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310)关于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机制的建议

  一、案由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基础。当前,我国处于公共安全问题的多发期,公共安全形势严峻,重大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由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民众健康,食品药品卫生事件不断曝光,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以自然灾害为例,据媒体公布的民政部统计,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议题。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责任”,“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格实施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的长效性工程。自2009年起,国家设立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这几年我们在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制定安全预案、开展安全演练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我市也制定了《东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了具体详尽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了宣传和培训工作,要求做到“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现状分析

  这几年,我市公共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例如,东莞电视台和阳光网每天都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公益广告,各中小学都开展了防灾减灾的应急演练和宣传工作,等等。但当前我们依然存在几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更高,公共安全教育相对滞后。近些年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加大,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到2008年的南方雪灾、“3?14”藏独事件、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0年舟曲泥石流、近两年公众频繁提及的手足口病……,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危机已由非常态化转化为常态化的频发,每一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事件不断提醒我们,对社会公众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与之对应,政府在立法程序上虽逐渐启动,具体落实却相对疲软,尤其到公共安全教育培训这块的行动几乎为零。面对突如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公众的反应基本是束手无策,而一些对群众具有帮助或保护义务的从业人员,比如:服务员、保安、教师等对于上述知识了解甚少,很难对群众施行应有的帮助。

  (二)社会各界重视程度不够。提高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积极性迫在眉睫。资金投入不足是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相应的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筹措的相关规定与措施。同时政府部门监督评价机制也存在缺失。对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的应对更多是事后性、应景性、补救性的,处于非制度化状态。

  (三)教育机制不健全,相关体系不完善,社会覆盖层面不全。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系统。当前我们相对比较重视在中小学校层面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而对于专业生产领域、偏远落后地区的重视不够,对老年人、下岗人员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培训的社会普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方式单一。通俗易懂的普及性教育推广不够,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展馆不多,公共安全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体验性、情景性的教学活动少之又少,更缺乏相关的实战演练。

  办    法:

  三、具体建议

  我们要从完善制度、加强投入、健全推进社会化教育体系、扩大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素质。

  (一)建立公共安全教育宣传长效机制,促使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我们要继续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等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大众传媒开展公益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要把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实现公共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增强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二)设立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和公共安全教育培训班。这是一个城市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的体现,是城市文明程度与科技技术发展的体现。基地内容方面可以包括展示地震、山洪、冰雪灾等自然灾害,和消防、交通、食品、生产安全及其他人身伤害,乃至国防战争防空知识等项目的图片、动漫、情景互动体验甚或模拟现场演练,使大众不仅能了解它们的危害更重要的从中学会自救与互救。与之相匹配的培训班能普及到社会各基层各系统各社区,每年每阶段都能切实落实培训内容,在不同的场所开展紧急救援演习,实实在在提高广大群众在发生突发灾害事故时的自救和施救能力。尤其是要培训群众在商场、超市、酒店、宾馆、酒吧、网吧、歌舞厅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具体应急反应能力,使民众在恶劣情况下不至于再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在积极自救与互救的同时,有效地配合专业救治的工作,提高救治速率。

  (四)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化。从受众群体看,要保证普通民众、学生群体、应急救援队伍、政府应急管理人员、特殊行业人员等都能够接受到安全教育。从普及层面看,要发动媒体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群众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发挥安全防范企业的作用,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校园等活动。电台。电视可分出部分时段专门播放医疗急救与危害识别,灾难逃生知识;作为施救主体之一的医疗机构可在候诊侯检侯药大厅滚动播放医疗急救常识,医院的心肺复苏操作练习厅可定期对学生及社团开放并由医院定期派员培训。作为另一施救主体的消防单位既往在举办培训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希望这种工作能继续推行到全社会的每个角落。并且也是常规性定期定点的宣讲与演练,不光是走出去,也要请进来,让公民了解自己也是消防工作的一员。全社会都参与我们的安全才有保障。

  (五)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在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资助或参与公共安全教育,拓宽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来源。

  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利国利民利己。关键时候,一个动作一个选择能挽救一个个体,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就看他平时有没有具备这种能力,这就是我们公共安全教育所要做的刻不容缓的工作和长做不懈的努力目标。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关于市政协第十二届第一次会议2012031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民进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机制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已收悉。我局作为该提案的主办单位,十分重视,根据市人大、政协提案的办理要求,我局积极与会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沟通联系,联合做好提案回复工作。正如《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安全问题的多发期,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议题。现结合《建议》中提出的问题,我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提出几点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努力推进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宣传长效机制。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注重公共安全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以“六大载体”(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讲座、培训)建设为抓手,以“赛、编、询、讲、训、播、刊”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促进了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 

  一是“赛”,市安全监管局和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历年“安康杯”竞赛活动,市安全监管局和市电视台举行了东莞市第二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竞赛活动增强广大企业员工深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关注安全、从我做起”的社会氛围。

  二是“编”,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编印了《东莞市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汇编》、《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画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常识》、《防雷安全手册》、《渔业安全生产手册》等资料免费派发给广大企业和群众,方便查阅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    

  三是“询”,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宣传服务咨询日”、“气象灾害知识应急宣传教育月”、“5.12防灾减灾日”、“质量月现场咨询活动”、“11.9现场咨询日”等咨询日活动的阵地作用,耐心解答人民群众关于安全方面的咨询。仅在2010年的“安全生产宣传服务咨询月”活动中,全市参加活动的市镇部门有456个、参加的人数10万余人、现场派发的资料超过50万份。

