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373)关于以工业互联网赋能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应用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2018年,我市制定《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我市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和平台资源。目前,共有24家机构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在全省排名第四。迄今,培育2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17个工业互联数字化升级项目,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模具玩具、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引导6200多家(次)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评估,其中200家企业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获得财政资金奖励。

  但是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若干问题。一是有相当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但解不同规模企业运用的程度和深度参差不齐。目前相当部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发的系统多以通用性为主,主要服务于该领域的大型企业需求,而能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专业化需求的系统较少。二是受到国际商务环境及新冠疫情、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制造业细分行业如家具、服装、电子信息等具体企业利润薄弱。企业工业互联网化需要整体、持续的投入,企业担心在有限利润的前提下花费巨资引入工业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改造,带来的效益不高,反而会吞噬仅有的利润,因此意愿不强。三是工业互联网是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产物,不仅需要OT(运营技术)和IT(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也需要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等多维度、多层次人才。不仅工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缺少大量熟悉研发、销售、服务、管理的人才,作为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中工业互联网使用、维护、管理地人才同样紧缺。

   法:

  一、强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精准服务

  一是引导培育本地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现有本地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加强与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针对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业、食品饮料、化工制品等具体行业领域制造业的精准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具体行业不同规模的应用企业提供专业性、精准性服务。二是引进外地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落户东莞。加强对全球、全国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摸底调查,根据我市制造业实际筛选出可满足我市制造业需求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落户东莞,助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二、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指引等方式推动中小型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

  一是降低工业互联网产品的使用门槛。支持中小微企业采取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等模式,使用公有云平台提供的计算、存储、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行政管理、协同办公、会议系统、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管理系统,降低企业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二是加强平台及相关技术宣传。利用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网站、微信等各种渠道,宣传“企业上云”的知识、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等,营造良好氛围。

  三、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推行人才“一站式”服务,建立起近悦远来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生态,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二是加强院校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人才。优化在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引导高校调整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体系。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部门答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农工党市委会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以工业互联网赋能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373号提案),结合我局职能,现就提案“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等有关建议,回复如下:

  一、抓好人才政策落实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我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和省级以上人才配套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参与特色人才认定评定、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资格确认。特色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创新创业、住房、医疗、通关、子女入学等方面扶持,其中包括最高2000万元创业类贷款、租住人才公寓优惠、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最高35万元的生活补助等。同时,省级以上人才可参照特色人才细则规定申请补贴,并给予项目配套资金资助。

  二是强化人才创新驱动激励。2022年11月,我市修订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经济贡献突出的高等院校和重点鼓励发展单位中担任相应职务的人才,给予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励。修订出台《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对研发投入额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按其新引进人才情况给予最高100万元/年引才补贴;按其柔性引进人才实际支出的劳务报酬给予最高60万元/年的柔性引才补贴;对其符合条件的研发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年的研发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和最高10万元/人的研发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培养补助。上述两项政策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符合条件的高管和研发人才可以申报政策的奖补项目,加大力度为我市留住急需紧缺人才。

  三是扩大人才普惠面。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本科生引进培养政策,覆盖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支持企业引进本科等基础型人才,新引进的本科、初级职称或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1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硕士、中级职称或高级技师人才,可获得最高6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最高20万元综合补贴;新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可获得30万元综合补贴。以上人才在莞工作期间提升成长,还可以获得最高5万元的能力提升资助。

  四是实施东莞优才卡制度。我市于2020年12月起实施《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可申领我市优才卡,持卡人在我市可享受相对应的子女教育、人才入户、住房安居、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24项配套公共服务。

  二、积极开展人才引育工作

  注重人才招引工作,如2022年组织我市多家企业赴武汉举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以招引数字人才为重点,在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举行专场招聘活动,提供2883个人才岗位需求,收取人才简历3672份,现场面试2486人次,意向录用近800人次;举办2022东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云聘会(数字产业、重点产业专场),共278家东莞名优企事业单位发布超过9000个人才需求,吸引超过29000人才求职,线上浏览量超过14.7万人次。

  三、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圈”

  我局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去年以来,组织开展半导体行业主题的赋能人才主题报告会、博士后沙龙、创新创业沙龙分享会、“人才周末”文体活动,为相关产业人才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开展青年人才莞训计划城市Open Day、“莞爱人才 数智未来”2022年海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专题学术交流会以及“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系列主题活动,创建人才专属“社交圈”和“朋友圈”。

