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402)关于加强东莞市新能源产业人才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建议

根据中共二十大报告,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底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提出四大领域及五大重点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目前东莞在建的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超过40个,总投资达578.9亿元。从《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可知,东莞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指数名列全国前五,东莞新能源产业呈现以头部企业为首,中小企业集聚的整体产业链分布。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有自主技术研发创新的新能源企业不足,主要原因为科研技术型人才偏少,较少企业具备良好科研环境。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战略布局,要加强人才协同发展,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外来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建设是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之一。

  2022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2.9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20.5万人,但在新能源产业高速建设时期,对于与新能源产业匹配人才数量缺口较大,目前东莞人才结构仍未摆脱初级人才、大龄化的情况,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新型技能、复合型技能人才释放大量需求。

   法:

  1、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基于“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结合产业发展目标及当下的重点科研项目,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创建特定的的专项人才引进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合理性。如上海、武汉、南京等,持续改进人才引进标准,以高、精、尖为目标逐渐靠拢;武汉结合2018年出现的“人才争夺”问题,吹响“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号角。我市应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专项人才引进培养措施,从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培养、技能人才评价,设立专门链路,聚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创建新能源产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企业输出人才地图

  ①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集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数据输出,做到企业资源、人才资源、课程资源、行业发展及市场信息的信息共享;

  ② 政府通过专项调研,摸排全国及东莞市人才情况,输出人才地图;

  ③ 政府牵头,联动多方建设人才方向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政府为政策制定方,宏观指导和调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企业为用人方,为人才培养调整提供信息和意见。高职院校为人才输出方,根据政府政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输出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政府透过企业人才需求反馈,评估并制定新系列人才政策,验证迭代人才引进扶持政策,确保人才专业匹配,及时掌控,形成平台信息共享共建循环通道,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有效对接,人才方向动态调整长效机制。

  3、借力其他城市人才对接

  根据新能源产业链研发生产需要,制订城市人才对接计划,注重政府之间推力与拉力的双重作用,强化周边城市如深圳、广州、惠州之间的人才流动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各城市与人才共享、共赢、共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城市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制定科学适宜的管理服务措施,一线城市应持续研发人才引进机制,二线城市应不断调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人才的关怀力度,以此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经济稳步发展。

提案者 刘昊
部门答复

市委组织部: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推动人才、城市与产业同步升级,为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为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东莞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增智赋能。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报送如下。

  一、坚持高位谋划,以政策精准促服务精准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人才工作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3+1”传统优势产业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注重顶层制度设计,坚持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逐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我局先后推动出台《关于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资助的工作指引(试行)》《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骨干人才资助实施细则》《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骨干人才子女入学资助实施细则》以及《东莞市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评选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培养支持本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针对我市急需紧缺的新毕业或有3-5年工作经验的腰部工业软件人才编制支持政策,与深圳、广州形成差异化竞争,抢抓数字化转型人才建设工作推进重要窗口期。目前已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及《东莞市加快工业数字化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暂定名)初稿。同时,开展第一批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库专家遴选工作,共46名专家入选。同时,在国家人才项目中,我们将人才申报政策与与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级产业基础再造专项项目、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省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和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等五项政策衔接,对支持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

  二、分类实施遴选评定,以待遇落地促人才落地

  (一)开展“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遴选工作。面向在莞工作、创业满三年的人才,遴选出20名扎根东莞的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给予按4:3:3比例分三年拨付30万资金支持和人才入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台账并进行为期3年的管理期考核,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开展特色人才认定评定工作。根据《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精神,全年接收特色人才认定、评定申请,2016年以来,共接收28名经营企业管理人才的申请,22人获得推荐。

  (三)实施骨干人才资金资助。实施“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骨干人才资助,撬动镇街配套资助。按其上一年度实际缴纳的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80%标准奖励至个人,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市级试点企业骨干人才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住房补贴。截至目前,793家倍增企业3598名骨干人才完成资助,共拨付12365.034万元,其中市财政拨付金额12139.407万元,镇财政拨付金额225.627万元。

  (四)实施骨干人才子女学费补助。对倍增企业、协同倍增企业骨干人才子女入读民办学校的,由政府通过购买一定数量优质民办学校学位的方式给予支持。2018—2020年,共资助242家倍增企业831人名骨干人才共571.76万元。

