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230336)关于设立东莞市应急医院,提高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

当前,社会各领域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别,其破坏力和衍生性逐渐增强,让灾难救援与防控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据调研,东莞市近几年突发公共事件状况如下:一、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状况:2020年死亡200人,2021年死亡173人,2022年1月至7月死亡68人。二、自然灾害情况:2019年,全市共有45场强降雨,受2个台风影响。2020年,全市共有22场强降雨,受2个台风影响,。2021年,全市共有20场强降雨,受5个台风影响。2022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场强降雨,受1个台风影响。三、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仅2022年上半年就出现1982宗。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等公共事件给我市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另外,我市存在大量的突发公共事件安全隐患的风险点。

  目前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应急救援方式是组建市级突发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急性中毒、心理危机干预等四类卫生应急处置队伍,这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应急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不足:1.队伍医疗救援专业化程度低,综合救治能力欠缺。2.队员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指挥、快速响应,不利于队伍的稳定性,不利于经常性集中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严重影响队伍应急救援效率。3.按专业设立多支应急队伍,不利于应急救援相关设备、物资、药品等的高效统筹和利用。4.应急响应调度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对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的指挥调度。

  我市作为地区生产总值达万亿、常住人口达千万的“双万”城市,群众健康面临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行为方式等因素带来的多重挑战,也给应急医疗救援带来严峻考验。

   法:

  一、设立东莞市应急医院,提高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以匹配“双万”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医疗救治体系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最后堡垒和托底,对医疗救治体系现代化与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遵循“属地管理为主”原则,体现救治及时性、高效性。然而,我市目前尚无一家主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设立东莞市应急医院,快速提高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是一项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2.通过东莞市应急医院的建设,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应急医院的建设,包括建框架(完善应急体系顶层设计)、培人才(持续推进应急人才队伍建设)、优装备(持续加大应急装备投入)、强实践(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应急体系现代化,更好地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3.应急医院能够充分发挥“平战结合”功能。着眼平时,发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医防结合作用,立足备战,特殊时期将承担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战时应急救援的任务。

  二、推动东莞市厚街医院作为东莞市应急医院。

  东莞市厚街医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推动东莞市厚街医院作为东莞市应急医院,能够更快的、高效的提升东莞市公共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助力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1.厚街医院是综合“三甲”医院,是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厚街医院拥有包括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在内的11个省市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专科技术能力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在东莞市位于前列。

  2.近年来,厚街医院制定了创建市级应急医院的战略目标,构建快速、高效、全面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承担东莞市应急医学救援、应急医疗资源储备、应急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职责。

提案者 钟文彬
部门答复

市卫生健康局: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关于设立东莞市应急医院,提高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第202303367号)(以下简称《建议》)收悉。结合市财政职能,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为了保障市内不同区域患者应急救援的及时性、增强各公立医院应急救治能力,2022年市、镇两级财政计划投入5378万元为全市公立医院购置91辆救护车;同时,市财政计划投入3.49亿元支持区域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等市属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关于《建议》中提出建设市级应急医院建设,推动东莞市厚街医院作为东莞市应急医院。我们认为由于应急救援的地域性较强,市、镇街公立医院作为应急救治体系的前两道防线组成部分,各公立医院都可以作为应急医院,以便就近救援。

                                                                                                                                                                              东莞市财政局

                                                                                                                                                                              2023年4月24日


钟文彬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第20230336号提案《关于设立东莞市应急医院,提高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已收悉。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研究处理,现就您提出的上述建议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设立东莞市应急医院,提高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我市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确保能够及时、高效、科学、有序地救治伤病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我局于2021年10月19日,研究制定了《建立健全东莞市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东卫办〔2021〕24号),方案明确了我市应急救援工作原则、组织领导、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等五大方面内容。我市应急救援运作机制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办函〔2013〕289号)的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级标准,启动《东莞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告机制,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以及各单位要对各类事件进行有效甄别,市卫生健康局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调度和指挥,普通个体伤亡事件通过镇街(园区)指挥或日常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实施紧急救治。

  2.稳步推进应急医院示范创建。我市为提升对重大伤情,特别是各类大型事故以及自然灾害下的团队整建制应急救治能力与水平,参照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的模式,发挥厚街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的专业优势,结合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改革,探索转型建设为应急医院。突出应急专业特色与研究发展方向,实施应急救治设备与人才的常态化储备,发挥应急救援移动医院(帐篷医院、车载医院)的快速搭建能力,打造能在各种条件下实现快速集结、组织指挥、人员构建、装备运送、后勤保障的应急医疗救援特种兵,保障我市城市应急医疗安全。

