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124)关于东莞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整合,推动高水平崛起的建议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和城市升级战略以来,东莞围绕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实施“优化、整合、提升”的城市升级方略,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但从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来看,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务和要求来看,我市“组团式”城市品位还不够高,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着整体空间结构过于分散、城镇空间扩张无序、后续空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东莞城市化向高级化转化的质量。因此,要根据珠三角一体化的要求,以“强心、宜居、内畅、外联”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整合区域空间资源,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引导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基础和平台。

  办    法:

  1.以统筹市域规划为统领,整合城乡用地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统筹和引领作用,加强城镇规划管理,以统一的城市规划理念,协调和建设城市,以城乡统筹规划设计为主要手段,大力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发展形态、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对市镇村各级城镇中心、城镇新区、产业园区、生态走廊、交通廊道等具体要素进行空间统筹,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不同的规划政策和建设标准,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加强城市功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制定出台重点功能区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加强部门规划合作协调,通过编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等一体化规划,合理配置稀缺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在积极探索区划调整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和重大项目衔接协调制度,推进区域资源共享、发展共荣。

  2.以优化组团城市结构为导向,整合城镇群空间布局。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建设高品质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通过整合、创新、提升、强化“中心城区—支点城市——外围城镇”的组团式三级中心城市结构体系,推动城镇体系调整,完善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城镇空间资源配置。围绕构建以专业化为主导、专业化和综合化相结合的城镇职能体系,结合区域发展产业空间、生态空间、交通空间、居住空间等整合要求,打破行政区划,合理划分片区,建设重点中心镇辅之以外围组团的片区组团结构。依据这种思路,可考虑重点优化几个大的组团片区(城市带):一是以莞城核心、松山湖为连线的城市带。重点把主城区建设成全市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和商贸商务中心,把松山湖建设成研发及信息服务中心、企业总部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打造优质化、低碳化、智慧化的标志性片区和科技文化新城市走廊。二是以虎门、长安为核心的沿海城市带。应充分利用位于珠三角发展脊梁的区位优势和现代立体交通优势,建设临港产业带和滨海新城市带,突出把虎门港建成珠三角地区工业产品、原材料、石化产品的重要港口、保税物流中心和港口新城。三是以常平为核心、以石龙、樟木头为连线的铁路沿线城市带,充分发挥常平、樟木头等镇与内地和香港联系便捷的良好区位,发挥在承接香港商务和休闲旅游等方面形成的优势,重点建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铁路交通枢纽和铁路物流产业带,突出将常平镇建成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江三角地区以及海外的双向物流集散基地。四是以塘厦镇为核心的绿色生态城市走廊,充分发挥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与深圳、惠州联系便捷的优势,发展山区休闲特色产业,合作开发“坪清新”(深圳坪地、东莞清溪、惠阳新圩)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生态城市带与合作产业带。

  3.以建设轨道交通走廊为主线,整合公共空间资源。要科学组织好城际轨道客运铁路、与城市轨道的分工协作,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公交方式的衔接,并以此引导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同时应配套制定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公共空间专项规划,对跨越不同用地范围通向交通枢纽或重要公共设施节点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和公共竖向交通空间等公共空间,要明确其整体系统结构,对其中的核心区公共空间要开展景观设计,并与城市街景、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相衔接,建立立体化、人性化和多功能化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4.以推进“三旧”改造为抓手,整合存量土地空间资源。要在前几年“三旧”改造取得战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三旧”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把“三旧”改造与存量土地资源整合、城市环境更新、城市功能置换、城市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升级提供较为充足的空间,为东莞打造宜居城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土地承载力支撑。  

提案者 王思煜
部门答复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124号的答复意见

  尊敬的王思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东莞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整合,推动高水平崛起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东莞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的建议切中东莞市城市发展的关键,对我市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正谋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您的建议对全市的总规修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将认真吸收和借鉴。

  一、在规划统筹协调方面,我局内抓规划编制管理,做好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外促规划合作,推进规划一体化工作。

