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341)基于塑造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市高水平筹建一所湾区医院的建议

 一、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按照规划纲要,提出塑造健康湾区,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二、医疗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部分区域医疗资源不足。滨海湾、长安镇,高端人才优质医疗需求大,但该区域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少。松山湖片区医疗资源集中在北部,片区内公立三甲综合医院(松山湖中心医院)和市属儿童医院均位于石龙镇,不能满足松山湖科学城医疗需求。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资源不足。面对新冠疫情等疾病应急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三)高端人才增长较快,亟需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高端人才增长较快,亟需优质医疗资源增量,优质医疗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方面。

  (四)优质医疗资源缺乏。2021年11月艾力彼发布了2020届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100强。东莞市人民医院排名第34名,与大湾区香港、广州、深圳高水平医院医疗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五)高水平医务人员相对缺乏,也缺少较好的职业平台,工作强度大,满意度不高。东莞医务人员职业相对单一、收入单一,高水平专家数量不足,诊疗工作强度大,科研时间少,高水平交流少。高端医疗人才一般为医学院教授并兼附属医院的专家,既科研、教学,也进行诊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较好的发展和职业平台,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更受人尊重,收入也相对较高。

  (六)缺少医教研产一体化平台。东莞的医教研产相对独立,缺乏一体化平台。

   法:

  一、建议成立高水平湾区医院筹建领导小组,统筹筹建工作。

  二、结合调研情况,建议在高端人才较多,优质医疗需求较大的滨海湾新区或松山湖科学城附近筹建一所高水平大湾区三甲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三、高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营大湾区医院。建议以规模较大、临床专科门类齐全、诊疗技术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多、医德医风好等为目标,立足东莞,服务湾区,努力建设成为智慧化为特色的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医院,打造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省及区域性医疗中心和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未来医学城。

  四、新医院建议谋求多方支持,填补医疗资源不足。寻求高水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共建,理顺共建机制,力图达到同质化高水平医疗服务。也可通过对口支援、学科共建等协作机制,将高水平医院的相关优质资源下引到新的筹建医院,以弥补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五、新医院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和发挥好专项债等资金渠道。在医院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设备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科研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充分发挥好专项债的作用。。

  六、新医院建议加强高水平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高水平医疗人才,改善人才待遇,提供医、教、研、产等多重岗位职业平台,与高水平医院、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人才合作和培养机制。建立大湾区医务人员学术交流和培训平台,定期举行学术分享沙龙活动,促进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基于塑造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市高水平筹建一所湾区医院的建议》(第20230341号,以下简称《建议》)收悉。结合市财政职能,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东莞市建设区域中心医院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东府办〔2018〕2号):“视人口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要,待条件成熟时,择地重建新的市第五人民医院。考虑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和服务辐射半径,拟在松山湖(生态园) 设置辅助中心医院,逐步形成松山湖片区双中心医院格局” 。

  2022年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项目按程序纳入市重大项目及三年滚动建设规划,现已按程序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项目选址长安镇建安路与靖海东路相交处地块,项目工程估算暂定为17.42亿元。根据《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长安院区项目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为推动滨海湾片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强有力支撑,并大幅提升长安镇南部片区和滨海湾片区的整体承载力和吸引力。

  关于《建议》中提出“建议在高端人才较多,优质医疗需求较大的滨海湾新区或松山湖科学城附近筹建一所高水平大湾区三甲医院……新医院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和发挥好专项债等资金渠道”的意见,我局认为,这一意见与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的规划建设是一致,建议你局牵头加快推进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建设,同时,尽快做好全市医疗卫生行业区域发展规划、整合我市现有医疗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下来,我们将继续协助做好区域医院发展建设经费保障工作。

  以上意见供参考。

                                                                                                                                                         东莞市财政局

                                                                                                                                                         2023年4月23日


市卫生健康局:

民革市委会提出了《基于塑造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市高水平筹建一所湾区医院的建议》(第20230341号)提案,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坚持公共优先,保障医疗设施空间需求

长期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医疗服务设施体系的布局和建设。结合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市成立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市直部门结合职能分工编制专项规划大纲,落实专项规划需求,并反馈至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进行统筹协调。其中,贵单位编制了《卫生健康专项规划大纲》,在全面梳理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医疗设施建设要求,相关核心内容已纳入总规予以衔接传导。

二、突出规划引领作用,辅助医疗设施科学选址

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和人口结构变化,医疗设施配置与人口分布的空间耦合度、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契合度,统筹谋划10余所市级、片区级医疗设施,适当提升滨海湾副中心、松山湖副中心配套标准,优先配备高等级医疗设施。一方面,结合全市“一主两副六片区”的空间结构,优先将市级-片区级医疗设施布局在城市中心和片区中心,另一方面,根据人口分布和医疗设施缺口的关系,在滨海湾片区谋划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滨海湾院区)、北部片区医院、虎门太平医院、虎门新医院、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在松山湖片区谋划建设儿童医学中心、松山湖公立综合医院、中心东片区医院。

