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328)关于推进东莞文化建设,提升市民素质的建议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说经济是一座城市“活力”的体现,那么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而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体现者。只有高素质的市民,才能创造一流的文化,才能建造一流的城市。所以说市民的整体素质,既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魅力的基石,更是城市发展定位能否最终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东莞的社会结构、人口组成、户籍制度都呈现出变动大、变化快的特征,东莞市民阶层的形成过程较短,农转居的全面实施、外来人口的流动性的庞大与增多、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等等,使东莞的社会分层日趋复杂,导致市民素质参差不齐,与东莞谋求的城市定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如何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东莞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办    法:

  对此,我们建议:

  第一、认识要深化——市民素质与城市文化要相映生辉。所谓市民素质就是对每个市民在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共性要求,是市民个人道德修养、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综合品格特质的外在表现。由此可见,市民素质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的未来追求和发展走向,决定着城市形象的创新。市民素质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和多种技术手段的协同运作。而且市民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搞几次活动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内在的、长期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市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一次革命”,可谓,任重道远。

  第二、教育要跟上——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要相得益彰。

  实践表明,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石。有必要在全市开展市民读书、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办大教育来提升整个市民的素质,鼓励全体市民学习、读书、深造,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倡导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干部的读书、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人文素质和社会管理能力,从而起到带动和影响全民素质提高的目的。其次,充分发挥各街道、镇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开办不同层次的论坛,系列知识讲座,让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市民在不断学习讨论中提升自己。

  学校教育要跟上。市民的素质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尤其是从小学生抓起,已刻不容缓。在学生素质教育的培育过程中,不仅行为方式上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而且通过东莞读书节的引领作用,改变理念,掘弃读书的功利性,从培育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上着手,引导他们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的读书,带动每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东莞”的大环境,形成全社会读书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市民整体素质的长久稳定提升。

  第三、活动要跟上——市民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活动要相互促进。市民素质教育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要坚持把素质教育活动与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相结合、与严格惩戒教育相结合。有关部门要把群众性创建活动成为市民自觉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如根据东莞实际,大力开展公共文明道德实践活动,重点开展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文明观演、文明游园、文明排队活动,在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养犬、文明装修、文明娱乐、文明停放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停车不碍人、装修不扰人、娱乐不烦人、养犬不伤人;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力开展市民学礼仪活动,依托市民学校、党校、团校、职工培训中心等,对广大市民进行社会礼仪、生活礼仪、职业礼仪等常识的培训,提高自我修养。

  同时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社会作用,组织各民间文艺活动队,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文化、楼群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市民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全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一支以市民群众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具有较高服务技术水平、乐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大力倡导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通过各种暖心工程,增强新莞人对东莞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市民对东莞文化建设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制度跟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要相辅相成。重视舆论的宣传,发挥先进作用,加强积极正面的引导。首先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加大不文明现象行为的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提升市民素质讨论活动,使社会舆论真正成为的“道德守护神”,以引导市民讲文明,树新风,破陋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其次,加强有效监管。市民素质固然与每个人受的教育、成长的经历、家庭的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有关,但更与社会的规范、严格的管理有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通过市民守则的方式明确市民的行为规范、准则,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把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市民素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五、投入跟上——各级领导认识投入与经费投入要相为表里。城市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提高人的素质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投入。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和计划,也需要我们加强队伍建设,落实责任,认真实施;既需要城市硬件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也需要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无论是市民素质教育、开展活动,还是优化城市环境,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集中管理,专项使用。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企业家捐助钱物,支持、参与文化建设,只有投入,才有产出。通过积极有效的投入,更好地推进东莞文化的建设深入,让市民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新的提升、新的飞跃,真正使东莞成为魅力之城。  

提案者 陈丽敏、张凤芳、李泽
部门答复

  转来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328号提案,提出的《关于推进东莞市文化建设,提升市民素质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建议很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紧紧围绕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培育幸福文化,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我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工作:

  一、大力弘扬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论武装,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实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普及,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弘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二、着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践行公民道德 争当文明市民”主题活动,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加强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多形式、多角度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多渠道、全方位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部署开展群众反响强烈的道德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强力推进诚信东莞建设。

  三、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多种形式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关 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建设;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要求市直各部门均成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在编人数50%以上,争取在公职人员中培养一支人员稳定、服务规范、活动常态的志愿者队伍,为市民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加强综合协调,优化管理机制,夯实基层志愿服务。

  四、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改进学校德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关爱。

  五、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大力提升市民现代公民素质,加强文明引导和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学习;大力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突出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突出加强创建合力,突出城乡一体创建;彰显城市文明形象,大力开展城市公益宣传,深入推进城市形象传播和城市营销。

  六、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创建考评为抓手,以提高镇村居民素质为重点,以细化创建单位为手段;深化拓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各个行业、各类企业拓展创建工作领域;持续推进军(警)民共建活动。

  七、精心培育幸福文化。大力推进共建共享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社会心理疏导。

  诚如代表所言,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市民素质是东莞城市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感谢代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关心和理解,也希望今后能听到更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薄弱环节,切实推动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和市民素质持续、健康、向上发展。

  感谢代表对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委宣传部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