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381)"三态合一",开辟东莞历史文化产业新途径

  东莞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贝丘遗址、可园、鸦片战争遗址、东江纵队遗址、西城门、南社、塘尾古村落、燕岭古代采石场、袁崇焕故居等等历史文化遗存,蕴含了东莞先民特有精神价值和劳动智慧,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成为第十一个国家规划振兴产业的时候,东莞也把文化产业名城列为其“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其开发和利用价值不言而喻。

  现状: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开发和利用,文化新城建设的三大内容之一就有“博物馆之城建设”,文化名城建设的四大内容之一就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可以这么说,东莞已经把其历史文化资源当作了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凝聚城市文化气质、增强城市文化认同的载体给予了高度重视。

  如何充分发挥东莞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东莞独特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东莞各级政府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莞城中和堂、森辉博物馆、万江下坝文化休闲创意街区、茶山南社创意园、企石黄大仙庙、东纵博物馆、寮步香市文化创意园等等,这些开发依托古老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和文化影响,也为东莞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启发和思考。但是。这些开发和利用,大多数还没有真正处理好遗产和产业的关系,也没有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样态来设计遗产保护和产业再造的模式,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的心态,体现在诸多缺乏创意的产业设计中。比如。莞城的中和堂艺术品收藏馆,作为华南最大的艺术品收藏馆,在如何纳入到华南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如何毓国内外同类收藏馆建立市场互动,如何与其他业态的文化产业实现合作共建等方面就缺乏应有的思考。

  办    法:

  到底如何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的文态、形态来创意其业态,经过几年调研和思考,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是高度重视,适度开发。几年来,据了解,每年都有委员提出东莞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相关部门也有回复,但是,没有实质性措施和政策出台,这说明政府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既然政府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东莞的第九大支柱产业,既然“文化名城”的“四个名城”里,“文化产业名城”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之一,政府就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出台,要有扎实推进的配套工程跟进,而不是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开开会,发发文件了事。所谓“高度重视”,就是要有严密周全的实施方案,科学论证、慎重决策、目标清晰、分工明确、层层落实、保障有力。文化遗产的产业再造,成败在一个“度”,把握好“度”,就要有战略判断和专业运作。对于东莞现有的文化遗产,要创新性保护专业话保护与开发,让文化遗产恰如其分地进入现代城市文化空间。这个方面,我建议参考南京的明成汇、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红山创意工厂产业园。这些产业园依托南京丰富的文化遗址,创造性进行再造和利用,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文化业态。

  二是三态合一,科学筹划。三态,即文态、形态和业态。文态,指的是文化遗产的文脉精神;形态,是指文化遗产的建筑、器物等实物体现景观;业态,则是指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创造性布局、开拓消费业态。要掌握三态间的协调转化,让文态、形态承载文化遗产的精神灵魂和整体景观显现,让业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遗产情韵植入现代生活的消费内容。比如成都,在锦里,文态就是三国市井风情,形态就是那条蜿蜒的仿古街道,业态则是以成都风情小吃为主的餐饮系列;在宽窄巷子,文脉精神是成都传统院落的慢生活,形态是市井院落,业态是茶餐为主的风情式餐饮。三态合一的过程,不仅使成都的文物遗产在保护与产业再造中,最大限度避免同质化竞争,也令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进一步被认同、提升、传承。那么,如何让东莞的历史文化遗存在三态合一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魅力?我们认为,首先,成立专业策划运作机构,专门负责全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产品开发与销售,同时负责梳理、调查东莞全境的文态脉络和业态布局,邀请历史、民俗、艺术等各方面专家,梳理建筑文物的不同保护类型,还要邀请专业公司对项目的“三态”布局周密策划;其次,我们必须遵循:策划先行,规划跟进,专业执行的工作机制;再次,严格筛选执行人选,必须要选择一群对文化有敬畏感的市场人士,让所有市场运作环节都自始自终保有历史文化的尊严感。

