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298)关于扭转东莞目前人才现状,满足高水平崛起发展需求的建议

  案 情:

  目前,东莞市是由一个制造型产业集中的城市向创造、创新、高新技术型产业集中的城市转型过程中,之前在制造型阶段东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人才却没有完成原始积累,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而在转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紧缺性。但是,我认为东莞不只是需要高端人才、博士等,人才应该是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梯队。现在我们政府有对高层次人才补贴办法,但是我对比了武汉东湖示范区,江苏太仓等地的人才政策,他们在人才奖励、安家补贴方面的范围和力度要比东莞市大很多、方法多很多。首先对于高层次人才补贴,范围不仅仅限于博士、领军人物,范围已经扩大到硕士和具备高级、中级职称的人才。且对于高端人才除了直接的奖励还有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高端人才可以采取分级返税。

  重视人才、引进人才也要分级别、分层次。在东莞重点本科、硕士的拥有量同深圳、广州相比差距也较大,如果基础科学、管理都上不去,我们人才梯队,我们金字塔的人才架构基础就是空的或者说是基础是没有别人高的。如果基础不好,逐级向上的金字塔怎么能坚实呢?从何谈转型、创新,从何谈人才高地?

  办    法:

  一是政府部门要做到科学规划,推动东莞人才整体发展,不片面、不偏激、有前瞻性,稳步引进和留住人才。根据各镇区不同的产业情况,科学地对我市人才发展进行规划,避免重点人才重复管,盲点人才无人管的局面。合理对企业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引导和资金支持,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成有梯队的人才集群。

  二是加大人才奖励、补贴等制度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基础。要把人才当成东莞持续发展的根本来对待。比如说对于来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重点本科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增加重点大学学生对东莞的期望值,同时提高企业对招聘重点大学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硕士研究生参照博士的补贴条件,根据其毕业院校或者参加工作的企业性质和学习期间的成果或者工作一段时间的成果,给予补贴。例如除博士购房优惠政策外,应该考虑优秀的硕士也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成果突出的企业、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

  三是人才工作也要注意层次,要满足东莞持续发展需求,既要有高端人才(博士、海归、高工、高级管理人才)又要有中端、基础人才,尤其是基础的技工人才,三个层次有规划的投入促进其发展才能保证东莞持续稳定的发展,并提高与深圳、广州的竞争力。借人才发展的机遇带动企业的发展。

  四是培养自己的人才制造基地,促进东莞本土人才开发与发展。现在企业招聘集中到外地重点大学招聘,招聘的外地人才固然可以促进东莞的发展,但是外地人才返乡的几率越来越大,想稳定人才不容易,招聘人才的成本也很高,东莞应该加大大学、职业教育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国际学院、重点大学,高端在职进修方面的投资,建立我们东莞自己的人才制造基地,在制造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了人才进修提升的渠道,从另一方面稳定人才。

  五、改变气候,筑巢引凤。时代变了、观念变了,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在人才引用方面不能局限于养而用之——签订劳动合同,要转变为用而养之——合作关系。可以借鉴国外的人才运作模式和海外的人才(不只是留学生回国,也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例如引进国外退休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在东莞的某个企业指导几个月,或者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利用网络在线指导公司的重点项目等。总之一句话,想尽办法让我们东莞的人才气候适宜任何一种人才。


提案者 徐地华
部门答复

  关于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298号提案的答复

  徐地华委员:

  您在今年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扭转东莞目前人才现状,满足高水平崛起发展需求的建议》(第2012029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们立即针对您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组织调查研究,就相关情况作汇总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经综合市教育局意见以及全市有关人才工作情况,现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人力资源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其中人才又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动力。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致力打造推动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队伍。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市人力资源局将实施人才战略摆在突出的位置,围绕引好人才,留好人才,用好人才,着力创造人才优势。

  (一)突出完善政策,强化规划。加强规划,制定多元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工作格局。一是从规划上强化引领。市出台《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十二五”期间投入50亿元实施“人才东莞”战略。二是从政策上强化支撑。市委、市政府较大气魄地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等23份人才政策,力求打出一系列极具诱惑力的人才政策“组合拳”。三是从机制上强化保障。市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二)突出加大投入,强化激励。创新人才投入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资金扶持。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款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补贴、学术交流以及创业扶持资助,至今累计投入1.5亿元。加大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资金扶持力度,对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资助,给予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一次性最高100万元的税后生活补贴。对引进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的资助。二是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扶持。出台《东莞市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暂行办法》,让评选的优秀技能人才享受一次性政府奖励。三是积极推动人才入户。出台《东莞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实行积分制入户政策,提高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方面分值,让广大人才入户我市,享受户籍公共服务制度和优惠政策。