三、医院具体选址、建设标准、建设要求由医疗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以相关主管部门意见为准,下来我局将积极配合,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的选址建设。

专此函达。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6月6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来《基于塑造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市高水平筹建一所湾区医院的建议》(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41号提案)收悉。按照提案办理要求,现结合工作职能,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将创建高水平医院、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关内容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创新医疗合作模式,探索联合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推动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创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有序推进5所区域中心医院逐步达到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水平,重点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加强高层次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分层级、分区域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推动省市共建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推进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产业及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卫生机构建设。同时,将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建设一批区域中心医院、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等项目纳入“十四五”时期重点医院建设工程。

  (二)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建设。我局通过主动提前介入、提高审批效率、协同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等举措,全力支持市中医院二区改扩建项目(骨伤科研究中心)、市人民医院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楼项目、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项目、市东部中心医院项目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金字塔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以高水平医院及三级甲等医院为塔尖,区域中心医院和二、三级医院为塔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塔基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推动规划落地为抓手,跟进建议相关事项。我局将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政策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统筹和评估督导,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项目落地。针对代表所提的问题、建议,我局将在相关规划、政策的督查、评估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安排专人做好跟踪落实。

  (二)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项目建设。通过建立项目台账、梳理前期工作推进时间表、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主动跟进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同时,指导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储备,通过组织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等途径,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拓宽项目资金筹集渠道,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论证。建议贵局牵头充分论证新建一所高水平大湾区三甲医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科学提出建设需求。

  此函


市卫生健康局: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41号提案《基于塑造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市高水平筹建一所湾区医院的建议》收悉。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松山湖管委会高度重视园区内群众的医疗保障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园区的医疗服务能力。

一、基本情况

松山湖位于东莞中部,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腹地,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园区医疗服务人口约36万,人员结构年轻化,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园区常住人口数约12.0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增加约8.3万人,增长率约为220.69%,是全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园区每10万人中,便有约4.7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约占常住人口的一半,远超全市平均水平。随着园区高端人才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健康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园区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为充分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满足园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目标

秉持“普惠型、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夯实打造“能力强、服务优、环境好、公卫实、医防融”的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同时谋划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推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格局,切实提高园区医疗服务能力。

三、工作举措

(一)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建设,完善园区医疗卫生服务配套

目前,为缓解松山湖园区公立医疗资源紧缺情况,松山湖正积极筹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水平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中,一是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项目已于2022年动工建设,将于2025年初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3.28亿元,总用地面积达11818平方米;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建成后,将内设“7大中心”,分别是全科诊疗中心、特色专科诊疗中心、中医诊疗中心、康复诊疗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为园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松科苑分中心已于4月底完成装修改造,预计5月底投入使用。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岸站点已完成立项、招标等工作,预计5月份开工建设。未来,松山湖将进一步谋划在人口密集、服务半径较大的片区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一个中心为主,多个站点为辅,逐步完善园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社区医疗卫生15分钟服务圈。

(二)政校合作,切实提高园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松山湖管委会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署了《政校共建提升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能力合作协议》与《合作建设东莞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议》,通过政校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共同合作开展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实施“健康松山湖行动”项目,利用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构建智能化5G云诊室管理平台,探索智慧医疗及智能健康管理新模式,该项目由松山湖管委会与广东医科大学共同成立松山湖智慧健康管理科技有限公司,承担项目运营职能,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松山湖园区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慢病预防等服务能力。

(三)开展“专科联盟”治疗体系“直通车”项目,加快提升园区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第一附属医院签署共建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同时,开展“专科联盟”治疗体系“直通车”项目,积极寻求与广州、深圳等省内高水平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借助高水平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为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全方位提升其医教研能力,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医疗水平,为园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省内优质诊治资源,让群众在社区就能享受到省内高水平三甲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松山湖将加大力度高质量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布局。加强与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借助其医学院校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对社卫中心医疗队伍建设,着力发挥社卫中心现阶段在园区公立医疗资源顶梁柱作用。同时,积极推进与知名医院学院校合作,共同谋划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

专此函达。


民革市委会:

  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基于塑造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推进我市高水平筹建一所湾区医院的建议》(第2023034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商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和改革局、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标准为4.8张,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床位35136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仅为3.33张,缺口约7826张。全市床位有较大增量空间。

