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010)关于打造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

  大企业(集团)的出现是企业成长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大企业(集团)的存在,不仅能左右着行业创新的能力、前景,而且能左右着全球资源的流向和经济要素的聚集。大企业(集团)的存在,既为城市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又给城市就业创造大量机会。东莞工业化的历史不长,企业发展的进程也有限,且东莞企业大多为加工贸易型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体,大多数企业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发展也多依靠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30年前东莞用“三来一补”中小企业甚至是小作坊填补基础、资金、人才和市场短板,直接增加了东莞农民的收入,农民福利分红自然水涨船高。直到30年后的今天,东莞产业面临的压力依旧是资金、人才和市场,产业规模有了,但依旧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惊喊“缺大企业(集团)”。

  自2008年开始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广东省下达给东莞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家的目标以来,引进和培育产值年超过100亿的企业,成为了东莞近年来反复提及的目标。2011年,东莞公布《东莞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东莞“百亿梦想”的时间表。我市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东莞终于实现了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企业“零上榜”的突破。然而,笔者也注意到东莞整合资源发展大企业(集团)的过程中,是在理想和现实的纠结中螺旋式递进,从未忽略但也从未真正形成“大气候”。

  在2011年广东最大100家工业企业名单中,在1000亿元-500亿元部分,全省共有22家企业入围,广州、深圳占据了其中的19家,其余3家企业分别由珠海、茂名、惠州各占一家。500亿元-200亿元的企业,全省共有46家,200亿元-100亿元级别的企业,全省共有25家,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成为东莞市唯一一家入围“2011年度广东最大100家企业”名单的企业,排名第86名。由此可见,尽管东莞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在地域经济总量占比仍显较轻,优质企业向大企业(集团)发展的速度迟缓。究其缘由,主要有三个原因:(1)我市整合资源尚未形成“大气候”,对于中短期利益的维护从根源上限制了东莞整合资源,发展大企业(集团)的魄力;(2)产业政策缺少全盘性的关照,量身式的服务亲切有余,主动性不足。(3)城市综合功能的滞后性。城市综合功能包括金融、物流、商贸、人才以及社保等社会公共服务于一体,置身于广州、深圳之间,东莞的优劣势一目了然,对比性很明显。

  办    法:

  1.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企业、大集团就是服务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的思想,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大企业(集团)发展就是东莞发展,要变过去靠大企业为扶持大企业。建立专门对口服务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办公室,建立行政部门的首长问责制和联席会议办公制,促进互相沟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市政府扩大培育优质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对象范围。目前虽然我市已有一些文件涉及到优质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方面内容,但在标准认定上,筛选范围对象还比较小,建议对全市现有的接近标准的企业进行分城区、镇街筛选,拟出培育对象100家左右的优质企业,建立大企业(集团)储备库,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全程跟进,限时协调解决在筹办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切实落实《关于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技术企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集中力量培育、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在给予经济奖励的同时加大对商标和名牌产品标识的保护力度。

  4.加大大企业(集团)培育的相关措施及扶持优惠政策。加强政府服务,推动品牌企业、大型企业增资扩产,主动建立量身式的培育服务机制。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用地支持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扩大综合授信、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量身定做融资方案的金融支持政策;优化适宜各类人员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加大企业优秀人才引进落户和员工子女教育优惠政策等。

  5.重视和加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培育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规模扩张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设立区域总部,协助拓展新兴市场和内销市场,增强产业植根性,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案者 张良义
部门答复

  关于对2013年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TA20130010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良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第20130010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大企业培育和发展的关心。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我局牵头会同科技局、外经贸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发改局、财政局、金融工作局等单位,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关于“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企业、大集团就是服务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的提法非常好。诚然,大企业是集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龙头,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部分,通过实施大企业培育战略,不断优化企业结构,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增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维护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安全,实现高水平崛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敏锐意识到了大企业大项目对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营造环境,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

  提案中关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的建议,我们十分赞同。近年来,我市也在多方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

  (一)为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在引进大项目方面,2011年以来,我市出台重大项目招商引资“1+5”系列政策,建立“一站通”工作机制,夯实引资基础,并通过实施“揽月工程”、开展登门招商、举办推介活动、强化项目跟踪等工作,切实提高我市重大项目的“签约率、开工率和履约率”,突出招大引强,以优质增量调整存量。在扶持现有企业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龙头企业、总部企业、大企业(集团)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奖励、用地保障、学位奖励、办事优先、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基本形成了相对成熟和针对性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培育政策体系,重点扶持根植性强、带动能力大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

  (二)为大企业大项目优化发展空间

  实施统筹强心战略,加快“三区”规划建设。为支持金融产业的发展,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聚集,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市规划局积极推进中央商圈、中央商贸区、中央休闲区的“三区”规划设计工作,实施“强心”战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为我市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的重中之重。