  3.应急医院发挥“平战结合”功能。我市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原则之一就是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平时加强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建设,做好人、财、物、技术等各项准备;开展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技术研究、培训和实战演练,保证战时救援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各医疗机构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应急救治培训演练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救治知识培训、演练及考核,不断完善院内应急救治制度,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定期对医疗机构应急培训和演练进行督查。医疗机构应急设备、药品和器械常备常更新,人员队伍时刻保持应急备战状态。二是加强我市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急诊医学医疗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市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市急诊医学会定期组织全市各医院急诊专业人员开展全市急诊培训及演练,不断提高我市院前急救人员和相关应急救治人员的危重病情识别能力和救治水平。三是定期开展市卫健、公安、消防、交通、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联合演练,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加强各部门联动配合,不断完善应急处置制度,提升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高效性,维护社会稳定。

  (二)关于推动东莞市厚街医院作为东莞市应急医院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东莞市厚街医院探索转型建设为应急医院,主要工作有:

  1.强化厚街医院应急队建设。2019年,厚街医院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东莞市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二队,是目前东莞市各医院中唯一成队建制、规范管理、实际运行、定期演练的紧急救援队。医院已经与东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签订合作协议,率先在省内创新性地建立全市应急救援消防、医疗联动应急响应机制。运用联合“东莞市消防特勤大队+属地医院+厚街医院市级应急救援队”模式,开展重大应急模拟事件的多次演练探索,为今后我市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应急事件救治提供有力的保障。多次联合进行大型户外实战演练,多次代表东莞市参加省、市应急救援演练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2022年清远市英德抗洪救灾及阳江风灾两次行动中,队伍与东莞市消防支队共同赴现场开展救援行动,完成了应急救援消防+医疗联动的实战任务,取得良好效果。

  2.创新应急医院急救模式。2018年,厚街医院率先在东莞市内成立创伤中心,实施创伤团队启动(TTA)值班制度。医院创伤中心每天安排4-6名医生及4-6名护士组成创伤值班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最大程度保障创伤应急院内救治水平。由医院创伤中心成员亲自担任120院前急救转运工作,确保院前急救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后创伤患者第一时间得到规范的初步救治处置和规范同质化的伤情评估。并将患者抢救需涉及的专科和初步伤情评估结果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传回医院,经过评估,如果判断患者伤情严重程度达到创伤中心制定的标准,立即激活院前创伤团队(TTA),24小时值班的创伤团队成员立刻响应,在患者到达医院前赶到急诊科的创伤救治单元等待患者的到来,并通知相关的输血科、检验科、手术室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患者到达医院前,抢救所需的人员、专科、设备、物品均准备就绪,真正做到由“病人等医生”到“医生等病人”救治模式的改变。创伤中心值班团队全体成员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创伤病例质量分析持续改进会议(M&M会议),对创伤病例救治的全过程进行复盘和讨论,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救治效率及水平。厚街医院已于2023年3月8日通过省三级创伤中心评审。

  3.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厚街医院不断加强专科及专科群建设,医院已建成1个省级重点专科及11个市级重点专科。应急救治体系中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核心科室均为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救治实力雄厚。医院加强与广东省应急医院的紧密合作,与南部战区总医院签订军民共建合作协议,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加强合作,强化各专科的建设,发挥医院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的专业优势,突出应急专业特色与研究发展方向。借助上级医院在管理模式、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快速提升了专科技术水平,使院内形成创伤中心专科群、卒中中心专科群、胸痛中心专科群。

  4.加强配备设备设施。厚街医院近年新增配备了ECMO、床边彩超、输液加温加压仪、卫星血库系统等一大批应急救治设备。原有的MR、DSA均仅有一台无法满足应急事件处理要求,医院增加配置了新的MR、DSA、128层螺旋CT设施,为医院应急优先使用,提升了应急救治能力。进一步优化了急诊用房和专科楼各专科的业务用房,设立了规范的创伤复苏单元及创伤病房。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立了健全的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动厚街医院建设为应急医院。厚街医院将在现有优质医学急救专科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移动医院等专业特色建设,致力打造一支装备专业、训练有素的医疗应急尖兵。

