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20048)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建议

  东莞市紧跟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已经有三十个年头了,东莞的城市和工业在各方面的发展是惊人的,有目共睹的,但是,在适应新形势城市、科技城市和新型化工业方面,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的,近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东莞市作为拥有诸多中外企业的工业城市,落实中央这一重大决策,将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实现依靠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东莞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东莞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办    法:

  为了促进东莞市创新型城市的创建,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水准,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本人经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市战略的重要位置

  进入 “十二五”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放缓、结构改善、效益徘徊的态势。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东莞市经济结构外向型化和贸易驱动型特徵明显,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的难题,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上百个大中城市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并在扎实推进。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已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东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事关全局、影响长远,需要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共同努力。

  东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应把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探索具有东莞市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友好发展;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贯穿到全市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并在全市《发展规划》中进行具体部署,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重点、步骤和保障措施。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落实到每个企业、部门和地区,各级领导都要把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在本地区、本部门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工作计画,细化工作措施。

  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是自主技术创新,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是城市总体竞争力的核心。近年来,东莞市通过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全市产品结构不断向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关联度转变。但是东莞市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在总体上还较为薄弱,无论在科技意识和创新体系建设上,还是在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品研发能力上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更高的要求。要把提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中之重,从科技政策、科技专案、科技投入、科技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优势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向企业倾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是健全企业研发体系,促成规模以上企业逐步全部建立专门技术开发机构,开展实质性的技术研发活动。二是促进有条件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发展企业外或跨地区的研发,提高技术辐射能力,逐步成为行业技术研发转化基地。三是推动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力争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能保持行业技术优势的战略新产品。

  二、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大学科研院所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事业进步的发动机。我们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加大对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引导力度,使其创新源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的为全市经济发展供智力支撑。

  东莞市自主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短缺,内生性科技支撑严重不足,必须最大限度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广泛的科技合作对促进东莞市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东莞市产学研合作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创新合作形式,深入探索“一校一企”、“一校多企”、“多校一企”等校企科技合作模式,支援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要建立和发挥“东莞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的作用。要补充、完善“东莞市科技专案及技术难题库”,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学研间的对接。要充分发挥在东莞市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深化“东莞市百名教授博士企业行”活动,力争有百名教授博士或受聘为东莞市企业的技术顾问、兼职总工,或通过专案合作等方式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使教授博士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尽快地结合起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与各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了推进东莞市企业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对接,根据企业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在东莞市科技市场采取不定期举办企业与大学院所见面对接会的方式,增加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见面机会。通过见面会,科研人员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为企业提供技术谘询的同时,也能较好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积极支援大学针对东莞市产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支持引导作用,政府可以积极徵集企业技术需求,搜集整理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并提供给大学研究所进行攻关。同时,政府也可以将大学和研究院所成熟的成果积极向企业推介,供企业进行开发和产业化。

  三是针对薄弱和关键领域开展“柔性”引智。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对东莞市科研力量薄弱的领域,通过与外地大学、院所签订服务协定,使其为东莞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援。

  另外,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方面,政府还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为了使地方企业享受到国家和高新区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信誉度和品牌产品含金量,政府应该积极帮助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二是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画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将东莞市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成国家知名品牌企业,政府还可以根据科技部的有关要求,积极组织高新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画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政府可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拟选择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化条件成熟的前期项目进行支持。

  四是重点扶持、以龙头企业拉动,着力培育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利用已有产业、人才、技术优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我们对项目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对东莞市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大高外专案给予重点扶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三、        进一步营造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氛围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建议政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大力宣传,努力培养全市的创新精神。这就是在强化自主创新观念,树立和表彰一批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创新型企业典型的同时。要在全市培养创新意识、宣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宣导敢於创新、勇於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二是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本地方、本部门、本企业的自主创新新规划,并把这项工作落实在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

  三是要加强协同,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和社会风尚。全市有关部门要通过职能配合、资源集成和专案衔接形成合力,并动员全市人民群众投身到自主创新的伟大事业中。要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科技素质,并在全市形成良好的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为把东莞市建设成创新型城市而不懈努力。  

提案者 吴太和
部门答复

  吴太和委员:

  转来《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建议》提案收悉,,经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所提意见和建议客观、中肯,现就有关建议回复如下:

