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400)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

2022年5月10日,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具体而言,就是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社区的智慧化、绿色化、人文化为导向,融合社区场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多种要素,围绕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促进社区居民交往互助,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多样资源,提供面向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等多种主体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应用,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一种社区治理创新形态。

  一、目前东莞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治理的数字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不足。从我市社区信息化工作来看,由于缺乏对基层实际需求的收集和分析,普遍存在人、物、地等基础数据获取时效滞后、数据信息不全、分析效率不足等问题。首先,由于与业务场景联动的数据积累不够,社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不得不需要将大把精力用来填报静态统计数据;其次,尽管基层数据采集上报较多,但由于纵向部门数据上行后存在行政权限制约,上一级处理加工后的综合数据分析不能及时下沉社区,导致基层治理严重缺乏下沉数据支撑,数据治理存在“上下错位”“供求失衡”问题。

  2.社区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多数社区智能化场景应用有限,尚未形成良好数字生态,仅仅依靠“智网工程”社区网格服务和部分社工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有限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需求。特别从过去的疫情防控经验来看,各社区基层工作者难以完全有效掌握社区居民(特别是封控区域)的具体服务需要,导致短时间内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特定情况下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社区服务数字化提升可谓迫在眉睫。

   法:

  二、加快推进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及路线图

  建议民政部门牵头,召集政数、政法、住建、网信、司法等部门协商会商,及时制定出台《东莞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围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三位一体”建设内容,在市级层面成立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部门联合会商协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权责边界,制定部门责任清单和工作时间表、路线图。

  2.建设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一是建议依托现有市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数据平台和指挥体系,整合现有“i莞家”“企莞家”“民生大莞家”“粤省事”等专版服务品牌以及社区承接的省市信息平台(目前社区统计有13个平台),建设涵盖“四务”服务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

  二是进一步整合居住小区“一户一表”基础数据、街道条线部门业务数据、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居民办事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资源。深入准确挖掘数据价值,推动线上服务与线下社区空间有机结合,对社区进行预判性、前瞻性、精准性治理。

  3.推进智慧社区智能化升级,提高多维服务水平

  一是建议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5G、物联传感终端、人脸识别等社区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有效支撑社区精准感知、个性服务等能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在社区层面大力推进“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实现社区人、物、地、事等信息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网格的政务服务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社区“二标四实”数据体系,动态监测、实时更新辖区范围内商家、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实有地址、产品服务、活动优惠等市场活动信息,为居民提供优质商务服务。

提案者 葛大勇
部门答复

尊敬的葛大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第2023040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政法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政务服务信息化、便民服务信息化、民生诉求服务信息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从而进一步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一、主要的工作进展情况

(一)着力打造 10 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一是大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市597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共设窗口2784个、自助终端603台,配备工作人员3543名,平均每个村(社区)可办事项94项,涵盖人社、民政、公安、残联、卫健等领域。二是建成“线上线下、市镇村一体”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抓手,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平台、多终端”,为市、镇、村三级实体大厅提供统一的办事平台。并按照“窗口前移”模式,加强市镇村协同联动,实现235项事项“全市通办”。三是完善政务数据大脑,强化数据资源统筹,推进全市71个部门共344个信息系统对接共享,汇聚数据超266亿条,减少二次录入。并着力打造“莞家”系列项目,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推出“i莞家”“企莞家”“数莞家”和“东莞市民卡”,实现“一平台响应、多渠道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二)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推动便民服务信息化。在市级层面,建成“东莞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人口信息采集、服务信息管理和政务事项办理三大功能“网上办”,社区各类服务机构可通过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居民群众可通过平台网站即时查询身边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信息,也可通过社区服务地图,了解并报名参与到身边社区服务机构开展的各类活动,初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在镇级层面,鼓励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政务服务和基层治理模式,如石龙镇中山西社区打造“微友邻”智慧平台,建立以居民小组+街道+楼栋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的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民主协商;常平镇塘角村利用智慧管理平台,将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多维度改造升级;东城街道东泰社区通过“数字东泰”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社区开展全时空、全要素监测,从而更快地识别、预防风险;沙田镇滨港社区建成智慧便民平台项目,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家完成办理入户登记、社保办理等业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三)创新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推动民生诉求服务信息化。2020年4月,我市创新性地推出“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处理、反馈民生诉求,形成了更广泛、更深层、更有效的民生兜底保障网。一方面,全面整合各类民生诉求反馈渠道,实现民生诉求“指尖办”。“民生大莞家”将各部门现有的民生服务机制相对接并加以连通,建成全市统一、多方联动的民生诉求收集办理机制。目前,项目已整合了10多个原本分散独立的民生诉求收集渠道,群众可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专属ivr语音键(6号键)、专属二维码及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提出诉求,实现了民生诉求的“一键通”呼应、“一口办”接收、“一网通”跟进。另一方面,创新工作跟踪问效机制,提升民生诉求办理反馈效率。我市同步建设了具备信息流转、自动反馈、超时提醒、信息发布、数据统计、档案留存、需求分析等功能的“民生大莞家”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宗民生诉求实行全流程线上跟踪督办和信息公开,极大提高了“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的办理时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收集办理“民生微实事”2700余件,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微心愿”10.8万多宗,并吸引了近1900个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热心市民加入“民生大莞家”爱心资源库,探索出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东莞路径”。

