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050)关于尽快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从2006年开展“四清理”、“五整治”等活动以来,尤其是持续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市环境卫生状况取得明显改善,城乡存积垃圾、卫生死角等明显较少。在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上,全面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架构,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全覆盖。2008年市政府投入2.29亿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补助,逐步完善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全市生活垃圾的转运需求。

  但是,由于环卫管理覆盖面广、动态性强,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管理标准和模式参差不齐。据统计,我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10000吨,能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仅占60%左右。目前,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镇村各自为阵,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环卫管理模式尚未健全。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比如,环卫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环境卫生管理由村(社区)负责,有的由镇(街)主管部门统筹,有的由镇(街)、村(社区)分担管理。总的来说就是没有统一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管理标准,从而阻碍了环境卫生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垃圾收运处置疏于监管。长期以来,由于垃圾收运处置各环节管理职责不清,垃圾转运站(收集点)二次污染以及生活垃圾去向问题疏于监管,部分镇(街)与镇(街)、村与村之间存在互相倾倒垃圾现象,甚至有些村(社区)利用夜晚将垃圾倒入江河随水漂流,对我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基层环卫管理资金压力大。据了解,目前环境卫生管理资金大部分由镇村负担,由于资金投入压力大,部分收不抵支的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回落趋势,一些收不抵支的镇村已到了无力承担的地步,有个别镇街为节省垃圾处理费用,重新启动了已经封场的简易填埋场。

  办    法:

  要提高环境卫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必须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一)尽快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管理模式。

  2012年1月13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尽快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议我市环卫主管部门要根据东莞实际,争取2013年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体制归位,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合理模式。

  首先,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由村(社区)负责清扫保洁及上门收集垃圾工作,并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到垃圾转运站(收集点),明确责任分工,使生活垃圾收集及时到位。

  其次,由镇(街)统一负责生活垃圾的中转和运输工作,将生活垃圾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厂(场),并负责垃圾转运站(收集点)管理,遏制二次污染产生。同时,镇(街)还要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的监管,大力完善“市场化、监理制”的管理模式,通过行政、执法等有效措施严厉打击非法乱倾倒生活垃圾的行为,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的无缝连接。

  最后,市级环卫主管部门要加紧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终处理的监控管理,使垃圾处理厂达标排放,有效控制和减少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污染。

  (二)逐步实现市、镇统筹村级环卫管理经费支出。

  在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输处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市、镇(街)两级财政加大环境卫生管理资金投入,逐步减轻村级环境卫生管理负担。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基层环境卫生管理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由镇(街)统筹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的具体事务,村(社区)参与日常监管考核工作。  

提案者 邓浩森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050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邓浩森委员:

  您提出的《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0130050号(关于尽快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情况

  (一)逐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目前,在市、镇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各镇街逐步理清思路,逐步改变过去基层各个村(社区)生活垃圾处收运处理工作“各自为政”的情况,实现各镇街所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统一化。其中南城街道、寮步镇、凤岗镇、高埗、长安镇、黄江镇等部分镇街建立了由镇街统一负责、村(社区)参与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机制,按照“市场化、监理制”的工作方式,逐步实现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村(居)民小组环卫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二)不断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鉴于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的实际情况,我局按照规划要求,明确“焚烧为主”和“建厂扩容”的垃圾处理工作思路,加快推动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目前,除常平垃圾处理厂经市政府批示暂缓建设外,其余三座新建垃圾处理厂已正式进入项目环评阶段。另一方面,市区垃圾处理厂的技改升级工程也在顺利推进中,预计今年7月底可进入试运行阶段,待正式运行后,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总规模可达约6,000吨/日。

  (三)全力开展存量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我市现有存量垃圾总量达2,000万立方米,根据我局制定的《东莞市存量垃圾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局按照“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结合塘厦、虎门、樟木头三座垃圾简易填埋场综合整治工作经验,正在重点推进凤岗中心区填埋场和常平桥沥填埋场的综合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收集沼气、渗沥液及无害化处理,使生活垃圾填埋场达到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

  二、接下来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思路

  (一)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接下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相关政策要求,重点指导各镇街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长效管理模式,彻底解决垃圾乱倾倒问题,强化生活垃圾日常收运处理工作监管,逐步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架构,争取2013年上半年,在水乡地区率先启动并完善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2013年下半年将这种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

  (二)率先实现水乡经济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水乡经济区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我局将力推水乡经济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一方面统筹解决水乡经济区存量垃圾终处理问题。我局计划按照“迁移整合、集中处理”的原则,在水乡经济区选择1-2个有条件的填埋场,作为存量垃圾和新增垃圾的集中处理点,统一完成水乡经济区存量垃圾的综合整治工作。另一方面,我局计划以水乡经济区为切入点拓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争取今年底率先在水乡地区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系统,尤其是推动水乡经济区的餐厨垃圾终处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行链条。

  (三)建立城乡环卫统筹常态化资金保障机制。针对我市垃圾处理费用缺口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局加紧推进村级环卫体制改革,制定《东莞市城乡市容环卫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落实城乡环境卫生统筹管理和村级环卫管理资金补助任务。预计从2013年起全市用于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卫工作专项补助资金额约为4亿元,同时明确2013年的资金补助按照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0元的标准进行分配,预计到2017年底,全市城乡环卫统筹管理资金保障常态化,村级环卫管理负担全面减轻。  


办理单位 东莞市城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