  推动“三旧”改造,整合土地资源。按照“规划先行、成片改造、塑造功能、公共优先、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以规划引导为核心,以公众参与为依托,推进我市“三旧”改造规划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三旧”改造规划的具体程序和审查重点,修订《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做好与镇街沟通协调工作,指导“三旧”改造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并对“三旧”改造规划中涉及容积率和公共设施等重点问题进行规定。其中“拆三留一”的特色政策有效保障了改造单元内公共用地的面积,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产业的升级转型、优质项目和大企业的引入提供了优质发展空间。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大力推进我市空间发展模式的转变。一方面要转变空间模式,从生产导向走向生活导向、生态导向,从规模扩张走向功能塑造、品质提升,从公路城市走向轨道城市。另一方面要优化空间布局,从分散、松散走向集聚、整合,着力发展大项目、大产业、大园区。以南城国际商务区、中央商贸区、中央生态休闲区“三区”建设为抓手,强化主城区集聚服务功能。加大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长安新区等空间重点的建设力度,使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新高地,成为推进我市高水平崛起的强大引擎。

  (三)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市科技局充分借助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重大政策,鼓励企业瞄准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富集地区,引进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全市共引进三批次共14个省创新科研团队,集聚了100名高层次人才在莞创新创业。推进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累计从高校院所引进了567名科技特派员进驻东莞企业。此外,同时,积极配合市人才办做好市引进和培养人才团队项目的评审工作,共计评审出市引进第二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1名,市培养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7个、领军人才19个以及后备人才37个。下来我市将继续发动组织企业和科研院所申报省创新科研团队项目,加强培训辅导,争取更多团队纳入省资助范围。同时不断完善市引进和培养人才团队的评审机制,强化人才项目的产业化导向,评选出真正能为我市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相应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四)进一步提升行政及公共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和大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对企业服务工作的“首问负责制”,深化重点工程“先行用地”和“绿色通道”服务,对已报待批的项目实行贴身服务,确保项目如期动工。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缩短企业报批事项的办理时限,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经常性沟通,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政务环境。

  健全多层次,覆盖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完善公务就业、医疗、教育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平,及时解决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加大基层基础管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增强市民的安全感,以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和优良的治安环境,营造吸引大企业、吸引高端人才的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按照《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关于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配合在珠三角内部针对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生态与环境和现代服务业等十项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为大企业、重大项目提供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下来,我们将以大企业、重大项目认定为抓手,强化政策导向,按照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培育引进手段,进一步加大资金奖励、用地保障、用电保障、教育资源、住房保障、上市融资、人才保障、办事优先等扶持力度,完善措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二、制定方案,进一步壮大大企业后备力量

  提案中建议“市政府扩大培育优质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对象范围”,这也是我市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2012年,市政府把“建立大企业储备库,筛选一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市经信局会同统计局、金融工作局等相关部门,以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为重点,从我市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152家企业中筛选出80家企业建立大企业储备库,制定了《大企业储备企业培育方案》,强化对大企业储备库入库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逐步培育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超百亿、超50亿大企业。今年,市经信局又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以上的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查,从2013-2020年分年度制定我市大型骨干企业目录,作为我市领导挂点服务和政策支持的重点企业。

  三、鼓励创新,大力推动企业自有品牌建设

  提案中指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自有品牌”。为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我市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对拥有自有商标知识产权并薄利中国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称号的企业给予10万-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为了加强我市商标预警工作,我市财政在2011年至2012年共安排332万元开展预警保护系统建设、商标宣传培育和企业商标维权指导工作,通过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帮助企业维权和应对商标竞争威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市科技局也计划出台《东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企业。通过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创新型企业在创新投入、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方面提高水平。

  四、落实政策,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

  在市认定了首批大企业(集团)培育企业后,市经信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资金奖励、用电保障、优质学位、办理“大型企业办事优先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市财政局计划在2013年实施财政科技投入“拨改贷”改革工作试点,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约定风险补偿比例的方式,鼓励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如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培育“创新小巨人”,打造一批创新型的大型龙头企业。

  在解决企业土地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方面,我市已出台了《东莞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施“三旧”改造土地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已建房屋补办房地产手续总体方案》等用地支持政策,可以切实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土地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市国土局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加强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跟踪,积极配合做好已建房屋补办土地权利证书、“三旧”改造和“三重”建设项目的确权登记和抵押登记等相关业务。

  此外,关于提案中“强化金融支持,量身定做和融资方案的金融支持政策”方面,我市已于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意见》等1+4政策体系,以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成功组建了总规模为20亿元的“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联合深创投集团和广东中科招商设立了注册资本为5亿元的红土基金以及规模为50亿元的东莞中科中广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共有2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进驻我市。推动东莞银行在松山湖高新区成立了首家科技支行,针对园区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设立了限额融资机制,推出小微企业集合信贷担保等创新产品,有效缩短了信贷业务办理周期,拓展了园区企业的融资渠道。此外我局还积极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发展,促进22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专利权质押融资意向,为9家科技企业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6128万元。科技局计划在引导基金框架下研究设立种子项目投资基金,通过跟进投资方式带动创投机构支持初创期企业发展。加快组建专利技术交易平台,推动我市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发展,目前已完成平台的组建方案,准备报市政府审批。

  感谢您对我市打造大企业大集团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经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