  三是政府主导,专业执行。文化遗产具有公共文化服务性质,政府一定要主导。否则,往往最后会很没文化,甚至是伪文化、反文化。上世纪80年代,成都就曾考虑过整体改造,当时,由房地产开发公司主导,方案呈上,市领导摇头:虽然诱人,但更像是个地产商业项目,历史风韵在小巷深处飘散,于是断然否定。重新认识文化的功能,不要只看到文化产业化后的“高回报”,而忽略它的“高风险”。文化项目如果失误,不仅意味着经济受损,而且可能使一些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别的项目都能“跌倒重来”,唯独文化遗产的破坏,不可救药。当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筹建时,由时任分管文化的副市长何华章亲自主持召开的相关专题会就不下50次,“非常慎重,是站在全市整体规划来细细考虑。”何华章说。而一旦大体确定,交由精心挑选的团队具体操作时,成都市政府又规定:具体设计方案成品出来前,各部门官员不要提修改意见。何华章本人就带头不去现场,理由是:“文化项目创意设计见仁见智,特别是在半成品时。不要因为某些领导的过早发表意见而扼杀了一个好设计。”就东莞来说,为了确保政府主导、专业执行,我建议在相关文职能部门成立专门的文化创意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技术研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分析哪些文化资源怎么开发利用,如何引进相关技术和相关人才等等,这个机构的成立,不仅为东莞历史文化资源“三态合一”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还将为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学术和理论支撑。

  四是创新保护,市场运作。从东莞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来看,山区片客侨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丘陵片莞香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比较厚重,水乡片城区片固化的历史文化资源较为集中,埔田片古村落相对比较有特色,那么,资源分布的多元性,决定开发利用方式上的差异性。什么是创新保护,我们认为,既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独特“文态”,设计出不同的保护发展模式,又能根据“形态”和“业态”的差异性,进行区域合作和共建,把整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点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互利互惠、互相关联的资源网,以实现产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倍增。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形态,必须依靠市场运作,需要指出的是,东莞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如何来进行市场运作。过去,我们一提市场运作,就是招标,就是服务外包,就是公司运作。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往往因为缺乏品牌带动意识,缺乏资源整合意识,缺乏投资风险意识,缺乏长效管理意识,而使得优势资源在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无序运作中,成为谁也不负责任的烂尾工程。我们所说的市场运作,就是要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是要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放在一起来考量,到底哪个更有优势,哪些优势可以互补。比如说,虎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与国际、国内其他鸦片战争资源点结合起来,进行共同开发运作?寮步香市如何与法国、荷兰以及国内的海南、湛江等地进行资源链接合作共建?塘尾明清古村落的开发如何与茶山南社、韶关南雄矶珠巷等岭南古村落进行整合?如何建立一种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进无限增值的价值链条上去等等,这才是市场运作的核心和关键。

  总之,“三态合一”作为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原则,应该落实到东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去,针对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设计,科学统筹,力避一哄而上,盲目开发,把东莞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资源与整个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富有东莞特色、中国气派、全球视野的东莞历史文化产业“航空母舰”。  

提案者 庄瑾瑜、王公愚、尤富生、麦健文、黄启标
部门答复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381号的回复

  庄瑾瑜、王公愚、尤富生、麦健文、黄启标委员:

  你们提出的《“三案合一”,开辟东莞历史文化产业新途径》(提案第20120381号)收悉。你们关心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特别是东莞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和利用,并提出宝贵意见,为发展文化产业拓宽了思路,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现就你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加快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打造东莞特色历史文化产业,符合我市建设文化名城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加快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是增强我市文化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我局职能,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将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正着力建设一批体现东莞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打造一批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充满时代气息的城市风貌,力争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展示其文化底蕴的丰厚,更是对其的弘扬和发展,通过提炼文化精髓、塑造文化品牌、植入文化符号等手段寻求有效合理的开发模式,解决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化和产业化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是全面整合我市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东莞历史悠远,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并且特色鲜明。从总体上看,水乡片以疍家文化、龙舟文化著称,山区片以客侨文化为盛,丘陵片则以莞香文化名扬天下,莆田片以古村落群闻名,城区片则拥有可园、金鳌洲塔等名胜,沿海片的虎门销烟更是掀开了近代史的篇章,奠定了东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这些都是东莞文化的典型代表,深挖历史文化背后的市场价值,立足我市现有资源,整合各片区资源特色,放眼珠三角,寻求区域合作,科学探索特色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三是积极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即将出台,明确从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投融资支持、工商管理简化、土地扶持和人才引进共六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扶持。该政策将给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共同协作,从工商、税务、土地、投融资、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给予文化产业强大支持,集合更大的资源优势流向文化领域,必将进一步激发我市文化产业包括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产业政策的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争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四是加快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文化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人才缺乏的危机,给自身发展造成巨大的制约,因此必须着力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启动实施“三个100”工程,采取选调、公开招聘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解决我市高层次文化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广东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项目已获得市政府批复,必将在数年后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输送各类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大大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办理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