  下来,我局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最新的决策部署,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口号,常态化做好工业互联网人才岗位收集和发布,拓展渠道,继续为重点企业提供精准的招才引智服务;加大宣传力度,邀请相关专业在读学生来莞实习,推动“莞训计划”、“名企名校行”等品牌活动专场开展,助力企业精准有效填补人才缺口。落实好“人才政策直通车”服务机制,持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优化引才育才环境。继续筹划开展多形式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营造尊才爱才的城市氛围,传递城市尊重人才的温度。

  专此答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25日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73号提案的答复函农工党市委会:贵单位提出《关于以工业互联网赋能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373号)提案收悉(下文简称《提案》)。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工业互联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该《提案》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召集相关同志作专题研究和落实。作为主办单位,我局会同市人社局等对提案进行办理,现答复如下:一、内培外引,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能力针对《提案》提出“引导培育本地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引进外地专业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落户东莞”的建议。去年以来,市工信局遴选认定4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58 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加快构建完善数字化赋能体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另一方面,市工信局积极引导更多本地生态参与赋能中心体系建设,通过“内孵外引”的方式,引导两个市级赋能中心与更多的优秀服务商合作,探索“华为+盘古”、“数字集团+腾讯”等商业闭环,通过政策牵引更多的数字化转型资源向东莞集聚,打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本地生态。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针对《提案》提出“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指引等方式推动中小型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建议。市工信局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引导“双管齐下”推动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化转型。一是制定出台《东莞市智能工厂认定管理办法(暂行)》《东莞市智能车间项目认定管理办法(暂行)》。对经认定的智能工厂,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经认定的智能车间,按项目实际投入给予25%,最高 50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建设智能工厂(车间)。二是广泛开展政策宣贯和产业活动,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今年以来先后举办“灯塔工厂”交流座谈会、华为赋能中心专场论坛、东莞市数字赋能峰会、光电行业分场论坛等各类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及宣传推广活动30多场次,1200 家次企业参加,超2000人次参与,南方+等媒体广泛报道,全市产业数字化转型氛围浓厚。三、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引进培养针对《提案》提出“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的建议。市工信局正在起草编制《东莞市加快工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拟提出人才认定、人才资助、专业培训、技能认证、人才服务等8项具体措施,目前与市财政局等沟通意见。其中,重点通过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加强人才引进和营造良好人才氛围等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引进培训。一是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我市特色人才特殊政-2-策和省级以上人才配套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参与特色人才认定评定、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资格确认。强化人才创新驱动激励。修订出台《东莞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办法》《东莞市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上述两项政策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符合条件的高管和研发人才可以申报政策的奖补项目,加大力度为我市留住急需紧缺人才。扩大人才普惠面。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和本科生引进培养政策,覆盖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支持企业引进本科等基础型人才。实施东莞优才卡制度。实施《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可申领我市优才卡,持卡人在我市可享受相对应的子女教育、人才入户、住房安居、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24项配套公共服务。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引育工作。赴武汉举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举办2022东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云聘会(数字产业、重点产业专场)。三是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圈”。去年以来,组织开展半导体行业主题的赋能人才主题报告会、博士后沙龙、创新创业沙龙分享会、“人才周末”文体活动,为相关产业人才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开展青年人才莞训计划城市Open Day、“莞爱人才 数智未来”2022 年海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专题学术交流会以及“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系列主题活动,创建人才专属“社交圈”和“朋友圈”。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工业互联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3-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我市制造业生力产水平,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专此函复。领 导 签 字 :肖必良承办人姓名:张柱峰联 系 电 话 :0769-23151012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年6月19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现将《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73号提案》有关会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有在莞普通高校8所,各高校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与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通信工程、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专业,2023年有在校生10853人,毕业生2913人。

  各高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东莞理工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与360安全集团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专业综合实训。网络工程专业与唯一网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与软通动力集团合作开展专业综合实训。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设有腾讯云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级培养Oracle创新班18人、大数据华为ICT创新班47人、大数据图灵创新班18人、软件华为ICT创新班40人、网络华为ICT创新班63人、智能物联创新班47人、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57人;20级培养智能物联网创新班41人、卓越工程师创新班22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与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申请2023年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获得立项,通过近年该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设,初步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校企双元育人、交互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

  二、下来工作举措

  支持在莞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域亟需人才。

  东莞市教育局

  2023年5月31日


办理单位 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