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381)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东莞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新支点。当前,我市制造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市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产业新支柱,逐渐实现规上全覆盖并向中小企业深入。截至目前,我市数字经济总产值近7000亿元,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但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数字化观望情绪严重。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低,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相关技术利用程度较低,多停留在“资料上云”“机器换人”阶段;尽管愿望强烈,但受限于人力资金约束,面临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被进一步削弱。

  二是本地数字化服务商供给不足。我市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均选用国外系统或国内知名品牌;经营管理类和生产制造类系统供应商罕有在我市落地子公司;本地工业软件研发和销售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且市场占有率低;我市尚无研发设计类软件企业;暂未孵化本地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尚未出现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贸易服务商。

  三是资本的放大和支持作用不明显。我市战新产业引导基金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力度不足。其下设的5支子基金中,部分子基金投资项目为外地落地项目,本地落地项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已投项目更多侧重于服务项目招引,尚未形成标杆效应,暂未能撬动社会资金支持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围绕数字经济强链补链拓链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四是数“智”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一方面5G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重点数“智”领域人才较多流向BTA等互联网类公司;另一方面我市数字创新和技术交流氛围较弱,且政府政策层面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不足,叠加广州深圳对人才的虹吸现象,难以培养和留住人才。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直接体现。

   法:

  为此,建议:

  一是提升企业信心。1、从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等维度加快推动我市产业数字化。2、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降低数字化的难度,加大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上云上平台、数字化技术改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成本。3、针对企业负责人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提供政府层面的共享平台,实现传统制造业与各类平台有效对接,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工厂园区。4、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深入推进国家、省、市各级数字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工作,继续实施营收奖励、增量奖励和入园补贴扶持本地软件企业发展。

  二是夯实转型基础。1、加大力度培育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让更多本地服务商参与到东莞数字化改造进程中。2、围绕我市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家装等支柱产业,集中力量扶持龙头企业组建行业赋能平台,助推企业转型的良好生态。

  三是用好金融手段。1、用好战新基金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质项目落地,深入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2、成建制吸引科研机构,严格围绕市镇两级产业规划,结合产业部门的政策意图出资,发挥我市战新引导基金作用,助力东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的优势资源,打造若干个“四链”融合(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工程,通过举办创新大赛、组织实训、职业教育等方式,构建新型数字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数字人才的引进政策,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更多数字人才在东莞长期发展。

提案者 魏亚东
部门答复

政协提案《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东莞跨越式发展的建议》(第20230381号)收悉。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强化战略基金赋能集成电路发展

  发挥战略基金的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实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动能增量提升。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与华勤技术共同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勤合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融合及规模增长,截止4月已投资项目17个;联合知名投资机构开展基金合作,出资参投深圳资本参与设立的远致星火基金,助力推进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截止4月已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领域涉及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新材料等;通过自主股权投资完善产业链布局,投资的海外桥接芯片设计龙头企业FTDI公司于2022年在松山湖园区启动运作。

  二、围绕数字经济“强链补链”加强系统谋划

  鼓励战略基金加大数字经济领域投资,重点投向“创客广东”和“创客中国”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优质项目、专精特新和“小巨人”项目、促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产业链招商重点项目、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六大市级连片开发单元中的优质数字经济项目、本地企业的数字经济增资扩产项目、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类项目等项目。持续对接数字经济领域知名投资机构,储备具备落地前景的子基金,力争撬动数字经济领域更多的市场化资金、机构与优秀人才。

  特此函达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魏亚东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产业化数字化转型,支撑东莞跨越式发展的建议》(第20230381号提案)。现根据我局职能,就有关建议回复如下:

  一、抓好数字人才政策落实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我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和省级以上人才配套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参与特色人才认定评定、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资格确认。特色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创新创业、住房、医疗、通关、子女入学等方面扶持,其中包括最高2000万元创业类贷款、租住人才公寓优惠、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最高35万元的生活补助等。同时,省级以上人才可参照特色人才细则规定申请补贴,并给予项目配套资金资助。

  二是强化人才创新驱动激励。2022年11月,我市修订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经济贡献突出的高等院校和重点鼓励发展单位中担任相应职务的人才,给予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励。修订出台《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对研发投入额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按其新引进人才情况给予最高100万元/年引才补贴;按其柔性引进人才实际支出的劳务报酬给予最高60万元/年的柔性引才补贴;对其符合条件的研发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年的研发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和最高10万元/人的研发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培养补助。上述两项政策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符合条件的高管和研发人才可以申报政策的奖补项目,加大力度为我市留住数字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三是扩大数字人才普惠面。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本科生引进培养政策,覆盖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支持企业引进本科等基础型数字人才,新引进的本科、初级职称或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1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硕士、中级职称或高级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6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最高20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30万元综合补贴。以上人才在莞工作期间提升成长,还可以获得最高5万元的能力提升资助。

  四是实施东莞优才卡制度。我市于2020年12月起实施《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可申领我市优才卡,持卡人在我市可享受相对应的子女教育、人才入户、住房安居、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24项配套公共服务。

  二、开展数字人才招才引智活动

  随着“数字人才”需求增加,我局更加注重“数字人才”招引工作,如2022年组织我市多家企业赴武汉举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以招引数字人才为重点,在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举行专场招聘活动,提供2883个人才岗位需求,收取人才简历3672份,现场面试2486人次,意向录用近800人次;举办2022东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云聘会(数字产业、重点产业专场),共278家东莞名优企事业单位发布超过9000个人才需求,吸引超过29000人才求职,线上浏览量超过14.7万人次。