  滨海湾片区由虎门、长安、厚街、沙田四个镇组成,2022年常住人口239.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96%。片区内现有公立医院6家,其中三甲医院2家(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厚街医院),三级管理医院2家(长安医院、虎门医院),二甲医院2家(虎门中医院、沙田医院);社会办医院15家。2022年滨海湾片区总编制床位数6704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2.79张,结合全市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4.8张的指标推算,滨海湾片区床位缺口约4803张。长安镇现仅有1所公立医院(长安医院)。截至2022年底,长安镇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2.48张,明显低于全市3.33张水平,2022年长安镇常住人口数80.37万,结合全市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8张的指标推算,床位缺口约1859张。目前,长安镇总体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成为制约长安镇高水平发展的瓶颈之一。长安镇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但未来人口增量和高端人口集聚区域为南部紧邻滨海湾新区区域。为此,在长安镇TOD省市合作用地规划建设医院,增加总体医疗资源供给,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为滨海湾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松山湖片区由松山湖高新区和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石排、茶山等周边镇街组成。片区内现有医院(含院区)17所,其中公立医院8所,社会办医院9所。按管理级别分,三级管理医院5所(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大朗医院),二级管理医院4所(茶山医院、寮步医院、石排医院、东莞光华医院),一级管理医院8所(医院名单略)。2022年常住人口215.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61%;片区内医疗机构床位数7441张,占全市21.17%; 2022年片区内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45张,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3张。松山湖高新区位于东莞中部,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腹地,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据《东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园区常住人口数约12.23万人。园区内现有一家医院为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院区规划面积101亩,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分为门诊医技楼、综合住院楼、肿瘤大楼、心脑血管大楼等单元,编制床位数1600张,现开放床位750张,二期心脑血管大楼、三期肿瘤大楼,将增加床位600—850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6.13张,目前,松山湖高新区医疗资源尚能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成立高水平湾区医院筹建领导小组,统筹筹建工作的建议

  2021年7月我局提出在长安镇TOD省市合作地块高标准建设一所三级公立性综合医院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利用并发挥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作为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区域中心医院的地域优势在长安镇地块建设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新院区,打造成为滨海湾片区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7月18日《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22〕210号》,已明确市、镇、医院要组建筹建工作专班,推进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项目尽快落地,专班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组长,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建工程管理局、长安镇、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把握专项债申报的窗口期,加快办理各项程序,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二)关于在滨海湾新区或松山湖科学城附近筹建一所高水平大湾区三甲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营大湾区医院的建议

  2022年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项目按程序纳入市重大项目及三年滚动建设规划,现已按程序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项目选址长安镇建安路与靖海东路相交处地块,项目工程估算暂定为17.42亿元。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长安院区将着眼于滨海湾片区未来人口增量及高端人才集聚趋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标先进、超前设计,建设成为高水平区域中心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以“大综合小专科”为发展方向,打造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5+6+3+1”学科布局,以补齐区域内医疗卫生短板。建立三个疾病防治中心: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健康管理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和牙病防治中心。搭建一个研究平台:整合中心实验室、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资源,建设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并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博士工作站。长安院区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为推动滨海湾片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强有力支撑,并大幅提升长安镇南部片区和滨海湾片区的整体承载力和吸引力。

  (三)关于新医院谋求多方支持,填补医疗资源不足,新医院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和发挥好专项债等资金渠道的建议

  一是获得市政策支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我市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政策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统筹和评估督导,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项目落地。我市将在相关规划、政策的督查、评估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安排专人做好跟踪落实。通过建立项目台账、梳理前期工作推进时间表、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主动跟进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同时,指导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储备,通过组织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等途径,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拓宽项目资金筹集渠道,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市镇两级财政支持。我市对长安院区项目估算总投资合计17.34亿元,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和长安镇财政按7:3比例分担。同时,继续做好我市医疗卫生行业区域发展规划、整合我市现有医疗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下来,我们将继续协助做好区域医院发展建设经费保障工作。

  (四)关于加强新医院高水平医疗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建议

  我局于2022年3月出台了《东莞市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东卫〔2022〕32号)及配套实施方案,从2022年起每年遴选2个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养项目、10个“东莞名医”人才引进培养项目、20个医学领军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和50个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引进培养项目,遴选对象为在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在岗在职医疗卫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养项目、“东莞名医”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医学领军人才引进培养项目、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分别给予5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和15万元资助,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加强人才储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校地共建”合作。我局将继续加大校地共建的推进力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部门和镇(园区)明确职责,推动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财政投入、规划等建设工作。

  (二)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团队,争取引进国家级技术团队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动与高等院校加强科研、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引进或高校选派等形式充实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到医院开展工作。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时,应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开展引进工作,确需调整引进计划时应及时反馈报告。

  (三)继续提升医院专科能力及救治中心。充分依托大学平台,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建设六个重点发展学科群:围绕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脑神经疾病、消化疾病、肾脏疾病、妇产生殖疾病。建设一批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优势专科群。打造五个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诚挚感谢贵委会对我市卫生健康湾区发展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健康湾区高质量发展工作。

  专此答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9月11日


办理单位 松山湖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