  (二)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救援网络。各镇街(园区)在市卫生健康局的统筹下,有规划地建设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管理完善、反应迅速、救治有效的医疗体系和急救网络。发挥我市高水平医院优势,柔性引进省级专家团队。各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应急救援制度。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事件的程度,必要时派精神和心理专家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安抚,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保障伤员和家属的心理健康。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救治专业医疗机构。

  (三)建立健全市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牵头、各医疗卫生单位配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救治能力等卫生资源数据库,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整合,建立健全统一的全市卫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和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在医疗机构、急救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医疗机构、急救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通过本次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应急医院建设,助力打造健康东莞。

  专此答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4日


  东莞市厚街医院关于争创东莞市应急医院情况的报告

2018年,厚街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向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提出了争创东莞市应急医院的发展目标。经过近五年的针对性建设,医院应急救护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创造了较好的应急医院条件。医院应急救治水平在东莞位于领先位置,救治模式受到公安、交警、应急部门及其他医院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严重创伤应急救治工作已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现将厚街医院争创东莞市应急医院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争创应急医院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厚街医院紧紧围绕“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努力推进应急救护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应急医院。

(一)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医院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依托北斗双模定位急救转运系统及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紫云智能急救信息系统,建立了院前院内有效衔接的信息网络体系,有效地将医院应急指挥能力从院内延伸至院前及应急事件发生现场。建立了顺畅的应急信息获取、指挥调度、咨询评估、信息反馈机制,大大提升了应急指挥能力。2021年,市卫健局《关于建立健全东莞市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指出:“参照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的模式,发挥厚街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的专业优势,规划化建设东莞市应急医院。为有序推进东莞市厚街医院建设东莞市应急医院”。

(二)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2019年,医院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东莞市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二队,是目前在东莞市各医院中唯一成队建制、规范管理、实际运行、定期演练的紧急救援队。医院已经与东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签订合作协议,率先在省内创新性地建立全市应急救援消防、医疗联动应急响应机制。运用联合“东莞市消防特勤大队+属地医院+厚街医院市级应急救援队” 模式,开展重大应急模拟事件的多次演练探索,为今后我市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应急事件救治提供有力的保障。多次联合进行大型户外实战拉练,多次代表东莞市参加省、市应急救援演练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2022年清远市英德抗洪救灾及阳江风灾两次行动中,队伍与东莞市消防支队共同赴现场开展救援行动,完成了应急救援消防+医疗联动应急联动的实战任务,取得良好效果。

(三)创新应急医院急救模式

医院引领东莞市创伤应急救治体系进步及水平提高。2018年,医院率先在东莞市内成立创伤中心,实施创伤团队启动(TTA)值班制度。医院创伤中心每天安排4-6名医生及4-6名护士组成创伤值班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最大程度保障创伤应急院内救治水平。由医院创伤中心成员亲自担任120院前急救转运工作,确保院前急救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后创伤患者第一时间得到规范的初步救治处置和规范同质化的伤情评估。并将患者抢救需涉及的专科和初步伤情评估结果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传回医院,经过评估,如果判断患者伤情严重程度达到创伤中心制定的标准,立即激活院前创伤团队(TTA),24小时值班的创伤团队成员即刻响应,在患者到达医院前赶到急诊科的创伤救治单元等待患者的到来,并通知相关的输血科、检验科、手术室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患者到达医院前,抢救所需的人员、专科、设备、物品均准备就绪,真正做到由“病人等医生”到“医生等病人”救治模式的改变。创伤中心值班团队全体成员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创伤病例质量分析持续改进会议(M&M会议),对创伤病例救治的全过程进行复盘和讨论,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救治效率及水平。创伤中心积极与交通部门和新闻媒体联系,通过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常见路段、严重创伤产生原因及宣传典型严重创伤病例等方式,引起社会警惕,提高广大群众对严重创伤危害的认识,增强群众注意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居家安全的意识,减少严重创伤病例的发生。近几年,医院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创伤患者,使医院严重创伤病人死亡率降到1%以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医院创伤中心TTA模式逐步向全市推广。

(四)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不断加强专科及专科群建设,医院已建成1个省级重点专科及11个市重点专科。应急救治体系中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核心科室均为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救治实力雄厚。医院加强与广东省应急医院的紧密合作,与南部战区总医院签订军民共建合作协议,强化各专科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专科建设,发挥医院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的专业优势,突出应急专业特色与研究发展方向。借助上级医院在管理模式、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快速提升了专科技术水平,使院内形成创伤中心专科群、卒中中心专科群、胸痛中心专科群。