  一、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市战略重要位置

  (一)关于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市战略的重要位置的建议。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目前我们正围绕这个目标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主要是进一步突出建设创新型经济的战略地位,在创新环境建设、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产业培育以及科技项目和人才引进、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科技计划体系,加快制定形成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二)关于健全企业研发体系,促进有条件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企业加强产品创新等方面建议。我们依托龙头科技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行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全市已组建了12个行业技术研究院,其中勤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经过三年建设后已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成为我市乃至省内LED照明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研发平台。我们还引导企业组建了4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力地推进东莞企业的升级发展。下来我们还将大力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产品的升级和创新,着力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二、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一)针对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的建议。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科技部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为契机,加快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是拓展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科技合作专线”活动,已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100多所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约1000项。二是共建了一批创新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和投入,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建立了东莞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等11个公共创新平台;围绕重点行业,以龙头科技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依托,采取市镇两级财政资助的方式,组建了太阳能技术研究院、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和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12个行业技术平台;以及推动筹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8个,获省认定产学研示范基地30个。三是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以科研项目为支点,集结高校院所及企业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我市企业承担各类产学研项目363项,获得省级以上项目资助金额2.76亿元,约占全省产学研专项资金的15%。四是带动了科技人才集聚。根据企业现有技术需求,依托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对接企业工作,目前已落实常驻我市企业科技特派员506名。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升了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五是促进了科技企业发展。不少企业借助院校的科研力量,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竞争能力。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26%。下来,我们还将以省科技厅推进“一校(院所)一镇”、产学研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对专业镇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组织我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到各专业镇与企业进行对接调研,推动公共创新平台与专业镇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创新合作;结合我市主导产业情况,联系国内其他高校院所优势科技创新资源进驻,对洽谈成功、合作意愿积极的签定合作协议;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确定重点高校和重点院所,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引导重点高校、重点院所科研机构的重大科技项目落户东莞,为我市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二)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方面等的具体提议。我们在以下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帮助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我们深入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辅导培训、百家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等活动。一是深入有关镇(街),组织分片区的培训会。四年来,共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到各镇街开展巡回培训会20多场,参与企业超过1000多家,参与培训人员约8000多人次,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组织省专家到东莞对申报企业的资料进行初审,并与企业开展现场一对一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收到申报企业的好评。通过专家的预审及点评,大大提高了我市企业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和质量。三是联合市外经贸局重点培育和培训外资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等措施,提高外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通过率,还召开了专门的动员大会暨高企认定培训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培育百家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指导意见》(东外经贸〔2011〕112号),此外我们还每年定期组织企业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组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13家。在2008-2011四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中,我市取得了较高的认定通过率,四年平均认定通过率达到78.2%。2011年我市有29家外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了28家,认定通过率达97%。全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675个,经初步统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1214亿元,科技项目内部支出58.6亿元,专利申请数4045件,专利授权数2532件。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实施各种培训和培育计划,对企业进行走访,开展一对一辅导等, 帮助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二是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示范项目,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我们坚持把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作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抓手,特别是大力发展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我们大力推动应用示范,继续推动发展LED产业发展。我们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开展LED产品标杆指数检测工作,我市20家企业的56个产品被纳入省标杆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参与LED应用示范工程,联合城管和质监部门出台了《东莞市LED应用示范工程优先采购清单》,并且加强市镇联动,进一步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引入供应链管理方式,采取“供应链”+“合同能源管理(EMC)”的模式推广LED产品示范应用,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推广3.3万盏LED路灯和9万盏LED室内照明灯。另一方面,我们集中资源,策划实施市重大科技专项和粤港招标东莞专项,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结合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向和我市产业实际,在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电能光伏3个领域开展2011年粤港招标东莞专项工作,立项5个、资助5000万元;完成2010年度市重大科技专项评审工作,立项支持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两个产业领域的4个项目、资助4800万元;研究制定了2011年重大科技专项工作方案,拟围绕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所涉及各个环节进行资助。下来我们将在进一步梳理出台科技东莞工程新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战略和龙头企业培育战略的联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评定为龙头科技企业,并在科技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上市推动、知识产权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立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绿色通道”和挂钩联系制度,着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旗舰”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进一步营造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氛围。2011年市科技馆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接待重要领导10多批次,科普剧、科技课、科普秀等各项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还举办了较高层次的创新论坛与科普讲座13期,有40名专家博导做客创新论坛,共计有3000多名专业人士、教师、学生和普通市民参加;其中有6期论坛实现东莞阳光网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市民在网上参与讨论,推动了我市科技交流,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下来我们还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通过组织科技讲座、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和价值观念,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创业精神,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优化富有激情、开放包容、力戒浮躁的人文环境;并通过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与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市民群众的科学普及和创新培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办理单位 东莞市科技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