  三、创新数字人才技能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聚焦我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以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实施“项目制”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由各镇街自行制定。“项目制”培训项目(工种)涵盖数字技能相关培训,各企业可根据需求开展相关培训并申请补贴。2023年以来共开展数字技能相关培训295人次,包括电子商务师、新媒体运营等项目。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技能人才评价,加快我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局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率先在全省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定级+晋级”评价机制,制定并印发了《东莞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指引》等三个指引,实现“谁用人、谁评价”,为全省提供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东莞方案”。聚焦现代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技师和高级技师,探索高技能人才评价东莞路径。政策实施以来,全市新增16.6万人次产业工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其中数字经济领域技能人才5.5万人次,占33.3%,涵盖供应链管理师、数控铣工、互联网营销等60余个职业(工种),为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

  三是充分发挥技工院校龙头培养作用。依托我市8所技工院校大力培训数字经济相关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共开设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3D打印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等专业,目前在校生6786人。

  下一阶段,我局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最新的决策部署,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口号,响应市委市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继续加大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为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专此答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29日


关于对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81号提案答复的函尊敬的魏亚东委员:您提出《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东莞跨越式发展的建议》(第20230381号)提案收悉(下文简称《提案》)。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该《提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集相关同志作专题研究和落实。作为主办单位,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市人社局对提案进行办理,现答复如下:一、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针对《提案》提出“降低成本等维度加快推动我市产业数字化”的建议。今年3月,市工信局制定《东莞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10项具体措施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比如,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车间),对智能工厂支持提升至1000万元,对经认定的智能车间,最高资助500万元。5 月,出台两化融合贯标奖励政策,对企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的,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同时,通过“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方式,支持华为、思爱普(SAP)两个赋能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易部署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二、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针对《提案》提出“加大力度培育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建议。为构建多层次赋能体系,市工信局遴选认定4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58 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构建完善数字化赋能体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另一方面,引导更多本地生态参与赋能中心体系建设,通过“内孵外引”的方式,引导两个市级赋能中心与更多的优秀服务商合作,探索“华为+盘古”、“数字集团+腾讯”等商业闭环,通过政策牵引更多的数字化转型资源向东莞集聚,打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本地生态。针对《提案》提出“集中力量扶持龙头企业组建行业赋能平台”的建议。市工信局出台赋能中心政策,促进本地国有企业东莞市数据互联有限公司与华为、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与思爱普(SAP)深度合作,认定华为、思爱普(SAP)两个市级赋能中心。同时,分行业扶持龙头企业建设赋能平台,引导中泰成功搭建了模具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成立了启泰智能负责研发运营,独立开发了一系列工业应用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为全国25家行业代表性标杆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推荐东莞模德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全省唯一的模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组织生益、慕思、维沃、雀巢等行业龙头企业启动“灯塔工厂”建设工程。三、强化金融支持手段针对《提案》提出“用好战新基金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质项目落地”的建议。市发展改革局发挥战略基金的市-2-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实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动能增量提升。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与华勤技术共同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勤合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融合及规模增长,截止今年4月已投资项目17个;联合知名投资机构开展基金合作,出资参投深圳资本参与设立的远致星火基金,助力推进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截止4月已投资项目15个,投资领域涉及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新材料等;通过自主股权投资完善产业链布局,投资的海外桥接芯片设计龙头企业FTDI公司于2022年在松山湖园区启动运作。四、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提案》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数字人才的引进政策,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建议。市工信局正在起草编制《东莞市加快工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拟提出人才认定、人才资助、专业培训、技能认证、人才服务等8项具体措施,目前与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沟通意见。同时,认真抓好数字人才政策落实。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我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和省级以上人才配套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参与特色人才认定评定、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资格确认。特色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创新创业、住房、医疗、通关、子女入学等方面扶持。二是强化人才创新驱动激励。修订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现代服-3-务业经济贡献突出的高等院校和重点鼓励发展单位中担任相应职务的人才,给予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励。修订出台《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对研发投入额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按其新引进人才情况给予最高100万元/年引才补贴。上述两项政策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符合条件的高管和研发人才可以申报政策的奖补项目,加大力度为我市留住数字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三是扩大数字人才普惠面。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本科生引进培养政策,覆盖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支持企业引进本科等基础型数字人才,新引进的本科、初级职称或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1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硕士、中级职称或高级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6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最高20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30万元综合补贴。以上人才在莞工作期间提升成长,还可以获得最高5万元的能力提升资助。四是实施东莞优才卡制度。实施《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可申领我市优才卡,持卡人在我市可享受相对应的子女教育、人才入户、住房安居、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24项配套公共服务。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我市制造业生力产水平,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专此函复。-4-领 导 签 字 :肖必良承办人姓名:张柱峰联 系 电 话 :0769-23151012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年6月19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府办转来第20230381号政协提案《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东莞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围绕“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更多数字人才在东莞长期发展”的建议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为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帮助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我市于2019年出台了《东莞市高端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符合相应条件的高端人才、企业(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子女,由市或园区、镇(街)教育部门按分配指标数安排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至政府购买学位的较优质民办学校。近几年,市教育局联合市相关职能部门、各园区(镇街)认真执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优待政策,每年为我市高端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统筹提供超过1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同时,我市多年持续实行随迁子女积分申请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办法;2022年秋季实现了随迁子女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全员覆盖,2023年秋季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标准全面提标为一档补贴。上述多种招生入学政策的综合实施,为广大企业提供了较优质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

  2023年,为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聚焦各类企业发展人才,提出“统筹各类学位10000个以上,专项保障产业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写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加以保障。今年5月起,市教育局继续统筹组织各园区镇街做好人才子女招生入学工作,建立市、镇、企三方联系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对接,主动了解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需求和意见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优化指标调配,积极为各类企业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29日


办理单位 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