(五)配备设备设施

医院近年新增配备了ECMO、床边彩超、输液加温加压、卫星血库系统等一大批应急救治设备。原有的MR、DSA均仅有一台无法满足应急事件处理要求,医院增加配置了新的MR、DSA、128层螺旋CT设施,为医院应急优先使用,提升了应急救治能力。进一步优化了急诊用房和专科楼各专科的业务用房,设立了规范的创伤复苏单元及创伤病房。设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立了健全的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六)完善信息化保障

大力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远程医疗中心和“互联网+”的建设,提升了现代化医疗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了智慧医院建设,完善智能化后勤服务支持系统,在智慧护理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工作,构建多样化服务平台,完善了HIS、PACS、结构化病历、重症患者管理软件等系统,实现院内资源共享,为推进科学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争创东莞市应急医院存在问题

医院业务用房和用地紧张、人才紧缺,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施。目前应急指挥体系仅限于院内系统,未能与市镇的应急、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进行有效联合,未形成覆盖全市、全镇的应急指挥体系。移动应急救援能力尚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帐篷医院、车载医院及以ECMO为核心的移动救治单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强化应急医院建设,医院将在现有优质医学急救专科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建设,突出在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移动医院等专业特色,打造一支装备专业、训练有素的医疗应急尖兵。

(一)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努力建立厚街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功能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与全市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联网。与市镇的应急、公安、交警部门及网络化管理中心建立顺畅的信息获取、指挥调度、咨询评估、信息反馈机制,力争三年内完成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逐步实现市、镇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工作协同、应急联动等协调机制。

(二)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依托东莞市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二队的建设经验,扩建全院的应急队伍,按照层级进行建设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建立应急队伍的培训资源库,分组分区组建应急队伍,达到全院全员均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援能力的目标。

(三)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急诊用房和专科楼各专科的业务用房。做好重新规划院内布局,加快医院内部现有用房的修缮及调整优化,合理调整业务用房,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新综合大楼规划建设。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新综合大楼规划计划于2023年6月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医院应急救治能力的综合水平。

(四)加大救援设备投入

医院力争建设以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技术(ECMO)为核心、构建快速移动应急救治单元,使医院有能力将最高级别的生命支持技术前移至应急事故现场实施,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应急事件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快心肺复苏仪、便携式超声、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挤压综合包等应急救援设备的采购,进一步提升医院应急救援设备支持水平。

(五)推进急救信息化建设

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实施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智慧化改造,打造高效率急救。充分应用无线技术建设移动医生、完善护士工作站功能。建立5G急救信息系统,构建一个全流程、一体化、智慧化的急救信息平台,覆盖院前急救、急诊抢救、EICU、手术等多个区域,实现院前与院内的无缝衔接,救治信息的互通共享及急救业务的高效协同,从而提高院前诊断和救治水平,优化诊疗路径,为患者赢得医疗黄金救治时间。充分挖掘急救数据的价值,提升医疗质量和应急救援水平。

(六)加强救援物资建设

厚街医院将卫生应急救援装备经费列入预算,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计划,配备统一的装备和药品器材,储备相应的物资和经费,确保应急救援所需。力争到2025年,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备达到卫生部卫生应急装备参考目录要求。加强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的培训和演练,为保障应急情况下人员、物资的快速调配和应急救治的有效开展,按照已制定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组织常态化培训和演练(每年至少1至2次的演练)。

(七)提升救援外延能力

逐步构建应急救援移动医院的外延能力(帐篷医院、车载医院)的快速搭建能力,打造能在各种条件下实现快速集结、组织指挥、人员构建、装备运送、后勤保障的应急医疗救援特种兵,努力保障我市城市应急医疗安全。升级户外急救装置及配置,建设过程中逐步配置功能齐全的一站式的手术室、产房、大型检查等装备,打造帐篷医院、移动医院。

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医院将以新综合大楼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创建东莞市应急医院的目标,充分发挥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的专业优势,加快推进应急救护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急医院,带动全市急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急救能力,以实现东莞市范围全方位全周期急救覆盖,为保障东莞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实现健康东莞、平安东莞添砖加瓦。


办理单位 厚街镇,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