  (五)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资助。实施“倍增计划”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资助,采用定制课程、资助奖励等方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资助工作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了莞商学院定制课程,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资助、企业骨干人才素质提升资助,近两年合计资助企业274家企业512.44万元。

  三、多措并举引才育才,以人才发展促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以赛引才,培养创新人才。每年举办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吸引国内外企业和工业设计师参赛,连续举办“创客广东”东莞区域赛,以赛事调动企业、劳动者职业培训积极性,强化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常态化培训,打造莞商精神。强化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111工程”,提升企业家创新创业意识;发挥协会作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举办符合我市产业经济政策导向的各类培训,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素质提升等各类服务支持。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日


刘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东莞市新能源产业人才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建议》(第20230402号)提案收悉,经综合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根据《东莞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精神,参考借鉴深圳、杭州、惠州等地方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从2022年起实施新一轮百名博士专业人才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引进至少300名博士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及重点民营企业,为东莞在“双万”新赛道上构筑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印发实施《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新型储能企业重点关注的用地、研发、设备、应用、金融、用人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支持政策。在支持储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提出了两条措施:一是支持引进专业人才。支持引进储能领域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可享受科研、创业、居留和出入境、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扶持。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可享受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二是支持储能人才培养。支持相关院校增设储能相关专业,支持新型储能企业与市内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和技术工人。支持鼓励新型储能产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经核准,单个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85万元补贴。

  二、创建新能源产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企业输出人才地图

  由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牵头,构建‘人才地图’平台系统”,动态了解人才分布情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集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平台,开展人才政策雷达项目,集“政策、服务、管理、宣传”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站通查、一键匹配、一键直达,通过“数字化”赋能人才服务。系统通过激活东莞市库内人才,提升人才服务便捷化、人才管理智能化、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东莞市人才库内的20多万高层次人才,及时获取人才申报政策信息,与东莞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高职院校建立数据互通关系,实时追踪和了解新能源产业人才的情况。优化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新能源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在莞高校和东莞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关键领域人才培养,通过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开设新能源相关课程模块、辅修学位等措施,培养汽车电子、储能技术、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等专业人才。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职业院校间展开多种合作交流,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技术人员、专项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检测等实用型人才。鼓励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推行订单培养、“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促进企业、机构开展本地产业人才技能培训,提升技能人才素质。2022以来,通过“项目制”技能培训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48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聚焦现代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师和高级技师,探索高技能人才评价东莞路径。制定并印发了《东莞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指引》等三个指引,政策实施以来,电池制造工、电容器制造工等涉新能源产业的职业(工种)共有5812人次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三、借力其他城市人才对接

  根据新能源产业链研发生产需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先后在长沙、北京、广州举办城市人才品牌推介会,在双方政府之间推力与拉力的双重作用,截止2023年5月,共组织多家新能源企业到三地推介东莞城市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人才政策,举办双选会,三轮引才活动吸引近37万人参与,超过8万份简历投递到东莞,浏览量超过600万人次。围绕全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支柱产业遴选了多家家国企事业单位、全球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现场参会,覆盖高新技术、电子设备制造、新能源等东莞市重点产业以“是人才 进莞来”为传播主题,用强大的阵容实现“家门口引才”。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招生就业处签订了重点高校引才工作站的合作协议,架起城市、企业与人才输送的桥梁。

  2022年印发实施《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建设,重点提出实施“产业人才引育”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聚焦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加大国内外高水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创新型团队引进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培育、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给予企业科研经费支出后补贴。按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规定给予创业、住房、生活医疗、社保、子女入学、出入境、居留等方面优惠政策。下一步将人才的关怀力度,以此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经济稳步发展。一是优化提升优才卡各项服务品质,提升“优才卡”服务品质。二是做优做细人才服务。全面推进市镇两级优才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优才服务区(窗)全覆盖。有序铺开“人才志愿服务人才”新模式,以优才卡持卡人为主要成员,壮大东莞市优才志愿服务队,以“人才服务人才”的模式开展各类人才服务。三是着力营造尊才爱才的氛围。持续打响“是人才 进莞来”城市人才品牌,将人才元素融入全市各项活动。

  接下来将深入落实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加快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措施,加强与用人单位、高校协同配合,灵活调整人才政策使之更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政策实施效能,增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交流,努力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委组织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

