均严格按照《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停车配建要求执行;近年对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还要求开展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尽可能在规划阶段梳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以及建设项目与外部道路交通的关系,如鸿福路周边新规划的民盈大厦等项目均开展了交通专题研究。

  您提出的一些公共场所的管理措施也很有必要,但在公共场所范围内的交通管理原则上都是由运营单位或业主方管理,有时涉及到政府多头管理,协调难度较大。  


办理单位 东莞市交通局、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