  (三)突出队伍建设,优化结构。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培养科技创新团队,首批成功引进6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落实培养9个创新科研团队、20名领军人才和46名领军后备人才。同时,借助广州留交会、深圳高交会、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各类人才引进平台,不断为企业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二是打造一流技工队伍。实施政府资助性培训政策,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组织开展新莞人培训46万人次,发放补贴659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选拔、发掘和评价技能人才。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队伍建设。

  (四)突出载体建设,加强培养。强化人才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一是建设高层次人才载体。留创园成功升级为省部共建中国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全省三个国家级留创园之一。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认定7个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二是建设东莞职教城。打造职教龙头,建设包括市技师学院、理工学校和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在内的东莞职教城,将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三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2007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投资20亿元调整新建5所、扩建5所中职学校,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效益。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中职学校改善设施设备的专项经费。四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出台《东莞市鼓励莞籍专业人才学历进修补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对具备相关条件的人才给予补助,已成功资助36名专业人才进修深造。

  (五)突出创新方式,柔性用才。充分借智用脑,创新用才机制。一是实行柔性用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每年策划组织近千家企业到国内高等院所、科研机构集中的城市开展交流合作,以兼职、短期服务、合作研究、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促成外地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二是探索建立海外人才联络站。计划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建立与海外人才沟通联系的纽带,通过视频见面等方式引进海内外人才,特别是发挥猎头公司的作用,帮助企业引进专项和紧缺人才。三是优化引才用才的服务环境。在松山湖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制发“东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IC卡”,为高层次人才在莞享受医疗、社保、税费优惠等方面福利提供便捷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完成一批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初次来莞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

  徐委员,您的提案对我市人才状况剖析深入到位,特别是与广州、深圳相比,指出我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等现状,十分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将认真研究您在提案中的好意见、好建议,深入实施“人才东莞”战略,优化人才资本,造就人才新优势,助推我市高水平崛起驶入快车道。

  (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细化市委、市政府《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柔性引才政策体系。加大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团队引进培养力度,拓宽宣传发动渠道,提高评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领军人才专家评审、对接洽谈、路演评审和综合评价的评选机制,面向海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团队和人才。加大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力度,在创业场地补贴、创业资金扶持、安家补贴、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留学人员更大的支持。启动“人才东莞”战略有关专家咨询和操作性措施研究工作,推进“市长经济顾问”人选的建库和管理工作,建设“东莞智库”。

  (二)立足制造业立市,打造一流技工队伍。深入开展职业能力建设调研,对我市企业、行业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从整体和长远规划我市技能人才发展规模和路径,匹配性地为各类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着眼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积极组织行业企业开发新的培训工种。充分利用职院、技校和各类培训学校资源,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通过举办东莞校企合作洽谈会、组织企业与外省市技校、职校对接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引进和培训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立足于把技师学院、高技能实训中心打造成我市高技能培训、培养、鉴定的公益性龙头基地,组建素质高、专业强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建立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职教体系,以带动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技能素质提升。

  (三)提升人才吸引力,创新引才用才方式。探索灵活引进使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向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借智引脑,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智力为东莞企业服务。特别是引导、鼓励企业以人才技术参股参与利润分成分红等方式,全方位使用人才。通过举办、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论坛、人才交流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组织企业外出招才,逐步打造我市招才引智的著名活动品牌,促进海内外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探索培育发展标准化、高端化的人才中介服务,帮助企业引进专项和紧缺人才。

  (四)提升人才集聚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载体。通过项目引才,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围绕高端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LED、电动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大对人才启动科研项目的资助和扶持力度,特别要支持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申报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重点项目,促进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型、规模型、品牌效益型项目,形成人才发展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平台聚才,加快中国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整体迁入筹建,把创业园建设成为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建设,为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构建高水准的创新平台。探索建立东莞研究生院,依托著名高校资源,面向我市高新企业雇员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加强我市“育才留人”的人才环境建设。

  (五)着力优化人才服务,关心爱护人才发展。坚持服务优先,丰富人才服务的内容,拓展服务领域,致力打造一流人才服务,全方位关心和爱护人才。创造条件让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列席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等制度,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人才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尊严荣誉和政治社会地位。以松山湖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为载体带动,采取“窗口受理、委托授权、专人办理、限时办结”的方式,为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大力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文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举办学术交流、学习论坛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对接,建立完善人才交流沟通渠道,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探索筹建高层次人才俱乐部,通过定期组织沙龙、人才聚会等活动,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提案中提出要加大人才奖励、补贴等制度建立,尤其是对本科和硕士人才给予一定补贴。综合考虑目前市财政的承受能力,我们对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才暂时没有给予安家费补贴,但是符合条件的本科和硕士人才可以积极申报我市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将在研修深造、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人才一定的资金资助。

  人才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我们也建议在政府积极引导的基础上,企业要共同努力,加大力度,对企业急需紧缺的人才给予补贴奖励或者实行其他形式的激励措施,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办理单位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