  2023年6月30日


市委组织部:

  政协提案《关于加强东莞市新能源产业人才建设 推动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建议》(第20230402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2022年12月7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局印发实施《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建设,重点提出实施“产业人才引育”工程: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聚焦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加大国内外高水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创新型团队引进力度,按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规定给予创业、住房、生活医疗、社保、子女入学、出入境、居留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培育、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给予企业科研经费支出后补贴。二是优化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新能源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在莞高校和东莞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关键领域人才培养,通过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开设新能源相关课程模块、辅修学位等措施,培养汽车电子、储能技术、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等专业人才。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职业院校间展开多种合作交流,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技术人员、专项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检测等实用型人才。鼓励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推行订单培养、“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2023年5月12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局印发实施《东莞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新型储能企业重点关注的用地、研发、设备、应用、金融、用人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支持政策。在支持储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提出了两条措施:一是支持引进专业人才。支持引进储能领域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可享受科研、创业、居留和出入境、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扶持。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可享受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二是支持储能人才培养。支持相关院校增设储能相关专业,支持新型储能企业与市内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和技术工人。支持鼓励新型储能产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经核准,单个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85万元补贴。

  特此函达


市委组织部: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402号提案《关于加强东莞市新能源产业人才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我局针对建议中的“1、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方面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适用于新能源产业的系列引进培养人才政策,助推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

  一、实施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我市于2013年出台实施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对重点发展的行业、产业、领域紧缺急需或做出相应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创新创业、住房、经济贡献奖励、医疗、社保、落户、出入境等方面扶持。一是住房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特色人才优先提供租住人才公寓优惠,或给予最长三年每月最高2000-6000元租房补贴,或给予最高100-1000万元购房补贴。二是生活保障。给予在莞连续工作满12个月的特色人才5年逐年递增的合计15-35万元的生活补助。三是子女入学保障。特色人才子女可安排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就读,享受义免费义务教育待遇,初中毕业生可按本市户籍学生待遇报考高中阶段学校。四是其他综合服务。特色人才可直接获得东莞市优才卡,根据有关规定,享受政务、商事、交通、就业、配偶安置、体育、旅游、学习培训等优惠待遇或服务。

  二、实施研发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我市于2022年11月最新修订出台《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东府办〔2022〕63号),面向年度研发投入额达1200万元的、或研发投入不少于500万元且同比增速达不低于20%的企业,获得200万元以上国家、省项目资金、技术合同交易额200万元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牵头单位实施四个奖补项目。一是研发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最高奖励标准每人每年不超过100万元;二是研发人才能力提升培养资助,对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学历、高级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分别给予4-10万元能力提升扶持;三是用人单位引才补贴,根据用人单位上年度新引进研发人才情况给予最高每年累计100万元引才补贴;四是用人单位柔性引才补贴,每家单位每年最多三人申请,累计不超过60万元。

  三、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奖。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我市于2018年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东府〔2018〕75号)政策,并在2022年11月对其进行修订,印发《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东府办〔2022〕63号),面向在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经济贡献突出的单位,高等院校和重点鼓励发展单位中,担任以下职务之一的人才:一是市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二是企业高管;三是独资或合伙制机构主要负责人或合伙人;四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级学科带头人或市级以上重大纵向课题负责人。按照人才个人上年度在我市的贡献度,给予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励。

  四、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本科生引进培养政策。2022年4月,我市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8号)和《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人社发〔2022〕17号),对我市用人单位新引进的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等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综合补贴,对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能力提升培养资助,对来莞见习、实习或实训的本科、硕士、博士生给予每月1000元至3000元见习补贴(补贴期不超过3个月),并对我市成功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的单位给予50万元一次性建站资助。

  五、东莞市“项目制”技能培训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促进企业、机构开展本地产业人才技能培训,提升技能人才素质。2022以来,通过“项目制”技能培训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48人次。

  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聚焦现代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师和高级技师,探索高技能人才评价东莞路径。制定并印发了《东莞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指引》等三个指引,政策实施以来,电池制造工、电容器制造工等涉新能源产业的职业(工种)共有5812人次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下来,我们将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加快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措施,提升政策实施效能,努力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你们)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5月16日


办理单位 市委组织部,发展和改革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