  (一)推进规划编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我局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功能和统筹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完善规划体系,推动城镇空间布局优化。

  为确保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筹安排城乡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的布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各类要素的全统筹、各类规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协调一体化,我市正在大力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我局于2011年4月启动了《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实施评估工作,标志着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启动。同时各镇街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部份镇街已经形成成果上报审批。

  为使总体规划的布置落到实处,我局大力推进控规编制工作,截至2010年6月底,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100%全覆盖。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局主动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东莞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积极推进《东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的编制工作,理顺“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时序。

  (二)严抓规划管理,保障规划落实

  为抓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局紧抓制度建设,促进城乡规划规范化管理;紧抓规划编制管理,逐步落实规划工作精细化管理;紧抓内部规划管理,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我局为加强制度建设,于2010年着手《东莞市城乡规划局管理手册》的制订和修改工作,以法制化、标准化的条文规范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具完备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局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编制了东莞市基本生态控线规划等专项规划,相继出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标准》、《东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暂行管理规定》、《东莞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部)管理程序及要求》和《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等规定,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

  为实现规划管理精细化,我局突出强化用地批准书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工作,通过开展城市设计和地块包装,在用地批准书阶段提出详细的规划设计条件,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予以严格落实。

  我局在规划管理业务链中抓好规划编制和批后管理,并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规划批前公示的现场管理监督制度,加大巡查力度,确保按规划实施同时着力抓好建筑物的跟踪管理,确保在建工程准确地按批建规定和已审图纸进行施工。

  (三)开展规划合作,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省委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工作。根据分工安排,我局具体负责牵头推进东莞市城乡规划一体化工作,并负责协调推进深莞惠规划合作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有效推进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各项工作,我局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机制、责任分工机制与沟通协调机制,并建立了定期信息报送与回顾制度。

  我局根据《推进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的工作安排,推进深莞惠三市协调发展规划的相关工作。深入推进三市在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信息化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发展,实现三市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发展。根据深莞惠三市规划部门首长联席会议所确定的工作内容与进度安排,《深莞惠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深莞惠相邻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深莞惠边界地区规划协调与实施试点研究》和深莞惠城市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四项重点事项工作方案已经启动。

  二、在优化城市组团结构方面,未来我局将继续以“强心、宜居、内畅、外联”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我市城镇空间组织,构建“中心—功能区—廊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围绕“四大专业中心——主城区、松山湖、虎门—长安、常平—樟木头”和“片区性服务中心塘厦”,打造“以大城区为龙头,两轴优化、三带聚集、多支点联动发展”的良好城镇空间格局。

  其中以主城区建设为重心,主要通过南城国际商务区、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的规划建设,打造我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聚集力和辐射力强的城市核心区域。松山湖科技园区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建设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教育培训、企业总部中心。 

  “虎门—长安”用位于珠三角发展“脊梁”的区位优势,以虎门港与长安新区建设为抓手,结合自身产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在商贸、酒店、会展等方面的优势,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区域性专业性会展中心、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区域性商务和休闲旅游中心之一,东莞高端生产服务职能发展的重点地区。 

  “常平—樟木头”利用与香港和内地联系便捷的良好区位,发挥在承接香港商务和休闲旅游方面形成的优势,建设成为珠三角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商务和休闲旅游中心、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

  通过广深铁路、G107国道两条发展轴,发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虎门港、生态园等支点的凝聚带动作用,形成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带、以虎门港为依托的物流经济带、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商贸经济带三大经济带,承担区域服务职能,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引擎。

  三、在依托轨道交通整合公共空间资源方面,为推行基于公共交通的区域城镇体系与城镇空间增长体系,遏制传统的低密度、蔓延式低效发展,构建低碳生态化的发展模式,我局在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工作的同时,抓好广深铁路东莞火车站、市火车东站、广深港客运专线虎门白沙枢纽站、望洪枢纽站四大重要枢纽站的站点地区规划工作和R2线沿线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以轨道交通引导和促进城市发展。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石龙火车站迁建站点地区规划研究暨“一河两岸”城市设计