  四是“讲”,2010年9月,我们邀请了国家安科院吴宗之院长作了题为《重大事故预防的几点思考与对策》的专题报告。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约1100人聆听了报告,有效提升全市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市交警支队组织的交通安全宣讲师团深入到学校、企业、社区、村组织开展宣传演讲活动,共讲授367节课,受教育群众达到20多万人次。     

  五是“训”,通过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培训,让企业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特殊行业工作人员真正重视安全,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自2008年开始市安全监管与市社保局联合,每年针对工伤事故高发的行业企业开展免费的工伤预防培训。2008年开设了11期,培训相关企业700多家,培训有关人员近2000人。2009年开设培训班18期,培训有关人员近3000人。2010年开设培训班11期,培训有关人员约3200人。2011年工伤预防培训对象为全市木器家具行业企业及各镇街推荐本辖区内工伤事故及职业健康伤害事故发生宗数靠前的20家企业(不限行业),每家企业指派安全生产直接负责人、注册安全主任、企业工伤保险协管员参加培训,培训邀请了省安监局相关处室领导及省级知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方面的专家和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专家授课。市交通局还举办12期全市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共培训了1270人。市住建局共组织全市“平安卡”考试425场,参加考试人数21790人,合格人数19905人,合格率91.3%。     

  六是“播”, 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公共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东莞电台、东莞电视台、东莞阳光网、时间网等市直媒体都自主推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等公益广告,以此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从2008年开始,东莞市安全监管局结合东莞市的实际情况,与东莞广播电视台联合,每年制作并在黄金时间段投放了一系列的电视广告和电台广告,如“安全责任篇”、“安全管理篇”、“预防雷击警示篇”、“预防溺水篇”、“行业综合管理篇”、“油罐检测检修安全警示篇”、“高空作业安全警示篇”、“预防煤气中毒安全警示篇”等等,通过真人实景或者动画片的制作手法,以更生动、活泼、温馨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有关防灾减灾的安全知识。电视、电台广告开播以来,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不仅在电视、电台的大众传播媒体上开辟起一个宣传安全知识的阵地,还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潮。2011年开始,东莞市安全监管局还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在大型购物商场、商业大厦的户外LED屏幕上投放公益宣传片段,进一步扩大宣传受众面,有效普及各类安全知识。同时,市公安消防局、市交警支队都投入上百万元,制作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公益宣传电视广告和电台广告,定期在本地媒体黄金时段播放,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     

  七是“刊”, 《东莞日报》、《东莞时报》定期在有关版面推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专题,以此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能力;东莞市安全监管局定期刊出《东莞安全生产报》,内容综合各行各业的安全知识和生活常识,免费派发给广大公众,通过报刊的形式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普及有关安全方面的各类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尤其注重面向在校学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面向公共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东莞市教育局始终将其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落实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家长监管意识以及营造良好学生成长环境,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外部安全保障水平,努力遏制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开展集中安全宣传教育行动。

  在每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都安排出固定时间,以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形式,组织学校针对防范学生溺水、安全出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反拐等主题,落实 “三个一”(即一堂安全教育课、一次主题安全教育活动、一次集中性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持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同时,针对学生安全事故多发于假期的特征,我们已在今年部署加强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组织各学校开展“双休和节假日前集中安全教育10分钟”活动,进一步强化假期安全教育,加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此外,东莞市教育局还根据防地震、防火等安全工作需要,组织学校大力推进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在每学期的安全教育周举行一次全市性集中疏散演练,平时则由学校结合课间操不断强化训练,确保师生在面临危险时有安全逃生意识,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地撤离,从而赢得宝贵的自救时间。

  (二)落实专题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形势需求,我们有针对性开展防范学生溺水教育、恶劣天气下安全出行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应急避险教育、特种设备安全教育以及燃气安全专题教育等专题活动,大力渲染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强化重点时段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教育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安全知识,促使其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如2011年,东莞市教育局根据外部安全形势变化,组织开展了“430文明交通公益专题巡讲活动”、“关注特种设备安全,享受现代生活快乐”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关注特种设备安全,享受现代生活快乐”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等各类专项教育活动22次,发放各类专题宣传资料78.4万多册,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三)不断强化学生家长监管意识。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市教育局坚持将加强学生家长安全监管意识作为维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补充,要求各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访活动、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时刻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学生安全监管职责,维护学生在校外期间的安全。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教育局还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向家长、社会广泛宣传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意义,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学生安全工作,着力营造人人关注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营造良好学生成长环境。

  我们高度重视环境对学生成长影响,通过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营造良好学生成长环境。一是营造良好校园周边环境舆论氛围。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关注和参与维护良好校园周边环境工作。二是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市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行动,以强有力的措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并密切关注校园周边环境变化,落实措施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治久安。三是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环境变化,协调工商、文化、建设等部门,开展文化市场整治、打击“黑网吧”等专项行动,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环境。

  三、切实加大对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保障。

  2007年,我市设立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设置12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按照《东莞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府〔2007〕69号)有关规定,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可用于扶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项目。根据这一规定,2007年、2008年、2009-2010年、2011年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在安全公益宣传方面项目项目上资助的金额分别达到了371.5万元、 356.7125万元、681.569万元、171.186万元,为我市的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为公众搭建一个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平台和模式,如何加强社区公共安全教育,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提高应对危机的技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我们将加强对对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和其他职能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探寻更好的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职能。相信通过我们的工作措施,一定能使我市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更上一台阶,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有益建议,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办理单位 东莞市安监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