二、下步计划

智慧社区作为一种社区治理的新形态,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服务效能,让社区更加和谐有序、服务更有温度。下来,我们也将按照国家、省对智慧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东莞市情,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路径,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推进智慧社区智能化升级。继续改造完善村(社区)政务数据系统,融合“智网工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织密网格并提升管理效能。在社区层面大力推进“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实现社区人、物、地、事等信息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网格的政务服务能力。

(二)升级改造“东莞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一是新增村(社区)信息管理模块。预留接收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接口,实现对全国政权系统中我市村(社区)机构、人员、活动等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利用。二是进一步优化各类户籍人口信息,简化人口信息录入项,改变过往繁琐重复的人口信息录入、户籍迁移流程,提高社区人口信息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三是结合当前群众使用习惯,开发建设“莞邑社区”微信公众号,推送社区服务信息,宣传东莞社区治理亮点,进一步提升群众知晓度和认可度。

(三)进一步提升“民生大莞家”信息化建设水平。充分利用政务数据大脑建设成果和“智慧民政”建设契机,全面整合就业、健康、卫生、医疗、救助、养老、助残、托育、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保障数据,并积极链接各部门的重点人员排查、社区防控、街面监管、“就莞用”“知音莞家”等系统,摸排重点人群困难诉求,提前研判并介入处置,最大限度避免了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7日


 市民政局:

针对由贵局主办,我委会办的第20230400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现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2016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决策部署,我委牵头多部门以“信息化+网格化”开展智慧网格管理工作,通过网格管理员排查上报和部门精准执法,深入排查问题隐患,从源头上压减基层社会治理风险,有效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一、有效夯实社区治理基层基础。根据省综合网格工作部署,出台《东莞市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各镇街实际逐步推动“多网合一”、“多员合一”。全市共划分2934个综合网格,组建10374人的网格管理员队伍,筛选公安、消防、城管、市场监管等19个部门、共计392个事项入格作业。制定印发《智网工作流程暂行办法》等30多份政策文件,以“五步闭环”、“采办分离”工作机制为核心,保障业务工作有效开展;印发出租屋“三必核、七必问、十必查”工作指引,推进网格作业标准化,确保网格员时刻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巡查,有效解决“弱微信号”等难以发现的问题隐患。

二、有效强化社区治理科技支撑。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开发上线新一代“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对全市1300多万实有人口、1200多万个标准地址、170万栋建筑物、150万个实有设施、120万家市场主体进行全面数字化列管,其中,网格员重点巡查38.4万栋套自建房出租屋、60.2万间“三小”场所及其相关的约700万实有人口,并要求网格员平均每月要核查出租屋流动人口信息50条,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数据活”。综合出租屋管理难度、问题隐患发现及处置历史情况等,将全市38.4万栋套自建房出租屋划分为“宽管型”、“警示型”、“严管型”和“禁租型”四个管理等级,以每月1次到4次不等开展动态巡查。2023年以来,网格管理员累计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113.4万宗,推动有效处置 109.1万宗,处置率为96.3%,排查发现了一大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隐患;核查更新了383.6万条人口数据,推动建立全市标准统一、动态更新的实有人口信息库。

三、有效推动社区治理多元参与。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熟悉民情作用,组建4783个出租屋房东微信群、3.1万个出租屋楼栋微信群,吸纳网格内的党员、企业管理人员、出租屋房东等管理群体以及“三小”场所经营者、租客等热心市民入群,发挥政策政策宣传、工作信息传递、民情民意收集等作用。上线“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全体市民积极报送身边安全隐患,2023年以来,累计接收市民报料13.9万条,派发奖励红包21万元。全面铺开“莞邑网事”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398场次,促使“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平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开展为期三年的“平安出租屋”创建活动,预计将于2024年底前创建全市10万栋基础设施配齐、安全管理到位、环境卫生整洁、文明共建齐力的平安出租屋。


市民政局:

《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20230400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局对有关提案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是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制度。2023年1月,正式印发《东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我市各单位、各镇街在行业和辖区对公共数据管理的职责,规范我市公共数据的采集、使用与管理,保障公共数据安全。推出了市直部门和镇街的首席数据官制度,由首席数据官高位统筹部门和镇街之间的数据共享应用。二是推广使用“一网共享”平台。完成东莞市“一网共享”平台的部署建设,至2023年5月31日,有41个市级部门、31个镇街(园区)完成6305个数据资源目录的编目挂接,共提供数据服务2949个次,满足80个部门118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需求。目前,市政数局已对部门、镇街(园区)开展累计89场培训和推广活动,明确“一网共享”平台作为今后我市唯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支持各部门在“一网共享”平台上挂接、订阅数据资源目录,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对接。三是推进数据融入信息化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通过建设跨部门行业应用专题,让数据应用起来,在基层中发挥作用。比如建设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该平台首先在厚街镇进行试点,接入了厚街镇全镇网格员的移动终端,实现了治理数据一网汇聚、风险态势一图呈现、指挥调度一体响应。目前,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已经打通了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为基层的治理提供数据的支撑。

接下来,我市将有序推进数据共享,持续开展全市数据资源的创新应用,让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3年6月19日


办理单位 市委政法委,民政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