  为配合石龙火车站迁建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根据区域发展新形势及自身发展条件,结合交通条件的改变科学合理地制定站点地区的城市规划,使之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提升东莞火车站地区在常平乃至整个东莞的地位和形象,我市开展了石龙火车站迁建站点地区规划研究工作,并进一步深化到城市设计层面。

  该项目是指导石龙火车站站场地区下一步规划建设工作的依据,我市已召开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设计前期研究专家咨询会,并正在开展车站站前广场施工图设计等工作,配合石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

  目前《石龙火车站迁建站点地区规划研究暨“一河两岸”城市设计》成果已经顺利完成,并通过规划审批。

  (二)广深港高速铁路东莞段:虎门白沙枢纽站

  白沙枢纽站是集高速铁路、穗莞深城际轨道、市域轨道交通R2线为一体的枢纽站,为使片区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综合功能区,理顺各层面交通流向需求,明确站点地区各等级道路的集散功能和组织方式,促使车站向着“交通整合及无缝接驳模式”发展,站点地区向高效集约精细的土地利用模式转变,我市于2010年11月启动了《虎门白沙枢纽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项目。目前规划研究已经形成初步成果,正在进一步深化研究交通问题。

  (三)东莞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修编

  东莞东站是我市联系内陆腹地的窗口,承担我市与我国东部、南部地区的长途货运功能,随着我市轨道R3线、莞惠城际线的规划建设,各地人流、物流将汇聚于此,东莞东站将成为展现东莞城市新形象的重要窗口。东莞东站规划修编工作自2011年4月底启动以来,经过多次的方案研究以及部门的沟通协调,目前已形成稳定的深化方案。方案成果已基本取得广梅汕公司、珠三角城际轨道公司、常平镇政府以及市轨道公司的认可。

  2011年8月25日,我局召开了《东莞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修编项目》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后,该项目已于9月底形成了正式成果并报送市政府。

  (四)望洪枢纽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

  作为穗莞深、莞惠两条城际铁路的接驳换乘站,望洪枢纽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积极引导站点周边土地实现高品质集约利用,同时确保车站相关配套和轨道站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我局组织开展了望洪枢纽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

  2011年05月17日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确定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规划研究任务。经过现场踏勘、网上调查、专业调研、项目工作框架、整理现状资料,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并组织了六次汇报会。该方案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完善中。

  (五)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沿线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我局会同市轨道办,结合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首建工程,于2011年2月初正式启动了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首期工程沿线站点周边核心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该项目旨在通过对R2线首期11个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研究,指导枢纽周边地区用地开发建设与道路网络构建,引导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集约发展,以区域公交廊道为依托形成多个功能互补、资源集聚、高效率综合开发的城镇发展节点,促进多中心点轴化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车站核心区域城市设计,研究空间结构形态及公共空间,为轨道枢纽的交通接驳设施和道路网络工程建设及临近地区用地开发提供依据。

  经过前期调研、资料整理、方案研究以及与各相关部门、镇街沟通协调,目前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首期工程沿线站点周边核心地区城市设计》成果。

  四、在推进“三旧”改造方面,自东莞市推动“三旧”改造工作以来,我局结合省相关政策并根据东莞实际情况,将“三旧”改造规划管理工作划分 “三旧”改造专项规划阶段与“三旧”改造单元规划两个阶段。按照“规划先行、成片改造、塑造功能、公共优先、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以规划引导为核心,以公众参与为依托,我市“三旧”改造规划进展顺利。

  截至2010年底,我市已全面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东莞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及全市32个镇街的“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并通过省建设厅审批。我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紧密围绕促进镇街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强化城市功能区塑造和成熟社区建设,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编制规划,方案成果规划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规划深度符合省、市有关规范要求。

  目前,我市“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工作正紧密开展中。我局在不断完善和明确“三旧”改造规划的具体程序和审查重点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组织的《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的修订工作,并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及 “每周一访”活动等形式,做好与镇街沟通协调工作,提高“三旧”的审批效率,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城市更新,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办理单位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