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30008)关于大力提升我市城市国际化水平,推进"美丽东莞、幸福东莞"建设的建议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城市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社会文化交流,逐步升级为国际城市的过程。它有着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经济对外交流水平、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这些因素的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和重要引擎。就我市而言,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是落实国家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战略的需要,是充分体现我市城市特色和优势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市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升城市层级品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市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建设逐步完善、经济外向程度扩大、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加深、境外人士数量日益增加、城市名片逐年增多,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国际化的良好基础。但是不可否认,我市在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中也还面临着文化软实力积聚不深、创新能力与资源不足、对外信息交流不够通畅、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需要大力加以解决改善。

  办    法:

  为提升我市国际化水平,加强"美丽东莞,幸福东莞"建设,推进我市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在科学的规划中推进城市国际化。

  一是要统一思想。国际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公共政策,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离不开全社会的高度共识。要加强宣传,使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推进城市国际化对于促进我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建设美丽东莞、幸福东莞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二是要做好研究。城市国际化内涵较广,涉及城市综合实力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国际化、城市规模结构国际化、城市建设水平国际化、城市环境特色国际化、城市社会交流国际化、城市交通区位国际化等诸多方面。城市国际化路径多种多样,每个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寻求不同的发展之路。我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城市国际化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我市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目标、重点和规划,确保我市城市国际化的顺利推进。

  第二,大力挖掘人文历史要素,在提高东莞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过程中提升国际化水平。

  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是打造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要素。我们要充分挖掘自己特有的人文历史资源,选准特色定位,在人文历史的传承弘扬中,在提高东莞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过程中推进城市国际化。一是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宣传。建议开展诸如"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以强化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断深挖历史文化遗存,凸显岭南文化的精神品格。二是要不断提升城市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满城书香"工程,培养爱读书、爱学习和爱思考的社会风气,使东莞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三是强化旅游业在推进城市国际化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促进旅游业和城市特色潜力行业融合发展,着力打响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和"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等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推动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的强势发展。

  第三,大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积极参与建设珠三角城市群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我市应抓住机遇,全力参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打造,以强化城市功能为切入点,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当中,不断强化特色城市的地位。一是建立东莞特色的产业体系。把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各大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产业高新、高端、高效。二是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提升松山湖高新产业区、虎门港港口开发区、生态园区建设水平,加快水乡统筹一体化、粤海产业集聚区等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大力加强区域统筹发展,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要以统筹水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为城市国际化提供保障。一是要提升城市功能。以"统筹水乡一体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动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提高城市承载力和综合实力。二是要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的目标,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意人才集聚东莞。三是要提升社会服务管理。加快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规范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国际化的居住和商务环境。把我市真正建设成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岭南品质之城。  

提案者 张晓程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00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晓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美丽东莞、幸福东莞’建设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30008号提案)收悉,经研究,回复如下: 

  一、关于不断建立完善城市化相关规划和政策体系方面。

  您提到的“做好顶层设计,在科学的规划中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十分赞同。我们注重从规划、政策的高度上加强全局性谋划推进提升我市城市化水平。一是创新编制东莞市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大全市的统筹力度,明确城市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人口及产业分布,加强全市一盘棋的顶层设计,发挥统筹协调的规划引领作用;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三是实施“强心”战略,提升大市区城市功能品质。2009年以来,我市全力推动南城国际商务区、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等“三区”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不断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品质和吸引力,并加强大市区与各个产业园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联系,更好地辐射带动产业集聚区发展;四是加强珠三角城市间的规划合作。积极推进《深莞惠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深莞惠相邻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深莞惠城市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穗莞城市(乡)规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重点事项工作,推进深莞惠、穗莞战略合作。下来,我们将针对提升城市化水平,结合国家和省推进城镇化发展相关部署,组织召开推进“东莞城市化发展”研讨会和专题论坛,将起草相关的配套政策,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规划建设的具体任务。 

