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078)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食品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食品安全涉及每个公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政府和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地沟油”、“三鹿问题奶粉”、“蒙牛致癌牛奶”、“瘦肉精瘦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广大老百姓谈“食”色变。据媒体报道,地沟油已经流入到政府饭堂,东莞成为了地沟油的加工窝点……食品质量直接影响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让群众吃的放心,已经迫在眉捷。

  当前,我市在食品安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惩罚力度不够。问题食品制作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对问题食品的罚则较轻,违法成本低,威慑力不足,在巨大利润的诱使下,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屡抓不止、死灰复燃。

  二是监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市各镇(街)都设立了食品安全的相关职责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然而,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领域,监管范围广,监管数量多,如横沥镇涉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2000家,镇“食安办”仅有工作人员7人,满足不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同时,监督方法落后,举报渠道狭窄,没有形成群防群治的监管局面。

  三是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鉴别能力;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为追求利益,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制假、售假,全市食品安全状况存在极大隐患。

  办    法: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任何以谋利为目的,罔顾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等同于慢性谋杀,亦是谋财害命。打击问题食品行为,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其惩罚力度,增加违法犯罪成本。只有将违法成本远超不法厂商的预期收益,才能使不法厂商事前不敢为,事后不能为,有效遏制问题食品的产生。

  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的源头管理。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建立企业诚信考评机制,对食品生产进行评估,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特别是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督;建立可追溯制度,使监督管理渗入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彻查问题源头,从源头上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三是提高执法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配合、有效衔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加强对违法食品生产单位和黑作坊的查处力度,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窝)点严查根源,彻查不法流通渠道,让不法分子无处可藏。

  四是完善监管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举报奖励机制,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举报网站等信息举报平台,方便和帮助消费者投诉维权,充分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打击违法活动,搭建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监管网络。

  五是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能力,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及时曝光问题食品、生产单位,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及有正规标志的商品。  

提案者 横沥镇政协小组
部门答复

  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078号的答复

  横沥镇政协小组:

  贵小组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078号)收悉。提案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我市食品安全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建设性的建议,对于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以建设幸福东莞为目标,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一)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虚假宣传,掺杂使假,使用违禁物质饲养种植甚至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地沟油”、“瘦肉精”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我市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协作,加大发现线索、查处案件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使犯罪嫌疑人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严惩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在我市塘厦镇两个无证照窝点加工“地沟油”事件的处置过程中,我市公安部门提前介入,立案侦查,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并进行突击审讯,先后将有关涉案人员传唤到公安机关询问核实有关情况,为快速查清两窝点“地沟油”的数量、去向和用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我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市质监局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查处工作,全力追查问题产品去向,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查清案情后,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2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依法追究违法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食品安全类案件11宗,已破案、结案9宗,有力震慑了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

  (二)加强食品生产的源头管理。

  一是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食品安全法》施行后,食品行业准入审批事项中,取消了原由卫生部门统一核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变更为由质监、工商和食药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监管环节分别核发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我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及时完善了相应的许可证核发程序、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推动我市食品各环节的受理发证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把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的准入关。二是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是2011年我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市财政已经安排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补助资金618万元,补助建设一批示范单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大力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提高。三是完善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我市通过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夯实食品安全社会道德基础。

  (三)提高执法力度。

  我市充分发挥食安办综合协调职能,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健全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办、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部门联动,形成综合监管合力。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市以城乡结合部、城市近郊区和农村为重点区域,将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经营小商铺、小餐饮店和集体食堂等为重点对象,狠抓集中整顿,加大了监管力度。2011年,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乳及乳制品、米面制品、“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塑化剂、火锅底料、食品批发市场、酒类、瘦肉精、肉制品等13个专项整治行动和元旦、春节、“五一”、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综合治理,通过拉网式清查和联合执法行动,切实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了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合法权益。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5.7万人次,监督检查单位14.8万户次,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企业859家,吊销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9家,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3240宗,涉案货值金额541.2万元,罚没款450.7万元。全市受理群众投诉举报1309起,依据举报立案178起。

  (四)完善监管网络。

  我市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着力提高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科学监管。大力推广应用“信誉通”食品安全备案信息系统、“市场通”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动物卫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餐饮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以高科技手段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已有10723户食品经营户成为“信誉通”系统备案单位,222个市场安装了“市场通”系统,首批18家餐饮单位于2011年7月15日成为餐饮“信誉通”用户。13个镇街开展了动物卫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其中凤岗、大岭山等8个镇街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屠宰环节检测检疫工作的动态监控。我市健全信息公示制,加大了新闻发布力度,及时公布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监督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信息,曝光典型案件,揭露不法分子危害群众健康的恶劣行径,树立了政府管治威信。市食安办认真组织编印《东莞市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及时通报各镇街、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介绍经验做法,实现信息共享。2011年以来,市食安办共编印《东莞市食品安全工作信息》33期近7300份。

  (五)做好宣传引导。

  我市流动人口较多,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我们不断拓宽食品安全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依法监督水平,提高从业人员守法经营和规范操作水平,提高广大群众维权意识和防范能力。例如我市每年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在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一是由经信、工商、质监、食药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在活动期间召集被监管对象开展专题培训讲座,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和业务知识,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责任意识;二是市食安办印制了“食品安全知识系列宣传小折页”12万份,食用油宣传海报1.6万张,并制作了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在东莞电视台滚动播报,深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促进公众树立健康饮食理念;三是各镇街组织各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四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科普常识、法律法规,介绍各部门监管职能和相关工作,解答消费者疑问,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等。

  (六)强化社会监督。

  一是健全食品安全信访和处理流程,并对外公布了投诉电话,确保食品安全信访个案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市质监局出台了《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报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奖励办法》,麻涌、黄江等镇也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三是加大了新闻发布力度,及时公布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监督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信息,曝光典型案件,揭露不法分子危害群众健康的恶劣行径,树立了政府管治威信。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我们将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参考提案中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加大食品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查食品制作和加工的源头,严把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道关口,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严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将责令立即纠正,必要时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影响恶劣或者跨地区的重大案件,将实行挂牌督办或组织力量直接查办。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一是监督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定责任和义务,督促和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各项制度,深入排查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进行整改,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二是监督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分类监管等措施,进一步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行业规范,引导和约束企业加强自律,诚信经营,规范发展。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行政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将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监察部门将严肃查处监管部门中的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

  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我们将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保持高压态势不松劲,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努力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抓反复、反复抓”,消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我市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四)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机制,构建权威、统一、及时的食品安全管理与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新闻媒体、12315投诉举报网络、信息自动化网络等途径,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通报食品质量信息和经营者的不法行为,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相关食品信息。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信息系统、“信誉通”食品备案信息系统、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等信息化监管手段,整合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机制,构建权威、统一、及时的食品安全管理与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投诉、案件移送机制和检验检测、信息共享、风险评价体系,整合资源,构建部门间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不断拓宽食品安全宣传渠道,通过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等各类活动的开展,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投诉举报,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积极构建起政府部门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广大群众社会监督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督新格局。  


办理单位 东莞市卫生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