  二、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宣传,构建学习型城市方面。

  您提出的“通过挖掘人文历史要素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们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全面推进历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一是加快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我市已积极筹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编制完成的《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报告》已立项,目前正在加紧开展《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东莞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修建性详规》,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实施,严格控制保护范围界限和规模。开展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申报工作,保护散布在东莞城乡的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下来,我市将加紧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此外,我市将用好13亿“文化东莞工程”专项资金,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整合具备开发价值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鸦片战争文化品牌,以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擦亮和做大虎门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文化品牌,凸显城市文化特色。二是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近年以来,我们积极发挥“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以打造学习型城市为契机,着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取得较好成效。通过加强学习型机关、社区、企业、家庭四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网络,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实施现代市民塑造工程、城市精神锻造工程、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努力把传统农民塑造成现代市民,把外来务工人员塑造成现代产业工人,把未成年人塑造成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不断提高东莞城市亲和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三是发展东莞特色“幸福旅游”。我们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商务休闲城市为发展目标,树立“大旅游”观念,加快旅游强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以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多元打造休闲旅游产品,依托森林公园、绿道漫游、城乡休闲设施设备,打造大众休闲产品;依托农家乐、农业园、渔家风情、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依托动漫展、广印展、外博会、台博会、电博会、服交会、织交会、名家具展等重点展会,打造会展旅游产品;依托产业园区、博物馆、品牌企业,打造工业旅游产品;依托读书节、书画展、摄影展、科技展、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三、关于大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主动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

  您提到的“建立东莞特色的产业体系”的确是我市融入珠三角,提升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一方面我市要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的区域合作;另一方面我市只有建立起东莞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高级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参与珠三角城市群建设,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

  (一)加强区域合作。找准东莞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角色定位,积极谋求与穗、深、惠、港等周边城市合作,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紧密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开发品质,积极推进区域资源统筹优势。

  (二)推进产业高级化。突破传统产业的低端化锁定倾向,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突破,主动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整体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现代传媒、网络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东莞文化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意驱动转变,推动文化产业高新、高端和高效。支持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做大做强,打造区域示范性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加强文化展会的对接,提升漫博会、广印展、香博会等展会办展水平,促进文化企业交流合作。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尽快出台落实《东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举办2-3场“莞货网上行”电商平台与企业对接会。探索实行“零门槛”电子商务企业网上注册登记制度,吸引各地电商在莞集聚。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对在莞设立总部的电商予以奖励,研究在望洪枢纽新城及周边区域大力发展培育电子商务产业。以东莞邮政“东邮网”、盛世商朝、中大科教、115网盘等综合平台以及华南塑化电子交易中心、虎门服装等专业平台为试点,加强对本土龙头电商企业扶持培育力度。三是大力推进软件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市促进软件产业政策和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等政策措施,抓住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产业等高端电子信息为主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促进我市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四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装备制造业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一批优秀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深入推进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省市先进制造业发展重要示范平台。同时,会同深圳、惠州、广州等市落实推进深莞惠汽车零部件产业一体化发展和穗莞汽车模具产业合作等,完善广东汽车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五是发展生物科技产业。我市将以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为核心,加快建设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加快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达成全面合作,两所高校将集中学校资源在松山湖建设高水平生物技术研究院和协同创新研究院。

  (三)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加强统筹全市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长安新区等四大园区建设,谋划打造东中西三个新的增长极,即东部的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中部的松山湖大学创新城、西部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此加强重大平台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

  四、关于加强区域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方面

  我市以统筹水乡地区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区域统筹发展的创新模式。目前,市水乡地区已纳入为首个省级战略经济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按照“同类型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在不调整行政区划前提下,将东莞市“10镇1港”统筹开发,实现“用地减量,经济增长,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经验。下来,我们将以加快推进水乡经济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一是在规划顶层设计上形成体系。我们将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工作方案要求,创新规划编制的方式,并联编制水乡经济区相关规划,并特别注意加强各规划之间的协调对接,确保各规划的内容有所侧重,相互衔接,互为支撑,共同服务水乡经济区的发展。二是在政策体系上形成支撑。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等,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政策资源,支撑水乡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在市级层面,建立完善土地统筹机制,明确今后市财政在水乡经济区主导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周边或片区内的土地,原则上必须统筹使用。三是在基础设施布局上形成一体。加快推进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水乡地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学校、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形成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体现特色。以建设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统筹推进治水兴水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截污、清污、活源、面源清理等治水手段,探索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全面实施水系治理,逐步改善水乡经济区河涌水质。重点塑造生态宜居特色,沿河、沿路、进村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  


办理单位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